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传统服装行业为对象,通过分析辽宁省服装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辽宁省服装企业的影响,指出了打造高端服装品牌是辽宁省服装企业今后的发展道路,并根据这条发展道路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制定高端品牌战略,开拓中外两大市场;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品牌价值;突出品牌个性,把握时尚流行;实施嫁接营销,让品牌充满活力;紧扣行业本质,实行虚拟经营;关注终端细节,发挥口碑威力;抢占人才高地,兼顾"外部引智"和"内部培养".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能、太阳能增效镀膜、复合薄膜、纳米材料、LED照明、生物医药研发及外包等高端新兴产业领域,在吴江的研发基地在哪里?吴江最集中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海归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在哪里?吴江科技成果专业走向产业化的孵化器在哪里?——位于吴江经济开发区的吴江科技创业园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已经成为吴江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排头兵,更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推动着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在吴江的崛起。  相似文献   

3.
高端化转型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现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其转型过程机理分析和主要因素的识别,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调控发展的关键。基于协同演进视角,通过多序参量识别模型,在既有装备制造业高端化转型进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梳理我国内地31个省份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并识别我国装备制造业高端化进程中的5个关键因素。根据识别出的调控序参量和主序参量给出各省份装备制造业高端化转型的控制策略,旨为丰富装备制造业高端化转型过程机理,为装备制造业高端化转型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应用"是大学的根本属性,第三条道路是介于地方转型高校在研究型与应用型高校"中间地带"的另一发展路径。第三条道路打破了转型发展单一路径的简单思维,赋予了转型高校更加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空间。第三条道路的转型发展遵循了从"两端"到"中间"、从"单一"到"复合"、从"同质"到"多样"、从"外部"到"内部"、从"差异"到"特色"的转型路径。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正在向第三条道路"漂移",正在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建设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制造企业纷纷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由此形成了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趋势。然而,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法律、经济、技术、质量、社会等方面风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分析和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熵权法和三角模糊数集成的风险评价方法,并给出数值算例,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试图通过追溯保龄球运动的发展史及其在中国本土发展竞技史,探究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而为这一高雅、绅士的运动项目向大众化、娱乐化转型寻求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货物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融合的现象及实质,认为货物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只是货物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融合的一种方式,而不能涵盖货运物流化的全部内涵;货物运输企业有其存在的历史客观性,不会因现代物流企业的出现而从人类历史上消失.在此基础上,将货物运输企业和物流企业分类,给出了物流化背景下不同类型货物运输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绍兴地区服装产业现有生产加工营销模式,必须向依托市场需求促进原有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绍兴地区服装要发挥品牌应有的市场效应,以成熟企业创新营销模式促进地区服装业的产业化.企业可以从长远角度制定"品质、品味、品牌"的发展战略,探索网络新营销模式,融入独特的绍兴地域文化元素等方面着手,提升服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绍兴服装品牌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主动权,从而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9.
厦门的中高端人才缺口并未体现在某一特殊领域中,高端人才是"全方位的缺失"。其背后所隐含的大背景是,厦门以及周边的大型企业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并在国家的宏观政策引导下进行的转型运动。  相似文献   

10.
邹宏仪 《华人时刊》2012,(12):44-46
吴江地税局2011年荣获江苏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苏州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称号。苏南特别是苏州地区的各级政府机关,在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众方面部是一等一的,想从这一高地冒尖难度极大。吴江地税局获此荣誉的背后,是该局局长唐磊率领大家追求卓越的不懈足迹……新的起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吴江的纺织企业造成很大冲击。纺织业是吴江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在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企业器物层面和制度规范层面的转型,而对文化层面的迁移则关注较少,甚或未予关注。这是至今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转型不成功或转型“走了形”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中的表现形成,转型中的迟滞以及误区进行分析,力求能找到一条企业转型后文化磨合的有效之路,作为经济活动的背后之手,推动企业改革及发展。一、我国企业转型中的文化迟滞及类型虽然我国企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已有相当长的时期,但企业文化建设一直未…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在拥有超过万亿的外汇储备,如何合理运用其过剩部分已经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而我国民营中小型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由于融资困难,造成企业无法进行由低层次国际化模式向高层次国际化转型。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条同时解决这两项问题的通路,即运用过剩的外汇储备来扶植民营中小型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3.
《华人时刊》2012,(8):80
7月9日上午,2012吴江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正式开幕,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名精英齐聚吴江开展洽谈。吴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梁一波向全球高层次人才发出真诚邀约——"吴江欢迎您",希望他们创新创业的梦想能在鲈乡大地展翅高飞,与吴江人民共创美好未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王立平,市领导吴炜、范建坤、钱能、李铭、沈金明、李金林、吴卫中等出席活动开幕式。梁一波在致开幕辞时指出,在全球一体化发展新阶段、在国际化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4.
韩国的文化转型以其社会经济转轨、制度创新的形式,实现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体性变革,从而体现韩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在对传统儒教价值观的改造与发展中,韩国寻找到了一条在儒教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的路径。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韩国企业价值观也出现了明显的嬗变,集中表现在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的价值观转向;由权威主义向人本主义的价值观转向;由重义轻利向义利兼顾的价值观转向等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韩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服装企业引入差异化品牌战略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对国内服装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指出企业在服装品牌发展上存在的两个关键问题,即企业缺乏对服装市场发展大趋势的把握以及品牌本身竞争力不强。提出了引入差异化品牌策略的思路并提供了一系列通过差异化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指出品牌差异化策略的实施将克服产品在成本上的劣势,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成本与差异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入夜的阳澄湖两岸灯火辉煌,年锋集团(苏州)有限公司团队们正在讨论苏州港资企业如何在创新高峰做文章,年锋认为企业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和驱动战略。在"十二五"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必须转型升级,产品技术需由接单仿制向自主研发转型。面对加快转型升级、转变  相似文献   

17.
牛根生 《金陵瞭望》2007,(22):34-34
由“一国向全球”转型的采购模式 每个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做起来的.在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视线往往只能在本国内逡巡。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一些企业及时转型,把采购触角伸到全球。走上了一条“用全球资源做全球市场”的道路。而另一些企业仍囿于惯性。依然“视线向内”。这将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面向全市职业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广泛而有区别地开展,并呈现出平台化和高端化发展新特点,但总体上仍存在不均衡、难持续等问题。为尽快适应首都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未来宜加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并突破顽固性政策障碍,推动校企合作向高端发展,以切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大背景下,中国和东盟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和东盟在学生交流、合作办学、文化认同、学科和科研合作、学历学位互认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样有诸多挑战。今后的交流与合作需选择更合适的发展路径,从合作动机看,应逐渐从营利性向公益性延伸;从合作要素看,应逐渐从扁平型向立体化转变;从合作取向看,应逐渐由活动式向过程性转型;从合作模式看,应逐渐从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从合作范围看,应逐渐从基础型向全面化渗透;从合作方向看,应逐渐从单通道向双向化升级。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特征,也是当代企业文化的主流.我国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呼唤并推动着石油企业文化的转型和发展.石油企业文化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从政治型、行政型、依赖型、外生型转向经营型、自主型、内生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伦理人"、"单位人"向"能力人"、"社会人"的转型,转型后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培育企业价值观、树立人本理念、重塑企业形象和提升企业家精神等方面.通过转型与创新,才能重塑石油企业文化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