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心说”的实质是真实李卓吾“童心说”的提出,首先是一种文学观,是对文学现象、文学领域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焚书·卷三·童心说》)他认为只有具有童心的文学才是真文学。又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提出以“真情”求“真文”,意在“绝假纯真”,得出“真文”。可见“童心说”的实质是真实。而真实是文学与  相似文献   

2.
在明末道学僵化和名教桎梏的催逼下,李贽为探究性命下落和儒学的真精神,用“真-空”观取代“道-器”论,将“赤子之心”置换为“童心”,通过“童心说”对“真”的追求,在心学范式下艰难维护儒学道统的同时开启了前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童心说”双重使命的内在冲突决定了李贽只能以儒学“异端”的形象被排斥,而农业文明的延续必然会导致封建统治者对程朱理学的再度加强。李贽“童心说”的衰世绝音意味着儒学伴随农业文明的终结而终结。  相似文献   

3.
艺术和宗教是现代艺术家丰子恺把握儿童生命特质的通途,同时他又透过儿童本真的生活抵近了艺人的真味和佛家的境地。丰子恺的儿童观借助这两股力量的根植,在现代文学史上别具精神气质。本文试图从丰子恺对古代“童心说”的传承、佛教“护心观”的演变及作为一个艺术家审美趣味的指归,来剖析其儿童观的多层内涵,同时又深入其内部特征来揭示他立足于家庭本位、注重“艺术教育”、整体上疏于现实主流的儿童观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李贽的“童心说”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命题。依据晚明的思想特点及文学实践状况,总结出“童心说”提出的理论背景包括批判宋明理学与纠正复古文风。继而从李贽对“童心”一词的解读及其对“至文”的创作方法入手,认为其美学内涵可以概括为创作内容上重真实、形式创作上重自然。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在儿童文学领域内,“儿童本位论”象幽灵似地跟着我们。虽然说谁也不曾见有人在什么地方鼓吹它,但你却总感到它无处不在。五十年代批判资产阶级儿童文学理论,它是主要靶子;60年讨伐“童心论”,它被指为幕后人;粉碎“四人帮”以后,“童  相似文献   

6.
华兹华斯留给后人的佳作除了歌颂自然的诗歌之外,还存在着大量歌颂儿童,或是满怀童趣的诗歌。他对儿童、童年时代有着独特的看法及情感,无论是对于自然还是儿童的推崇,都体现出他强烈的“回归”或者“逆流”意识。他用诗歌表达“童心”,实现对人生的“反刍”。他在凝思中获取诗意的欢情,在灵视(vision)中解读大地上的悲情,而“童心”始终影响并参与了这些过程。华兹华斯式浪漫主义对儿童或“童心”的推崇旨在强调保持人的天性中能与山川大地共栖的灵动活力,且追求盎然生趣的幸福人生,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契诃夫在他的儿童系列中,创造了一批率真可爱的儿童形象。他们是点缀在契诃夫那些“灰色人物”中的亮丽风景,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作者对未经扭曲的人性的张扬,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及浓郁的人文色彩。契诃夫是美好童心的真正歌手之一,其儿童作品是成年人反观自省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
以通俗小说和戏曲为代表的俗文学一向被封建统治者和正统文人所不齿。明代李贽以“童心说”出发论文,“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使通俗小说和戏曲可以具有与诗、文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李贽在实践上投身戏曲、小说批评,提出化工与画工的概念,初步建立起戏曲、小说批评模式。李贽这种以“童心”为基础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观改变了俗文学一直被看作地位卑下文体的传统观念,不仅从美学品位上提高了俗文学的文本价值,并且促进了俗文学的传播和普及,对当时俗文学的繁荣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儿童观的研究并非未经开垦的处女地。但是,在有关鲁迅儿童观的问题中,鲁迅对“儿童本位论”的态度有重新评价的必要,而鲁迅的儿童观与日本童心主义儿童文学的比较,则似乎未曾有人涉足。本文便从这两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试图在人生哲学的层次上描述鲁迅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0.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先生这两句诗,使我们想起了杜甫。 如果看过杜甫的画像,或许以为这个干瘦多病的老翁,是一个只知苦吟、乏味呆板的诗人。其实不然。他的风趣,他的柔情,他的童心,都是十分突出的。尽管他没有专门写过什么“儿童诗”,但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可以看到许多儿童的形象。从这些童稚的身上,我们看到时代离乱的影子,人世的苦难和辛酸。虽然这些儿童,常常是诗人自己的儿女,但我们不妨理解为,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广大儿童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认为,人生是苦闷的,脱离苦海的途径便是艺术和宗教。从实用的角度看,艺术是无用的。然而,丰子恺主张艺术的人生化和人生的艺术化,认为艺术能美化人生,且能“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这是艺术的“大用”。丰子恺自称是儿童崇拜者,认为“童心”与艺术心、宗教心、“赤子之心”三位一体,艺术能长养“童心”,永葆成人的艺术心、宗教心和“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2.
童心是老年人焕发青春之源。“常留童心,常存童趣”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精神因素。对于企盼健康长寿的老年人来说,留住童心是十分必要的。拥有童心是老年人健康长寿必备的心理素质。在现实生活中,进入老龄期的人有的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活力不减,仿佛越活越年轻;有的则萎靡不振、暮气沉沉。这除了生理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有心理上的原因——缺乏一颗梦幻般的童心。童心天真烂漫、纯洁无暇、无忧无虑,有理想、有追求,生气勃勃,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童心相随、青春不老。一些长寿老人一般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之前,中国社会主流儿童观“目的论”与“功能论”倾向异常显著.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出中国社会对于儿童的“发现”,其标志之一就是童话集《稻草人》与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前者体示了“童心”与“启蒙”的交汇,后者则表达了“想象”对“时政”的涵客,两者都是新型儿童观复现、传播、迁移、衍生的表征.尽管如此,但就内在构成与价值蕴含而言,《稻草人》与《大林和小林》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儿童本位”之儿童观.此间,中国现代儿童观演变之路只走完了最初几步,前路依然崎岖而漫长.  相似文献   

14.
李贽对晚明戏曲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其“童心说”开情性论的先声,“化工说”为本色论的基础,“泄愤说”使传统的发愤说发生质变,推动了人文主义创作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告诉你,童心也能卖钱,你相信吗?的的确确,“卖童心”可以赚钱甚至发大财!突发奇想,把蚂蚁当玩具来卖43岁的王志刚原是山东省烟台市一家国有企业职工。2002年,不安现状的他辞职来到浙江,在杭州一家电子公司找到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祁增年 《山西老年》2011,(10):54-54
钱钟书享有“文化昆仑”之誉,是当代“第一博学鸿儒”。其高寿的因素可概括为:“幽默风趣、淡泊名利、夫妻情深、童心童趣”十六个字。  相似文献   

17.
活得本色些     
苏连硕 《社区》2011,(17):53-53
现在“回归”一词用得越来越多,回归故里,回归自然,回归童心,回归简约……我这里也愿“参与”其中,强调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8.
《边城》的美洋溢着灵性之光。这是因为沈从文用童心观照世界,把自己的经验与翠翠的视角融为一体,写出了童心的纯粹。沈从文视童心为信仰和价值尺度,这在《边城》里通过以翠翠为核心的人物群体得到强调,彰显了童心所创造的奇迹。但是《边城》的美丽中隐含着人生无常,沈从文感受到了现代性的脚步正在进入古老的湘西。他意识到神的存在要依赖牧歌的环境,而这在现代社会难以得到保证,因而不免发出“美丽总使人忧愁”之叹。《边城》是二佬唱给翠翠听的情歌,也是人们探索人性和思考社会的一本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华兹华斯提出的"儿童乃成人之父"及"灵魂前存在"的独特的儿童观,分析了他的儿童观的形成的背景,儿童观内涵,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及儿童观的现实意义,目的从中为人类走出文明困境寻找理想途径,即保持童心,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20.
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最显著的美学特征,是儿童文学的精髓和生命。要写出儿童情趣需要从生活、童心、形象、语言等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