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胡雪岩一生政治上的荣誉得益于左宗棠的提携和保举,但左宗棠不是胡雪岩政治上的靠山。左胡交谊的聚焦点是洋务、西征、慈善,这些都是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左宗棠和胡雪岩纯私人的交往很少,左宗棠屡次保举胡雪岩,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因为在兴办洋务事业、西征筹款采办军火、慈善救济等方面得到过胡雪岩大力协助。胡雪岩帮助左宗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实现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胡雪岩与左宗棠之间不存在官场上的人身依附关系,他们的关系是没有权钱交易的清白的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2.
1890年前后,在新式学校──上海格致书院里,有两位令人瞩目的岭东潮州 大埔籍青年学者杨毓辉、杨史彬。他们提出中西兼学,发展工商、振兴土货、以收利权; 设立议院以通下情;去秽政、除厘捐、以便商民;仿西法、设善堂、实行社会救济等洋务 思想。值得加以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铭传是清朝台湾建省后的首任巡抚,他在任内所推行的新式教育如兴建西学堂、番学堂、电报学堂等,取得了明显的实绩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开了台湾教育近代化的序幕.刘铭传新式教育的实施,固然有其主客观因素的促成,但从本质上说,是李鸿章等人倡导的洋务教育的一部分,在采西学、废科举、中体西用及建立新学等主张上,与洋务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旨在培育一代新人,富国强兵,抗敌御侮,使中国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督鄂期间,因洋务所需而办新式教育,成果斐然:(1)以师范学堂为主带动其它门类教育发展,形成规模效应。(2)新式学堂培养了大量新型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起到客观推动作用。(3)湖北新式教育对中国新式学制的形成具有筚路蓝缕之功。其新式教育思想具有急功近利、尚实尚精等显著的时代特征。其新式教育实践本质上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大旨。  相似文献   

6.
论洋务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的治理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洋务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里,股东权力从属于官方行政权力,官方主导着企业的治理与监管活动,由此产生诸多弊病.时人以西方公司企业制度为参照,批评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背离了公司企业的若干基本要求,呼吁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以政企合一方式运作,缺乏独立性,阻碍了新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洋务企业是近代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产物。由于洋务企业的种种弊病 ,这次工业化尝试也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洋务企业的根本问题是官商不分 ,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经营管理上的弊病 ,所有这些最终窒息了洋务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洋务企业未能及时改弦更张以根除企业弊病来求得应有发展 ,这是其一大教训。  相似文献   

8.
官督商办洋务企业股份票研究卢伯炜洋务运动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影响重大。本文着重研究官督商办洋务企业所发行的股份票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社会经济现象,力图从一个重要的历史侧面,来考察分析若干久被忽略的历史事实,以透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变迁。一、基...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商学教育的发展刘秀生中国的新式教育起始于洋务运动。从1862年设立同文馆以专门培养洋务所需的外语人才开始的新式教育到1902年基本上形成体系。从1912年到1922年,新学制基本完善。这个新学制体系由三个子系统构成。骨干子系统是初等小学、高等...  相似文献   

10.
<正> 左宗棠是初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也是洋务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他一生亲手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所造船厂,第一所毛纺厂,以及西安机器局,兰州机器局,福州船政学堂等军民用洋务企业。在近代史上长达三十五年的洋务运动中,左宗棠的业绩并非伟烈卓绝,然在当时企图以学习和运用西方科学技术来加强封建主义统治的社会思潮中,左宗棠的洋务思想却颇具特色,具有可贵的民族品格。探讨左宗棠的洋务思想,无疑是有益于整个洋务运动、洋务思想的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洋务企业的性质,对于理解洋务运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近代洋务企业是在洋务派领导下,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为目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进步企业。洋务企业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在戊戌变法以前,中国近代的翻译主要是洋务派的科技翻译,后扩大到社科领域。此时,人们基于自身固有的文学观念,并不重视文学翻译,仅有若干零星的“以中化西”的自发翻译。戊戌变法时期,近代文学翻译在特定视域下“误读”西方文学--主要是小说,认为它是西方“开民智”的启蒙利器与政治宣传的工具。此时,中国社会完成了对文学翻译大规模兴起的思想准备,之后文学翻译被实质性地纳入到了中国文学变革的内部。  相似文献   

13.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派别.他们在洋务运动时期探索强国御辱之路: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创办企业、强国御辱;学习西方、发展科教.这些举措对于改造中国封建的传统教育,建立近代新的教育机构和工业体系,培养科技翻译人才,传播西方科技理论,发展我国的军民用企业,自强自立,抵御外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洋务派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派的最大贡献在于使中国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正面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洋务派是中国近代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启蒙力量 ,其主要贡献体现在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设备 ,创办近代学堂并派遣留学生 ,学习和传播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发展是一种正向的政治变迁,晚清中国社会曾出现过一个艰难的后发外源性政治发展的实践过程,历经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立宪运动,但由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形态、统治集团陈旧而狭隘的统治意识和统治心态、及国内政局动荡失控等政治阻滞因素影响而失败。研究总结这一历史实践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更可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从夏商周到鸦片战争,王权及天朝政治结构不仅未曾动摇过,而且还在不断走强,大有登峰造极之势。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导致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两大改良,促使国内王权政治开始松动,打破远东国际天朝政治结构。虽然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场变革都因王权政治的顽固抵制而流产,但却改写了天朝国际政治的历史,同时终结了继续强化王权政治的发展轨道,为辛亥革命做好了政治准备。从洋务运动到戌戊变法的失败,宣告了中国的政治进步不仅要由外而内地深入改良,而且必须经历一场由体制内改良到体制外革命的历史转向,最终才能实现推翻帝制的善果。研究其中的政治转向或政治隧道便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事技术近代化肇始于洋务运动,作为与洋务运动早期的主要支持者和领导者,曾国藩以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科技价值观,在理性认知军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开创中国近代军事科技事业、罗致和培养近代化军事科技人才等方面,为促进中国军事技术的近代化发挥了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科学”一词意味着“科举之学”及“分科之学”,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学者率先用“科学”翻译science并赋予其近代意蕴。清末民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国人或取道日本,或留学欧美,在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借鉴日本的翻译方式以“科学”指称近代science,并使其内涵不断演化和发展,其基本轨迹可归结为由侧重阐述“学术分科”观念发展到重视揭示“公理公例”之学,而科学方法论的导入及探索成为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科学观渐趋丰富、全面,使之具备“学术分科”的形态、探求“公理公例”的主旨以及注重观察、实验和归纳的方法这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唐廷枢早年在英商怡和洋行做过十年买办,积累了丰厚的资产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经验。后创办和经营洋务运动时期两个规模较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历史事实表明:唐廷枢作为从买办起家的中国第一位具有近代经营管理才干的企业家,以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独特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在满清王朝江河日下、内忧外患的危急情势下,他提出了对内改革弊政,对外实行开放的主张,这一思想后来被洋务派所吸收、运用,对洋务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