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是我们在研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历史时所必须坚持的基本观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肯定劳动人民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作用。 在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里,劳动人民不断地举行了反对反动腐朽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的英勇斗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坚决地批孔反孔。劳动人民一直就是反孔斗争的主力军。他们深深懂得,孔孟之道是他们的死敌,是反动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因此,对于孔老二这个专搞复辟倒退的家伙,他们从来就是极端的鄙视和仇恨,而每在革命高潮到来之际,就把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孔丘的反动说教,一次比一次更英勇、更深刻地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冲击。历史雄辩地证明,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对反动孔学的批判,比任何剥削阶级的思想家,观点更鲜明,立场更坚定。  相似文献   

2.
一毛主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中国历史上,劳动人民是反孔斗争的主力军,民间文艺是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重要阵地。孔孟之道是宣扬剥削有理、压迫有理、鼓吹复辟倒退的反动思想体系,是历代反动派对劳动人民实行反革命专政的精神枷锁。因此,劳动人民在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中,也就必然首先要在思想上批判孔孟之道。从柳下跖痛斥孔老二,陈胜、吴广否定“王侯将相”的“有种”论,黄巾起义英雄否定儒家的“天不变,道亦不变”论,直到李闯王铲除“理学”,洪秀全鞭抽孔老二,起义奴隶和起义农民的反孔斗争,至今还闪耀着战斗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孔丘是腐朽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历代反动派都把孔子尊为“圣人”,甚至称作“万世师表”。党内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都是尊孔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相反,历代的劳动人民始终是反孔斗争的革命先锋。他们不仅从思想上,而且通过革命实践对孔学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和批判。太平天固革命军的反孔斗争,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反孔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一百二十多年前,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电无前例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讨孔运动。  相似文献   

4.
从春秋末期至今两千四百多年来,尊孔与反孔的斗争一直十分激烈地进行着。中外反动派和历次机会主义路线头子,都是尊孔派。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在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从来是站在反孔斗争的最前列,对孔孟之道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今天,回顾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有助于我们在批林批孔的斗争中努力作战。毛主席教导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孔丘是妄图开历史倒车的反动派,孔孟之道是反动剥削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武器。劳动人民是被剥削阶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中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这场革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曾经猛烈地冲击了反动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谱写了一曲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胜利凯歌。在这期间,我们浙江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和全国一样,也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批林批孔,深入批判尊儒反法思想,我校中文系组织有教师、学员和校外工农兵教师参加的三结合小组编写《反儒文选评注》。这个材料包括我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著作中表现劳动人民反孔斗争和反映法家、进步思想家和作家反孔倾向的部分篇章,以便于工农兵参阅。这项工作过去他们没有做过,一定有不少缺点,本期选登了其中两篇,请广大工农兵读者提出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7.
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两千年来的农民革命风暴,掀起了一浪高一浪的农民反孔斗争。这一斗争,表明孔老二从来都是劳动人民的死对头,劳动人民历来都是站在反孔斗争前列的主力军。一切反动派都尊孔崇圣,都诬蔑人民,这是一条毒藤上的两个毒瓜。孔老二的余孽林彪一类骗子,一面把孔丘尊崇为“宇宙之伟人”;一面疯狂宣扬“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把劳动人民诬蔑为心中只有“一个大‘财’字”的武训,丑化为只知道“搞钱”、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五四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革命口号,揭开了我国劳动人民反孔斗争崭新的一页。之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对孔老二及其反动思想进行了最坚决的批判。特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目前正在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是对反动的孔孟之道的一次大扫荡、总清算,为无产阶级思想进一步占领上层建筑开辟了道路。但是,剥削阶级尊孔的传统观念由来已久,根子很深,影响很大。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9.
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出:“四人邦”“他们抓的史学,随心所欲地伪造历史,别有用心地吹‘女皇’、批‘宰相’、批‘代理宰相’、批‘现代大儒’,变成了古为邦用的影射史学。”一九七六年,“四人邦”的御用写作班子在《学习与批判》第四期抛出的《论太平天国内部尊孔和反孔斗争》一文(下称文章),就是“四人邦”影射史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鲁迅,是五四运动后产生的文化新军的英勇旗手。在文化战线上他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对孔孟之道,对尊孔读经的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斗争中,鲁迅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代表着无产阶级反孔斗争的战斗传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不但注意把批孔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而且注意把批孔与评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不怕官,不怕管,检验真理靠实践。”这就是谚语。它简炼尖锐,富有哲理;押韵顺口,形象生动;语言通俗,耐人寻味。谚语是反映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的艺术结晶,渗透着人民深厚的思想感情。中国谚语,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形式。谚语紧密地联系着人民生活。“别看都是庄稼话,撒在地里能开花”、“水滴积多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一种流行很广的舆论工具,是为一定的阶级和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三大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用凝炼的语言把它概括成革命的谚语。这种谚语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世界观,又揭示了某些客观真理,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斗争精神,且富有深刻的哲理性,成了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谚语都属于劳动人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决不能超越它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谚语和它相近的俗语、格言、成语、歌谣、歇后语、惯用语、宣传语、行话、宗教语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作者认为,谚语和它的这些近邻是难以一刀两断的,因为他们毕竟是同属“熟语”这一大家族的兄弟。但是,这些近邻之间的“中间现象”,都极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文本看水族道德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族伦理道德观可以借助水书、家谱、家训、碑文、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文本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善恶观、崇尚劳动、节俭、互助、和谐、重义轻利等观念,并在水族人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规范、约束和协调人们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服务于批林批孔运动,中文系73级学员和部分教师在学习鲁迅的过程中编写了《鲁迅反孔史话》一书。打算以史话形式,向工农兵介绍鲁迅反孔斗争的伟大业绩和斗争经验,宣传鲁迅批判孔孟之道的观点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为达到上述要求,师生准备同工农兵一起反复修改“史话”的初稿。这次选登三篇,作为第一批征求意见稿。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6.
哈密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学是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哈密维吾尔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实践息息相关的。哈密人民在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将自己的经历和历史,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即故事、传说、诗歌、民间歌谣、叙  相似文献   

17.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着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这是我国十年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继续,是我国政治战线与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这场斗争,从思想上说,归根到底,也就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 当我们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时,他们常说,自己主要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他们企图用这种办法,把他们所犯的反对总路线,反对大跃进,反对人民公社,反  相似文献   

18.
一、春秋时期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人民同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奴隶和平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纷纷向奴隶主贵族展开了夺权斗争。对于这种奴隶制度“礼坏乐崩”的新形势,广大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无不拍手叫好;可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孔老二却逆历史潮流而动,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妄图挽救摇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五四”以来批孔反儒的伟大战士。在一系列光辉的讨孔檄文中,鲁迅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儒家反动的中庸之道,同形形色色鼓吹中庸之道的反动派,展开了长期的、顽强的战斗。特别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新的武器以后,更把对孔家店的批判提到了新的高度,在战斗中总结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今天,重温鲁迅对中庸之道的批判,学习鲁迅反孔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清算林彪反党集团贩卖孔孟之道,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五四以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革命和反革命,复辟和反复辟,两种力量进行着激烈的反复的较量。国内反动派为了维护他们的血腥统治,在帝国主义卵翼下,  相似文献   

20.
从民谚看传统婚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哲理性、科学性极强的短谣,也具有文学性,是一种短小的韵文作品。谚语在民间的使用极为普遍,是活跃在广大群众口头上的百科全书,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间谚语中,有许多是反映择偶观念的,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