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美派",系指南京国民党政权内部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派别,因其在内政外交特别是外交上带有明显的亲英美倾向,故名.尽管"英美派"人数众多,职业多样,且政见并不完全一致,但作为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在个人经历外交设想、政治理想和经济主张等方面仍具有比较明显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余荣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0-25
要理解沈从文在“湘西世界”里寄托的情感和思想,就必须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语境。沈从文是在英美派的持久扶持与帮助下构筑起他的“湘西世界”的。在英美派背景下解读“湘西世界”,可以看出它是作者应对现实中各种思想倾向与艺术主张时的一种立场选择,其中隐晦地表明了作者对争论激烈的社会革命、阶级斗争等重大现实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陈永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92-96
抗战时期的宋子文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登上美援外交舞台,成为国民政府关援外交的重要决策人和积极执行者,他在美援外交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援外交思想,洋溢着比较浓厚的民族主义意识。其战时美国观集中反映为:中国完全有资格获得美援,美国政府理应援助中国;中国应尽力争取美援,但必须以抗战自强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期,在“充分世界化”的过程中,“英美派”知识分子借助西方文明置换中国旧有文化的时候,鲁迅却对西方文明提出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别于“英美派”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在文化、文学领域内,“英美派”知识分子强调充分欧美化,而鲁迅则根据中国人与西方人生存境遇的不同强调充分中国化,具体体现在文学领域内就是“英美派”重输入,鲁迅重输出。 相似文献
5.
张皓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106-112
从 193 1年 9月到 193 3年 11月 ,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 ,亲英美派和亲日派逐渐组合形成了。大体说来 ,亲英美派是留学西方的人物 ,他们一些主张是值得肯定的 ;亲日派是留学日本的人物 ,除了汪精卫外 ,虽然他们并非投日 ,但其主张不但错误 ,而且不利于民族利益。蒋介石到底采纳何派主张 ,是以情况变化而定的 ,并据此安排政府座位 相似文献
6.
"英美派"系指南京国民党政权内部一个主张在内政外交特别是外交上倾向英美的政治集团,它的产生既是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前后中国国内政治发展的结果,也是远东国际关系演变特别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胡适于清末兴起的出国留学潮流中赴关留学,学成回国后不仅以其学术声望享誉学界,成为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灵魂,更以其亲西方的思想言论成为“英关派”在学界的重要代表。抗战中期,胡适出任中国驻关大使,在任4年,为争取抗日美援尽到了责任。特别是他的演讲,唤起了美国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胡适这段不寻常的外交官生涯,固然是时局使然,但亦与其留关经历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陈忻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9
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旧体诗词具有十分明显的气盛言宜的特点。细究此期作品,大致可以把气分为三类,即不平则鸣、怒发冲冠的豪壮之气;感荡心灵、情景互动的愁怨之气;陈诗展义,低回隐忍的幽咽之气。 相似文献
9.
谭伟红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2-113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本文基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英美名诗欣赏”双语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双语教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徐旭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陈铨提出的英雄崇拜论是战国策派最受瞩目又最有争议的一大主张。关于英雄崇拜论,战国策派内部引发了一场论争,既有倡导者如陈铨,又有居中调和者如贺麟,也有反对者如沈从文。研究战国策派内部围绕英雄崇拜论展开的论争,可以更为客观地揭示战国策派内部和外界学人所谓的英雄崇拜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的主流哲学仍然是体现阶级、理性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思想体系中所具有的某种理想主义特征蔓延于80年代的诸多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其也是一种伪理想主义哲学。那么,80年代后期,以某种非理性为特征的存在主义生存哲学开始突围,进入主流文学界,潜意识、本能、虚无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大相径庭的理论给学界以极大冲击,其迅速地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并直接影响文学实践。在80年代政治环境暧昧不明的前提下,其如何能够成功突围进入以理性、理想为根本的主流文学界,应该说,80年代初的现代派文学论争在此过程中充当了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徐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5):90-96
战国策派曾借用当时广泛流传的三句抗战宣传口号军事第一,胜利第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以及意志集中,力量集中阐释其应对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之策,而这些对策其实就是战国策派关于危机处理的信仰。从现象学的角度而言,这些信仰可分为现实信仰、集体信仰和强力信仰三个方面,它们共同传达出了战国策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徐旭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6-112
"战国策"派戏仿希腊神话的方式可分为尊重性戏仿、颠覆性戏仿、杜撰性戏仿三种。在创作这些戏仿希腊神话之作的过程中,"战国策"派分别运用了推崇式想象、批判性想象以及整合式想象这三种想象异国他者的方式。经过"战国策"派想象和戏仿之后的希腊神话又俨然成为新的所谓希腊神话而作为他者鉴照着本国文化,而"战国策"派重构他者的目的则在于发掘其中能够鼓舞国人积极抗战、坚持抗战的精神食粮,这同时也反映出"战国策"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朱惠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2):11-15
“白马湖派”是在现代散文诞生期创造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学样式,“白马湖派”散文体现流派特质的作家群体的存在,其审美风格清淡,追求真善美的人格类型,儒佛融通以至为文的佛禅运思方式等可与“语丝派”散文比肩。 相似文献
16.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7)
学术界关于战国策派的内涵、成员、聚合、刊物、外围等问题依然模糊不清或者莫衷一是。至于它与《民族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法西斯主义、国民党的关系等等,更显得神秘混沌。因此,战国策派亟需得到辨析和考证。学界意识到战国策派具有综合性、多学科的特质,却忽视了它的流变性、阶段性的特征。同时,战国策派的研究仍未能摆脱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左翼思维模式。要把握战国策派真实的状况,必须在立场上超越、价值上突围,跳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预设框架和思维模式,回到历史现场和历史语境中,从原始刊物入手还原战国策派的基本史实,并对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考查论述。 相似文献
17.
《英美概况》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加快,课程改革的压力不断加大。为此,笔者偿试以动式教学理念为依据,对《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和课外活动进行了改革,并以东北某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研究了英美概况课程动式改革后的效果,为大家进一步改革《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闫瑞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34-138
英美文学"品评"教学是摆脱文学课枯燥无味的状态,真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品"之对象包括英语原著和文学课堂。英语专业学生通过阅读英语原著,深刻感悟英语语言的生命力,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活动丰富多彩,构建以作品阅读、赏析为主的课堂,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其学习欲望。"评"是对"品"后的滋味感受的阐述和判断,阅读后的赏析和讨论使理解更为深刻。"品""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9.
徐旭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战国策"派在其主办的《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副刊中与儒家思想展开了三重对话。第一重对话是应和式的充实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赞同或至少不否定儒家思想,并对儒家思想进行结合实际的申说;第二重对话是反叛式的时代性对话,即"战国策"派从其特定的时代特征出发,完全地否定儒家思想;第三重对话是借鉴式的开放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跳出中国、放眼西方,以尼采的意志哲学鉴照儒家思想。这三重对话着眼于改造民族精神以应对抗战的迫切需求,最终表现出"战国策"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德国经济再次出现滑坡 ,给施罗德的“新中派”经济政策当头一棒 ,执政党和在野党围绕经济形势相互攻击 ,一般大众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作者认为 ,2 0 0 1年德国经济滑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这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即 :天灾、“德国病”和政策错误共同造成的 ,不应就此否定施罗德的“新中派”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