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上海,吸食鸦片是一种"社会风尚"。人们购买、吸食鸦片毫无愧疚感,上层知识分子与下层穷苦市民均参与到这一行列中。鸦片买卖给上海市面带来一片虚假的繁荣。为了可持续性的征税,清政府对鸦片征税也慢慢地"上瘾",更加刺激鸦片的买卖与吸食。各色烟馆进行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海最有影响力的《申报》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制造的伪满洲国,是此后日本发动一系列扩大侵略战争的桥头堡和发源地,也是众多大规模殖民、奴化政策的实验场,在鸦片政策上也是如此。伪满洲国的财政制度乃至鸦片专卖制,都是在日本大藏省派出官僚的指挥和参与下制定的。整个伪满洲国的制度体系都采用了日本的模式。在统治区内大肆收购民间鸦片甚至强制掠夺,冒险到华北、西北各地以及国外采购走私鸦片,管理日朝侨民贩毒问题以及对上瘾者登录等,都表明在伪满洲国财政体系中,实施鸦片专卖制是极为重要和迫切的政策。该文主要依据日文相关资料对日本当局控制下的伪满洲国贩毒事实进行分析,揭示其实质是日本为满足侵华需要而进行的有组织的规模巨大的国家贩毒。  相似文献   

3.
晋夫 《山西老年》2011,(1):16-17
侵华战争中所推行的毒化政策是日本侵略政策的重要一环。如果说日军在军事行动中所实施的屠杀、掠夺、放火的“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等属于战争“硬式”手法,那么日本在华从事鸦片生产与贸易就是一种渗透和腐化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软式”手法。因此,自“九一八”事变以后,侵华日军所到之处,必然带来鸦片的火量种植与贸易。  相似文献   

4.
1937年,太原沦陷后,日寇强迫河西地区的菜农在菜地都种罂粟,日伪还成立了一个专管收售鸦片的机构,美其名曰"太原禁烟局",就设在大南门街路西,菜农所产鸦片全部被他们收走。他们不是倾销鸦片,而是把鸦片再加工制成一种叫"料子(也叫料面)"的毒品,形状似饼干,黄褐色,由大小料贩卖给中国人民吸食。  相似文献   

5.
我叫王玉兰,今年78岁,对当年日军占领河北省怀安县后,强迫当地农民种植鸦片的历史有所目睹耳闻。毒品种植早在1937年年初,日伪察南自治政府便炮制了一个所谓的《鸦片业务指导纲要》,宣扬鸦片生产是为了"发展战时医疗事业",并规定多种罂粟者"可以免除地租、兵役",还可以配给布匹、食盐、煤油、洋火等日用品,以此来欺骗广大农民。当时,由于备受帝国主义的掠夺,农民生活异常艰苦,布匹、食盐、煤油之类的日用品十分匮乏,日寇出台的这一"鼓励"政策,极具诱惑力,农民根本没有意  相似文献   

6.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战场的重要战役之一,是中国抗日战争悲壮的一幕,在抗战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一、衡阳保卫战的背景 衡阳战役不是一个孤立,局部性军事冲突。它是日军“1号作战”计划的一个关键环节。“1号作战”是日军在行将灭亡前夕作垂死挣扎的一个军事战略行动。1944年1月24日,日本首相、陆相兼大本营总参谋长东条英机,奏请天皇,批准其所谓“1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计划。其目标是:打通自我国东北经华中、华南直达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以保证对南洋日军的补给;摧毁粤汉、湘桂沿线的美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随着日军在杭州湾的登陆和国民党军队军事上的失利,各级伪政权组织相继建立并将控制区从杭嘉湖、宁绍一带,扩大到金华等地。它们在日军司令部、特务机关的授意与控制下,对沦陷区民众实行严酷的政治统治,依托警察、保安机构、汉奸外围组织厉行法西斯统治;实行"人口"登记与保甲制度,限制民众人身自由;实施治安肃正,维护铁路、警备公路和通信网的"安全",以强化其统治;沦陷区民众政治上、精神上受到严酷的摧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为当代中国人理解宗教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如果我们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宗教鸦片论"进行一番重新的认识与讨论,我们则可以发现,马克思提出的"宗教是鸦片"的观点,其真实的意义则是在于强调宗教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宗教社会论"。它说明,宗教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迁,随着社会问题的改变而改变。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得以科学实践的基本主题,其目的应是把宗教信仰转换为宗教的社会服务和信仰的社会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浙江鸦片问题凸显。台州、温州等地种植罂粟和售卖鸦片,宁波、杭州、嘉兴等地鸦片走私猖獗,外国鸦片和本地烟土在浙江境内蔓延。地方官员面对外国烟贩、外省烟贩、本省烟贩、吸食者和盗匪游民等利益群体,积极调整措施,虽未能彻底遏制烟毒蔓延,却也提供了难得的禁毒经验。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涪陵鸦片种植、贩运猖狂,成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鸦片泛滥的重灾区,社会影响甚巨。涪陵鸦片的泛滥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鸦片利润丰厚、鸦片为军阀的主要财源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造成了良田锐减、米价上涨、人口减少、票号发展等后果,涪陵鸦片的泛滥给涪陵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鸦片泛滥曾是近代西北地区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西北的鸦片问题起源于英、俄等国不法商人的走 私,后因清王朝、国民党政府的放纵和谋利而兴盛。加之地方军闽、官僚的穷兵黩武和贪得无厌,甚至逼民种鸦片, 武装贩运,致使鸦片种植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大量的鸦片生产使西北的城乡经济走向畸形,加速了农村经济的破 产,并造成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日军策划常德作战的原因及过程、日军实施常德作战的战术原则、中国军队参加常德会战的情况、日军占领常德后在确保常德和再占领常德问题上的争议等方面,论证了常德会战在抗日战争史及日军侵华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简单地理解为"人民的鸦片"和无神论是有失偏颇的。宗教有其积极意义,它是社会的产物,是人本质自我异化的结果,也是一种带有神学色彩的哲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宗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柳诒徵的爱国主义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柳诒徵史学的重要特征。当新文化运动激烈反传统及顾颉刚等"古史辨"派掀起疑古辨伪思潮之时,柳诒徵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挥起反对"疑古"的大旗,并由此被作为"信古"、"守旧"的代表。事实上,柳诒徵的主张和行为皆是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的,其爱国主义思想深植于其史学研究中。20世纪30年代,当日军大举侵华之际,柳诒徵通过史学研究来唤起国人抗战御侮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彰显了其学术救国的治史理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笔者经过查阅历史资料和审慎分析,认为策动日本全面侵华实际罪魁,不是东条英机等战犯,而是近卫文磨。  相似文献   

16.
对日军的宣传工作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施的重要决策之一。中国共产党通过调查研究日军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对日军宣传工作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关的宣传政策,并通过艺术、文字和口头等多种宣传方法对日军开展宣传工作。这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激化了日军内部的矛盾,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七七"事变之后,在山东境内抵抗日军侵略的最早一次战斗,何时、何地发生?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似乎未能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学术研究的缺位,导致了近年来社会上相继抛出了一些轻率的、甚至非常错误的论调。本文抛砖引玉,旨在引起学界、社会对此问题的再讨论和最后解决。  相似文献   

18.
1895-1945年间,台湾作为日本的殖民地被日本占领50年。在前30年中,台湾成为日本的原料产地,但随着日本在台湾的政策中心发生转移,开始由农业转向工业,使台湾成了日本的"兵工基地",执行着殖民地对宗主国应尽的使命。进而为了保证台湾青壮年的健康体魄以备战争之需,鸦片政策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渐禁政策"转向"断禁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元不包含着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  相似文献   

19.
萨苏 《可乐》2011,(5):35-35
1923年9月1日,一场大地震袭击了日本关东地区,震级为7.9级,这就是关东大地震。 当时,中国和日本因为"一战"后日军强占青岛,中国爆发"五四"运动而关系紧张,中国本身也困难重重。中国政府和民间依然立即采取行动,派出救护队前往日本救灾。中国政府发布通告:“政府为救济日本此项奇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鸦片走私组织的研究 ,阐明了清代禁烟时期的鸦片走私状况 ,试图说明在清代禁烟时期鸦片走私屡禁不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