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池田先生从佛教"依正不二"的角度对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缘由和实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强调化解生态危机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进行"人的革命",而这种变革的关键就在于确立起一种以"生命的尊严"、"众生平等"为根本的生态伦理观,唯有如此人类才可能成功地实现同自然的重新和解.池田先生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今天的生态伦理研究和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代世界是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既有基于个人的爱好而产生的价值基准;也有基于社会体制产生的价值基准,还有根据“对生命的敬畏”而产生的价值基准;池田主张以“生命作为价值取向的基准”.池田以生命为价值的根本基准,他认为“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这本身就是尊严.”在人类诸多的差异性中,生命是唯一的人类的共性,生命具有不可让渡的性质,“至高无上的价值”.而生命的范畴绝不仅指人的生命或生物的生命,它也包括宇宙生命.人类生命尊严的本体地位源自人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的客观事实.所以,创造价值亦是维护生命的尊严,从而实现人的生命同宇宙生命或“终极之存在”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创造价值之过程就是以慈悲精神为指导的“利他”实践.  相似文献   

3.
“尊严”概念于生命伦理学无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于生命伦理学有用还是无用,是当前国际生命伦理学界的一个争论焦点。本文在回应“无用论”的同时,论证指出:第一,“尊严”不能被等同于“尊重”,它有超出“尊重”的内涵“盈余”;第二,在生命伦理学中,人的“尊严”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它是生命伦理学的基本价值观,其所内涵的“人的生命尊严”就是生命伦理学的核心价值。护卫生命的尊严就是生命伦理学的宗旨和使命。第三,“尊严”在实际应用时一般需要过渡和转化,即从价值观过渡和转化为根本伦理原则和若干基本原则;从价值转化为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4.
佛教伦理本质上是“和”的伦理,和谐在佛教生命伦理思想中处于重要地位,佛教伦理以缘起论为其道德哲学基础,以心灵的道德和谐为根本,由心的外在呈现和人的社会关系及与自然界关系的存在方式的不同,表现为人与人的道德和谐、人与自然的道德和谐,其内在的生命伦理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构成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建构的一种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核威慑问题涉及军事、政治、国际关系、科技、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是一个极为敏感又牵涉面广且同人类的和平、安全、幸福以及身家性命密切关联的问题丛。核威慑关乎生命价值和尊严问题,关涉政治权利的正当性问题、传统战争伦理规范的适应性问题、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问题,涉及主权、人权与国际正义的困境问题。核威慑的伦理问题错综复杂且牵涉面广,人类迫切需要发展核威慑伦理理论,提升自身对核武器的实践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6.
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之传统始于先秦时期对人性的探讨,这一时期人本主义光辉是"人是目的"这一生命伦理原则的第一次集中展现。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社会治理的重心从秩序追求转向效用追求,人类伦理精神之光整体黯淡下去,呈现出一种"弥散性"的价值生态。儒家生命伦理思想传统在近代遭遇的挫折是人类道德形态演进历史的"快放",从重视生命伦理到陷入生命价值虚无之中,"变"与"常"之间的张力展示了中国近现代伦理学的形态演进过程,在这一由"濒死"到"重生"的蜕变中,儒家生命伦理学开始重新寻求价值重建的基点。  相似文献   

7.
军事技术的伦理价值在历史演变中呈现出生命伦理—生存伦理—生态伦理的逻辑框架.当今的军事技术伦理价值是一个综合话语体系,生命伦理是微观支撑,源自于人类维持生命和保护生命的天然需求,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生与死的问题;生存伦理是中观体现,就是国家或阶级以生存为目的所发生和建构起来的各种伦理关系,关系到国家的尊严、自由和独立;生态伦理是宏观存在,是军事技术主体基于自身与周围的人、动物和大自然等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所持有的一系列道德观念,它将伦理的范围扩到了非人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科技和工程伦理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为应用伦理学的发展拓展了空间.科学伦理的生态文明审视、技术伦理的生态价值重建、工程伦理的生态环境构建、生命伦理的生态伦理回应,张扬着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思想,规范着生态公平与正义、生态责任与生态义务、生态安全和福祉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9.
"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及其医学教育之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反思,并提出人应当敬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这样的伦理才是完整的。科学和伦理发展的失衡造成现代社会的文化危机,要解除这种危机,就要用“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去提升和净化人类的精神世界。施韦泽的伦理思想对现代医学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医学生伦理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西魏改革家苏绰伦理思想系列研究之二。苏绰经济伦理思想的要点是 :肯定发展经济对国家政权巩固的社会伦理价值 ;“先足其衣食 ,然后教化随之”的伦理政治目的 ;“均赋役”、“有无相通 ,使得兼济”的经济公平原则 ;人类生产与自然规律相协调的伦理原则。苏绰经济伦理思想的本质就在于把伦理道德的无形作用与经济发展的有形效果有机地统一起来 ,使之成为实现其“王道”理想的两翼 ,它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与伦理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与生命之间,其存在的地位、生存资格、行动权利,是绝对平等的,这是一切生命走向生存实践的共同规范.然而,不同的文化、利益群体间仍然存在严重的冲突和暴力,根本原因在于对生命意义和价值认识的不同.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故而有对生命伦理的诉求.阐述了生命伦理的普世价值,比较分析了中西方生命伦理差异及其产生的背景.认为应构建跨文化的生命伦理对话平台,增进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相似文献   

12.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将其发扬和延伸至社会的各个领域。透过孟子所叙述的“仁”之思想,可以挖掘出其终极的精神,即孟子尊重生命,保护人的生存权利以及要求实现人的生存价值的生命伦理,这是“重人”思想的延续和发展。但孟子也说过“舍生取义”,这和孟子自己的生命伦理并不矛盾,这种将道义放在首位的思想是对人的生存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孟子高度关注现实的人生,他将人的生命分为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两方面,只追求低层次的生存和物质利益并不能算是完整的生命,只有精神层次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算是有意义和完整的人生。“舍生取义”是孟子对生命伦理的深刻思考,在“义”和“生”以及物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选择超越物质层面而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实现,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命不仅是自然的生命,而且是社会的生命,更是伦理的生命.生命伦理是对人的生命的深度关切.生命伦理不单指个体的生命伦理,更是指人类整体的生命伦理.生命伦理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如何彰显人(人类)的生命的价值.生命伦理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的生命伦理存在的内在依据,人的社会生产是人的生命伦理实现的主要手段,社会是人的生命伦理展开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利奥波德在拓展道德共同体边界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伦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被延伸到“土地”生命共同体中。然而狭义上的“土地伦理”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用于海洋。为此,蕾切尔·卡逊的海洋书写,从“生命”这一基本事实重构“海洋伦理”:“海洋”不仅仅是海水,它是生命流过一个由海水、植物、动物等多个生物所组成的“生命之网”的源泉。“生态系统健康”成为新的伦理愿景,人类的一切经济行为都以维护完整的、健康的海洋“生命共同体”为导向。这展现出一种跨越伦理边界的“生态想象力”,在尊重的前提下探索海洋。“海洋伦理”的提出并不是对“土地伦理”的否定,而是一次伦理上的进步,从“土地伦理”到“海洋伦理”,两者都展现出了作为道德准则的规范伦理和内在德行追求的美德伦理,这为环境伦理的进步及具体的伦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特别是克隆人技术对建立在神秘感基础上的人类尊严构成了严重冲击;以至必须以理性来维护人类生命的独特价值和尊严。目前,围绕克隆人技术的伦理争论已经广泛地展开。然而,任何对具体技术的伦理争论,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伦理准则之上,这样的伦理准则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决不像制造机器一样制造人,二是决不像对待机器一样对待人。以这样的伦理准则,有关克隆人技术的几个伦理问题便可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孔、孟儒家“仁爱”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孔子的“爱人及物”思想和孟子的“仁民爱物”思想。孔、孟儒家“仁爱”伦理思想所蕴含的生态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以“仁爱”为一切生命原则.热爱生命、敬畏自然、惜生及物和悯人爱物;二是以完善的道德修养为基础,强调君手人格的培养。孔、孟“仁爱”思想的当代生态伦理价值体现在: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境伦理道德意识;有助于形成和谐统一的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能够弘扬“仁爱”精神,重视生态保护;有助于培养君子生态伦理人格,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7.
尊重生命 热爱自然——佛教的生态伦理观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佛教对自然和生命的神秘解释中 ,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佛教的自然观包含了自然万物共生、共存和万物皆有佛性的思想 ,蕴含了人类与万物平等、万物皆有其价值的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 ,佛教的生命观坚持生命主体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认为万物共生、相互依存 ,这些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为解决当今的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宋代画评中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画评家倡导的“胸中士气”和“心胸的涵养”是艺术心胸的成就,强调的是个体人格的建构,体现了自我生命的确认;立品和载道则是基于作品展开,在作品与创作者及天地宇宙关联中生发作品的价值意义;而“大其心”“观生意”“尽物性”“比德”等品评思想彰显的是天地之大德,凸显了宋代艺术伦理的大生命视域。  相似文献   

19.
从“宗教伦理与伦理关系的根本颠倒”、“世俗伦理与宗教伦理的有机整合”以及“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的内在统一”三个层面对苏格拉底伦理思想进行探寻 ,可以发现 ,苏格拉底伦理思想对当代伦理重构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肇始于二次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的生命伦理问题,以其现实性、紧迫性以及价值冲突和规范冲突引起全球关注,成为理论界追逐的热点.对中国传统儒学来说,生命伦理问题的产生,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儒学以其独特的人文价值资源对生命伦理问题进行解读,为解决生命伦理困惑提供一种价值参照.同时,对生命伦理的解读也构成了儒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