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孟庆德 《领导文萃》2005,(10):85-86
曹操爱才。赵云在长坂坡,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皆赖曹操嘱咐部下,不要伤了他的性命,赵云这才冲了出去。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曹操的态度好像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蜀魏两国实力一对比,蜀国若没了诸葛亮,没了关张赵马黄,也就等于没了智囊、没了大将,曹操那里却是兵山将海、谋士如云。人才多了是好事,不料,这里却有一个蒋干。赤壁之战,曹操大败,率二十七骑归回南郡,他大哭:“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的大失,在于他用了蒋干。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这一句话,盖棺论定,中国的国粹京剧也给曹操画了一…  相似文献   

2.
陈新东 《决策》2010,(2):104-105
曹操能够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也就掌握了用人之道。曹操掌握了用人之道,也就知道了手下的人才最需要什么。当曹操知道了人才的需求,也就知道了他能够给予人才什么。  相似文献   

3.
曹操能够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也就掌握了用人之道。曹操掌握了用人之道,也就知道了手下的人才最需要什么。当曹操知道了人才的需求,也就知道了他能够给予人才什么。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求才爱才的故事脍炙人口,比比皆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赤足迎许攸、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求才爱才的目的是用才,因此,研究如何用人以及用人背后的规律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重读《三国》,颇有新得。曹操、刘备、孙权三雄性格各有缺陷,却为何无一例外地成功了呢芽然而只要略知三国的人,都不难从这三位杰出的领导者身上发现一个共同点:思贤若渴,极其重视和爱惜人才。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曹操之爱才自不殆言: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徐晃、张颌“暗中称奇”;见贾诩“对答如流,甚爱之”;见许攸“不及鞋履,跣足相迎”。至于曹操礼遇关公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由此他才能打造三国中最强大的人才阵营。刘备尊贤识人更是有名。他独具慧眼于市井中挑中了关羽、张飞,于深山里访得了旷世奇才诸葛亮。…  相似文献   

6.
叶长宇 《领导科学》2003,(14):35-35
杨修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才华横溢,“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他生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又在以爱才著称的曹操手下当幕僚,生既逢时,又遇明主,曹操对他也非常器重,“委以军政钱粮之重”。因此,他具备了干成一番事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但他并没有什么成就,最后还以人头落地而告终,成了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常的结局呢?近来重读《三国演义》,掩卷长思,感到杨修这个千余年前的“机关干部”的教训,给我们这些现代机关干部留下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一是戒小聪明,老老实实做人。小聪明害死人,杨修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正>曹操一直是个毁誉参半的复杂历史人物。论者常折服于曹操宽广的胸怀与容人的雅量,比如三次颁布求贤令,九次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只要有才,哪怕是"盗嫂受金"、"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能为曹操所用。他能  相似文献   

8.
领导论丛     
正有一种爱才,叫与时偕行尹宝平从古到今,求贤若渴、爱才若宝的典故一直传颂。萧何月夜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都是流传后世的爱才美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育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好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人才工作提到了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安排部署,把人才工作  相似文献   

9.
背叛的代价     
王开林 《领导文萃》2008,(4):112-114
少年时期,我看《三国演义》连环画,对吕布这个人物既喜欢又憎恨。他在白门楼上被曹操下令处斩时,我并未感到扼腕痛惜。看当时的情形,吕布似乎仍有一线生机,曹操向来唯才是举,招降纳叛的事情他做起来总能顺顺溜溜,稳稳当当,没什么为难,他确实  相似文献   

10.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他在生前,大家畏其威、服其机智、感於他的优礼,却没有人崇敬他的德性。曹操在正史与野史之间,角色的定位差距很大,平剧舞台上更给他扮上一个大白脸;一代奸雄的形象,就此难以抹掉了。若论文治武功,在三国之中,曹魏还是最成功的。曹操更表现出他多重人格和多方面的天才。曹操的天才和他的成功之道,以在识拔人才、善任人才方面,最显突出。曹操用人没有地域观念,也不忌用降将,比较被后人诟病的,是他选拔人才,重才超过重德。用人唯才,既往不究他在几次发表求才令中,一再透露他用有才无德,不用有德无才之人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40次会议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这既是对人才工作的新希望和新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总的指导方针与发展方向。识才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这就需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不断拓宽人才工作思路,开阔用人眼界,真正把优秀人  相似文献   

12.
曹操不称帝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宝座罢了。  相似文献   

13.
从管理学角度看,魏蜀吴三国都不是赢家,蜀国、吴国被兼并,魏国则是职业经理人夺了股东的权。曹操手下人才最多,谋士如云,战将如雨。曹操用人诈而多疑,借黄祖之手杀祢衡,足见其诈,杀杨修则显示了喜欢弄权的帝王心术。他最大的毛病,是该防的人没有防住,后来还是让司马氏夺了权——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都没有防住司马氏。看上去,刘备最厚道,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对关、张、赵情深义重。罗贯中无疑对刘备多有偏爱。诸葛之智,关羽之义,赵云之忠都写得浓墨重彩,可还是让人感觉蜀国的风气不正。比如,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几乎把管理权都交给了这…  相似文献   

14.
公宜速去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2,(18):92-95
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老婆(公)都是别人的强,这是多数现代人的观念。但读过《世说新语》和《三国志》等书的人,大概都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那时的一些人物,在对晚辈的评价上,可不都这么认为。他们倒是常常夸赞别人甚至敌人的儿子,为人家的孩子脸上贴金。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曹操对孙权的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名言,流传了快一千八百年,至今仍被许多人挂在嘴上。孙仲谋就是孙权。他是孙坚的儿子、孙策的弟弟。孙坚与曹操曾是战友,两人共同讨伐过董卓。而曹操说这话时,孙权继承父、兄之业,是与曹操鼎足而立的吴国君主,同时也是曹操最强  相似文献   

15.
《秘书之友》2015,(4):2
郭嘉,字奉孝,是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谋略家,是曹操手下最主要的谋士之一. 他以著名的“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消除了曹操在打败袁绍这件事上的顾虑,鼓舞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决心.曹操曾称赞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于是曹操上表朝廷,封郭嘉为“司空军师祭酒”,也就是曹操自己的“首席参谋”. 郭嘉成为曹操首席参谋后,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多次征战屡出奇谋,功勋卓越.然在平定乌桓后回兵途中身染重病,不治而亡,年仅38岁.  相似文献   

16.
寇奚慈 《领导文萃》2010,(8):101-105
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再次勾起人们对曹操这位三国英雄的追忆。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毁誉各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代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17.
荀彧与许攸都是三国优秀的参谋人才,荀彧始终坚守匡复汉室的决心,为曹操统一北方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外交都制订了蓝图,最终因为与曹操持有不同的政治原则被迫结束生命;许攸帮助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但他居功自傲招致杀身之祸。本文探讨两人的经历,为当代秘书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马德 《领导文萃》2015,(5):116-118
老大也有装的时候。曹操拿下荆州以后,最大的对手便是孙权了。当然,刘备也算是,但其新败,退于夏口一隅,一时难成气候。对于这一点,孙权心知肚明,"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是的,刘备败了,就只好收拾他了。不过,曹操也不傻,在收拾孙权之前,先得利用他。他写信给孙权,大意是"孤承帝命,奉词伐罪,刘琮束手,荆襄之民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  相似文献   

19.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08,(9):114-118
古代秘书因酒误事者真不知有多少,三国的徐邈就是其中之一。曹操曾发布过禁酒令,尚书郎(秘书)徐邈却没有遵守。有一天他喝得烂醉,校事赵达前来询问事情,徐邈回答说:“中圣人。”赵达把这件事告诉曹操,曹操大怒,要严肃处理他。度辽将军鲜于辅替他向曹操求情,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曹操这才没有处分他。  相似文献   

20.
<正>刘备和曹操、孙权不同。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已占据中原,孙权也拥有江东,刘备则"众寡无立锥之地"。如果不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恐怕是难以成就三分基业的。可以说,刘备是以公正为先、公平为本、巧妙平衡赢得蜀汉天下的。一、知人善任,公正为先刘备深知,要想求得人才,不仅要礼贤下士,更要知人善任,把人才摆在合适的位置,让人才有归属感,唯有如此,才能招来更多的人才。这既在客观上实现了公正,也能确保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可以说,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