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口水上先民“疍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我国南方珠江出海地段,从虎门北面附近莲花山起,向南伸延直至万山群岛,这一段水道,人们习惯上称之为珠江口。这段水道,既包括番禺县、顺德县、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深圳市等地方;由于西江、北江、在三水县合流后,又分支经南海县、高明县、新会县、,台山县境,自崖门、虎跳门、鸡啼门、磨刀门、横门等处分散出海;所以就珠江口范围 相似文献
2.
3.
两宋之际客家先民与畲族先民关系的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重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2-37
两宋之际,是畲族和汉族客家民系酝酿形成的关键时期。此前,畲族先民(主要包括南迁武陵蛮与闽越土著两部分)与客家先民(主要指南迁的汉人)的相互关系有斗争,有合作,以斗争为主;两宋之际,在反抗封建苛政特别是榷盐弊政的共同斗争中,蛮汉人民的联合斗争成了彼此关系的主流,在合作中加深了交流,加强了融合,因而形成了客家先民与畲族先民关系的新格局。在这一新的格局中,畲族加速了汉化的进程,同时也孕育催生了汉族的一个新的民系--客家民系。 相似文献
4.
<正> 一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源远流长的水运传统广东背倚五岭,面临南海,有珠江水系纵横其间.地势北高南低,河道南趋,河海互相沟通.中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河涌密织如网,湖沼星罗,一派水乡泽国;东南西三面濒海.海岸线曲折,全长二千五百多公里,居全国各省之首位.沿海湾澳众多,可充良港,岛屿星列,其数目仅次于浙江、福建.以广州为中枢,有水道通向四方:向西,有西江通广西、云贵,经灵渠可通长江水系;向北,有北江通湖南、江西,进赣水亦可通长江;向东,有东江转韩江,可通闽西;向南,出虎口门后,沿东海岸可抵闽浙,沿西海岸可达高、雷、琼,以及南海诸国. 相似文献
5.
《广东社会科学》1991,(1)
<正> 宋代是广东历史的转折时期.这时期广东历史的发展,复杂又曲折,很有特色,值得研究.本文试举两条事实作些探索,希望能从中理解广东历史发展的一些特殊性.广东历史文明的发展趋向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汉、唐、宋、明是四次高峰,广东的社会生产发展过程,大体上与全国一致,但又略有差别.例如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低潮,广东在东晋南朝时因为战乱较少,生产却有所发展.五代在全国来说,是经济发展的低谷,但广东在刘氏南汉统治期间,并未衰落.从广东历史文明的发展趋向来看,西江和北江是岭南历史文明的两个基地.西江以封开为中心,北江以韶关为中心.两个地区都有原始时代的遗址.有封开渔涝黄岩洞晚期智人的颅骨和肢骨化石;广信河西岸三十多处新石器的山岗遗址;有曲江狮子岩“马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湖北农业开发史》是陈钧等同志联手编著的研究湖北)也区经济发展史的新作。继《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世纪末的兴衰》之后,陈钧教授又领衔主编了这本农业开发专史,他在湖北经济史研究的领域内真可谓果实层出。农业经济的开发是不同性质的社会,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为每个民族都须赖农业以生存、繁衍,愈是优秀的民族,愈会关注农业开发的深化。中华民族曾在相当长时间里“以农立国”,其在事活动的丰富、繁复、农业文化的沿袭、变异、农业开发的拓迹、履程为后世今人陈… 相似文献
7.
从湖北京山县屈家岭文化遗址发掘的文物来看,当时三苗的社会生产已相当发展。这个遗址出土了大量的谷物,证明三苗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体。三苗时(四千多年前),苗族先民据有江淮荆州平原和洞庭、鄱阳诸湖周围的广大地区。这片土地,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种植水稻,所以,在那时,他们便学会了种植水稻。 水稻,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粮食作物,因而他们十分崇拜水稻。从现在仍流传于民间的千古神词(有人称为巫词)中得知:苗族在祭祀鬼神时,一开始,鬼师就捏一把米不停地向前方抛撒,嘴里振 相似文献
8.
<正> 宋元时期,广东的农业还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历史跨进明代,广东的农业出现了腾飞,和江浙一起.走在全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前头.有明一代,广东农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农田水利的大量兴修;耕地面积的大量增加;耕作技术的改进和耕作制度的发展.而集中到一点则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 现代的潮州话流行于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潮阳、普宁、惠来、陆丰、海丰等县市,使用的人数约一千万人左右。加上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同胞,人数就更多。 潮州话来自福建的闽语,闽语又来自吴语,它本身的发展线路虽有曲折,但历史却很长久,因而它保存了许多汉代或汉代以前的语言特点。所以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中国语言学研究》一书中说:“汕头话是现今中国方言中最古远、最特殊的。”这话基本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唐诗中有大量咏佛寺的作品,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及其向诗歌领域的渗透。佛寺中有各种不同的设施,唐诗中涉及较多的是上人房或上人院,原因是上人房或上人院乃高僧大德所居之所,而在崇尚诗歌的唐代社会,诗人到处受到尊敬和优待,诗人游赏、会聚和入宿上人房和上人院,因而接触高僧的机会很多。这些咏上人房和上人院的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佛教发展的盛况,揭示了佛教与唐诗的互动关系,对于认识唐代诗人的活动和创作,了解唐诗丰富的文化意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张天锁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6,(4)
大译师仁钦桑波大译师仁钦桑波,于藏历第一个“绕琼”前六十九年的土马年(公元958年),出生在阿里古格的恰汪热钢。他自幼天资非凡,智慧聪颖,藏文读写,学业突出。后来,阿里王朝拉喇嘛(天王喇嘛)益西维选派二十七名聪明的藏族青年出外留学,仁钦桑波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印度、克什米尔停留十年有余,拜纳若达巴等七十五位班智达为师,学通讲、辩、著和翻译,成为后弘期诸大译师首席。回藏后,由拉喇嘛益西维提供条件,翻译和校订显宗经十七部、论三十三部,密宗但特罗一百零八部。尤其是所译之马鸣论师《八支集要})和克什米尔班钦… 相似文献
14.
由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于幼军为主编,广东省人大常委张难生为副主编的《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研究丛书》(第二辑,共11部),已于1998年1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丛书》第一辑(共12部)已于1996年1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受到京、穗等... 相似文献
15.
卢文弨,清乾嘉时代著名校勘学家,其一生几乎都在校书,他的多年的校勘实践,包含着丰富的校勘思想,即:分析致误规律,提高校勘质量.遵循校书之旨,恢复古书原貌.强调多闻阙疑,反对不知妄改.探求著书义例,考察旧刻格式.重视古籍旧本,而又决不盲从.集中众人校书,汇合众家之说等.在校勘中,卢文弨又运用了一系列精核的校勘方法,包括广罗众本,再三对校.重视他校,广征博引.寻求义例,以资校勘.运用小学,判定是非.以名物、史实、典制为校勘依据等. 相似文献
16.
《广东社会科学》1991,(1)
<正> 在1923年春,孙中山所重建的政权虽仍称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为执行军政机关,但在机构设置上与他在1922年桂林北伐时大本营设置有很大区别,俨然是一个中央政府.3月2日,大本营先设四部(军政、财政、内政、建设)二局(法制、审计)一库(金库)二处(秘书、参军),至6月增设外交部,此外,还设财政委员会、法制委员会(1924年4月设立,9月裁撤).大本营实际上所能控制的范围也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周围的三十余县.广东省、广州市的机构大致上沿袭了以往建置.自1923年2月孙中山回粤至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的两年间,因各种需要而新设一些机构(包括临时性的,其中多为财政征收机关),或以某种名义委派一些阶段性的办事人员.这些机构或委派者大致有(不完全统计,不计党务系统):工兵局筹办委员(23.7),办理和平统一事宜全权 相似文献
17.
明清广东海洋农业之管见刘正刚(暨南大学历史系)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广东自古至今,海洋区域之大,海岸线之长,均为全国沿海诸省区之最。海洋农业因此成为广东社会经济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以海为田的海洋农业开发,主要包括围垦土地、渔业、盐业、种植业...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中国古代史上,广东出现过两次堪称农业发展的高潮时期.一次是明朝中后期,一次是清朝乾隆年间.后者又超过了前者,成为广东农业发展的顶盛时代.清初,广东农业之从高潮滑向低谷,使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遭到极大的破坏.其主要原因在于从顺治到康熙初二十多年间战争和迁界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以战争而论,顺治年间广东人民的抗清战火燃遍全省各地,且长达十余年,而李定国亦于顺治九年(1652年)、十年、十一年三次进入广东抗击清军.清朝军队的烧杀掳掠,使许多地方“井里萧然”.以 相似文献
19.
一月 11—12日广东省纪念中国国民党“一大”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广州举行。讨论会共收到论文和资料39篇。 12—14日广东省社联工作会议在从化温泉举行。会议总结了省社联88年的工作和讨论了84年的工作计划。 14日广东国际金融学会邀请辽宁大学陈家盛副教授作题为“世界第四次产业革命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学术报告。 20—21日广东法学学会和广东律师协会联合组织法制宣传活动,到三水县劳教场向劳教人员宣讲法制课和召开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七、“圣人家”的覆灭孔府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尊孔的重要据点和黑样板。五四运动以后,它又成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推行孔孟之道,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具。五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锐利武器,反复批判了党内外尊孔读经的谬论,开展了空前浩大的反孔斗争,终于在一九四九年推翻了奉行孔孟之道的蒋家王朝,打败了支持孔府的三大敌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