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致远 《城市》2015,(1):3-8
城市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是谱写在大地上的一部部立体的大书.它是以空间形式融合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族信仰、生活需要和科技能力,用思想智慧写成的社会载体画卷,凝结着外在的形象、特征、风貌和内在的哲理、脉动、精神追求,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它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交融和博弈,传递着过去与当代以至未来的文化信息,反映着城市人民在历史风雨中不断构筑的城市梦想和现实成就,缔造了如今展现在大地上的城市空间和社会景象.  相似文献   

2.
王志章  庞雅莉 《城市观察》2013,26(4):123-135
在城市化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国际地位与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在分析重庆构建城市文化形象意义的前提上,基于重庆城市文化形象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出重庆城市文化形象建设中的现存问题及其根源,并从明确城市定位、规范市民行为、整合公共空间、加强城市营销以及建立城市"瞭望塔"系统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为重庆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不久前,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4》发布。该报告认为,文化功能区建设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发展的新路径。一些城市的文化功能区历经长时期自发有机形成,如巴黎左岸、伦敦西区、纽约Soho区,不过,当今更多的文化功能区是经过自上而下的战略规划继而建成的。新兴文化功能区往往以高知名度的文化项目为核心,构筑起区域  相似文献   

4.
任致远 《城市》2014,(8):3-8
正每座城市都是建筑林立,这些建筑构成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形态和形象,蕴含了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价值取向、技术进步和艺术追求,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表达实体和客观印象。在城市文化的大舞台上,自然山水环境是舞台的布景,道路交通体系是搭建舞台的框架,建筑则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化符号理论的视角,以安康城市色彩形象规划为例,通过研究城市文化与城市色彩的关联,指出安康城市色彩是在传统文化文本作用下形成的文化符号,论述了作为文化符号的城市色彩的文化表达作用,并结合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实例,论证了城市色彩符号对于安康城市文化的再现和转译功能,探索了文化内涵通过色彩转译表达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第一批被联合国命名的5座"最适宜人居的城市",有加拿大的温哥华、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巴西的库里蒂巴。前4个城市均为世界名城,且分布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唯独库里蒂巴位于发展中国家。库里蒂巴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拥有"世界生态之都"的美誉?面对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围城、贫富分化等"城市病",库里蒂巴是怎么破解的呢?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发展飞速,城市的文化建设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城市建设文化氛围构造和城市的文化形象塑造的研究是十分关键的一项研究,城市形象是促进其发展的动力,也是城市所孕育的隐形财富。  相似文献   

8.
杨程程 《城市观察》2023,(2):123-135+163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成为诸多城市建设公共空间、构筑城市文化精神载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依托实地调研所获材料,对宁波渔轮厂这一工业遗产的适应性更新实践进行评估分析,并引入归纳了时代变迁下个体情感需求及社会基础变化的“新部落主义”理论,考察该工业遗产的城市公共空间转向是否与当下个体、群体的新需求步调一致,探究工业遗产适应性更新的亮点与痛点、可能与可为。宁波渔轮厂改造案例表明,通过结构及材料的再利用为“唤醒基础的共在”与“回应社会的本能”创造了可能,然而在介入新功能以构筑审美的邻近性上,其新业态、新活动能否重构大众的情感部落具有不确定性,且在演绎社会习俗以实现文化态的延续上,“在场”与“亲近”的吸引力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周伟 《现代妇女》2014,(11):449-449
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是中国社会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期,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在20~30年短暂的时间中,完成社会生活方式和人口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从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情况看,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相当突出,但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从城市文化的理念和实践层面加强研究,对于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创造全新的城市文化体系,进而保证城市文化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课题。在我国,城市数量的增多以及规模的扩大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重物质、轻文化的城市建设模式。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摆脱物质的控制,建设更加符合人与自然与社会更为和谐的城市文化,成为了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整合城市文化资源;2、立足科学规划,塑造城市文化形象;3、抓好文化教育,提高市民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公共关系》2001,(5):16-16
有人说,城市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图画,流动的风景线,一点不错。从来的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也是文化产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结晶。古代罗马式建筑反映的是罗马时代的生产水平和社会意识,哥特式的建筑反映的是中世纪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与自然抗争的意志,以及当时兴起的宗教意识。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反映的是近现代工业文明,而凯旋门则是法兰西民族自豪感的象征。因此,经营城市建筑物有把它作为物质产品提高其质量的任务,也有把它作为文化产品提高其质量的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2013年第9期发表《试论我国城市的文脉与文态》文章后,总感到还没有把城市文脉与文态的想法说完整,中间还需要一个联结城市主文脉和充实城市文态的环节,从而形成能够保护和展示城市文化发展的空间系统,给人们一个能够直接体验城市文化的空间场所,这就是城市文化发展的街道脉路、水系脉路和绿道脉路等。它们以纵线或横线联结着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留存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亮点,形成充分反映城市文化脉动、形态特征、形象特色的展览路线。在当今建设美丽中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城市旅游事业长足发展的形势下,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对上述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阅读了陈迎《重新解读历史文化散步道》介绍东京文化散步道的文章后,很受启发,感到探索、建立、拓展城市文化发展脉路是十分必要的,便以城市中轴线文化步道、文化水道、文化绿道等进行构思和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威海城市定位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国 《城市》2008,(2):41-44
一、城市定位及其基本原则 城市定位是通过对城市资源、城市文脉、城市历史等内容进行梳理,按照惟一性、差异化等原则对城市的核心性资源进行挖掘的一个过程。通过城市定位找到城市的灵魂,并把城市的核心和灵魂放大,通过城市定位来塑造城市品牌,打造城市文化资本,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循环型城市社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城市需要怎样的雕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斗斗 《城市》2009,(1):76-78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我们在为国家和城市发展成就骄傲的同时.也看到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城市文化价值如何体现?我们在保留好自己城市原有文化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去创造、开发新的城市文化形象元素.体现城市的文化价值呢?  相似文献   

15.
再次踏上欧洲的土地,又有许多新发现,尤其是在罗马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让人感慨万千,叹为观止。提起罗马,不少人总是对它怀有神秘之感和景仰之情——因为它是一座创造过辉煌文明的古城。罗马名胜古迹众多,有世界八大古建筑之一的斗兽场,世界奇迹之一罗马水道,古罗马废墟、少女喷泉、万神庙、威尼斯广场,还有市中心的梵蒂冈等等。但是最引起我兴趣的是罗马的理念。她的理念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林昆勇 《城市》2012,(9):74-79
当前,我国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广西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区域文化产业水平。首府南宁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文化资源丰富,是区域文化核心,具备构筑广西区域文化新高地的独特优势。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战略部署,南宁坚持以文化立城,以文化建城,以文化强城,致力于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打造成为广西区域文化发展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17.
美籍城市规划专家伊利沙尔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然而,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并不是刻意打造的,而是在时间的渗透中由一个个有意识的个体来经营和宣扬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1992,(3)
广州城市建设面临一场以赶超亚洲“四小龙”为目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变革。与此相适应,城市建设思路上必须有所创新。笔者就此提出—个新的构思——建立广州的“广场文化”,并就教于前辈和同行。一、城市发展与“广场文化” (1)历史上的“广场文化”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形成一个或数个商业、金融、文化的“磁场”,这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特征。商品经济发源于城市,并主要从城市发  相似文献   

19.
黄仲山 《城市观察》2021,75(5):139-146
文化生态是研究文化体系的重要概念,也是审视文化发展的重要视角,与自然生态概念、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等形成交叉互释的关系.城市文化生态建设需要将"赋神"与"塑形"结合起来,而不是将两者割裂,在这一基础上挖掘文化内涵,凝聚文化精神,塑造文化形象,彰显文化气质,在这一过程中体现文化生态的一体式整合力量.因此,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应以文化生态理念统摄内质与外形,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构建内涵丰富、形象饱满的城市文化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0.
黄仲山 《城市观察》2021,75(5):139-146
文化生态是研究文化体系的重要概念,也是审视文化发展的重要视角,与自然生态概念、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等形成交叉互释的关系.城市文化生态建设需要将"赋神"与"塑形"结合起来,而不是将两者割裂,在这一基础上挖掘文化内涵,凝聚文化精神,塑造文化形象,彰显文化气质,在这一过程中体现文化生态的一体式整合力量.因此,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应以文化生态理念统摄内质与外形,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构建内涵丰富、形象饱满的城市文化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