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红小说叙述模式论柳易江萧红小说强烈的艺术打击力量,来源于她奇特的叙述技法与其审美效果。萧红小说的叙述技法,已不是一种装饰,却成了阅读的乐趣。她是把自己对生活的印象、感受,实现在个性化的叙述之中。叙述技法涵义是颇为丰富的,本文针对萧红小说个体,把它概...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学洛神"萧红的绝笔,短篇小说《小城三月》展现了独特的美学追求和深厚的艺术功力。立足于萧红艺术世界的终点,并将其置于中国绘画美学的视域中进行尝试性的解读,以期为进一步理解萧红小说的深度意蕴提供一个意义性的依据,并藉此显幽烛隐,挖掘萧红小说创作深远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瑞英 《东岳论丛》2011,32(11):108-115
萧红及其小说恒久的艺术魅力,既在于写出了东北乡村那让人闻所未闻的风物人情,原生态式地展示了东北乡村的群体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以及作者深刻的心理的、文化的体验与批判,还在于小说文本所呈现出的让人耳目一新的别样的艺术创造性。如故事的寓言性与物象的象征意义,童年记忆与儿童视角,顾左右而言他的转笔手法的运用等,构成了萧红小说别有意味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萧红小说的“花瓣式”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红是继冰心、丁玲之后的又一位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坎坷的人生际通、鲜明的创作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关注,尤以小说“花瓣式”结构的艺术特色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史上独呈异彩。从传统的艺术观来看,小说是时间的艺术。早在18世纪,莱辛便在《拉奥孔》中论证:“时间上的先后承续属于诗人的领域”,“而空间则属于画家的领域”。传统艺术也证明了这一点。而现代小说运用时空交叉和时空倒置的方法,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时间顺序,展露了追求空间化效果的趋势。萧红两部主要的小说的结构就曾引起人们广泛…  相似文献   

5.
张玉秀 《齐鲁学刊》2004,(2):147-149
萧红小说浓郁的故乡情结、生命意识,反映了其小说世界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悲剧美的艺术特色。作家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与怀念已超越时空界限,成为人们对人类精神家园永恒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6.
萧红,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越的女作家,曾以其风格独具的小说作品独步于中国现代文坛。除了小说散文,萧红还创作了为数不多的诗歌,这些诗歌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将萧红的诗歌纳入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与冰心、湖畔诗派及林徽因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萧红诗歌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它们是萧红基于切身体验与挚诚的生命感受之上的心的诗、心的歌,是她自身性格、情感、经历的忠实记录,自然流露,具有洗尽铅华的自然本色之美。  相似文献   

7.
青年作家赵国辉的《风筝的天空》(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艺术上有新意、思想上耐品味、审美层次较高的小说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宏图先生在此书的序言《关于呼兰河的故事》中,对作家和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笔者拟从另外视角略作评析。刻意描写感觉《风筝的天空》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刻意描写感觉.作家在呼兰河畔生活多年,他崇拜萧红,师法萧红的创作优点.萧红在小说创作上独树一帜,求新、求变、不拘一格,具有一种超前意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  相似文献   

8.
萧红研究目前存在着史料和评价的不确定性问题。创伤体验导致了萧红的退行行为,退行行为的积极防御力量激活了她的艺术天赋。萧红小说凭借难以被整合的生命自由冲动和原始巨大幻想力,在诗性智慧和创造性直觉层面获得了独特性和创造性;从而启迪人们思考久已失落的人类童年时代未被异化的生命创造力如何重现。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天才的女作家。萧红小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仅来源于小说的内容,更得益于其完美的形式。在萧红的小说中,叙述本身被戏剧化、情节化、故事化,成为审美对象。其小说娴熟的叙述技巧,使形式不再是内容的附庸,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成为一种阅读趣味。 叙述技巧一词的内涵很大,包括叙述者、叙述层次、叙述视角、叙述时间等许多内容。叙述者是故事的讲述者,叙述者把故事底本变成叙述文本,都有一个感知事件的具体方式,即叙述的角度问题。叙述角度是二十世纪小说叙述研究中最热门的问扭,视角问囚曾…  相似文献   

10.
《阿Q正传》《呼兰河传》是鲁迅、萧红以自己家乡承载启蒙主义创作主旨的代表性作品,一个为人作传,一个为城作传,两者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间桎梏,创建了格式特别的时空形式,成就了它们“历史存在的位置”。在《阿Q正传》《呼兰河传》的空间设置比较中可以看出,萧红对鲁迅传统的继承,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她不仅以鲁迅的艺术表现方式继承了“改造民族灵魂”的“未完成的事业”,还从精神上领悟了鲁迅“创造小说新形式”的真谛,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艺术个性、对空间观念的独特理解、女性丰富细腻的情感和东北地域文化特质,创造了全新的以空间为主角、以空间展开结构全篇的小说形式,完成对鲁迅传统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小说创作中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11.
崔向敏 《兰州学刊》2010,(6):182-184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作家,她的小说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特征。文章主要从萧红的小说入手,通过与早期乡土作家作品的比较,分析这种散文化结构给萧红小说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萧红小说具有精典品格与创新精神.思想内容意蕴丰厚,情感色调丰富多彩,形式新颖不拘俗套,特色突出风格独具.  相似文献   

13.
萧红与柔石均受中国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先后走上革命和文学的道路 ,在鲁迅先生的教诲和影响下 ,共同成为三十年代左翼文坛现实主义的实力派作家。萧红与柔石及其作品在题材选择与表现、人物形象内涵、思想主题意蕴、小说创作方法、艺术结构技巧、叙述手段、语言形式和文学观念上呈现了广泛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石世明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03-106
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是我国真正意义上女性写作的先驱和开创者.萧红崛起于中西文学艺术交融荟萃的时节,她所直接感受到的是"五四"以来近现代文学的新气息,适应文学艺术发展的需要,她以其独特的回忆诗学的叙事模式,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百花园里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5.
萧红居港期间创作了两部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三个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北中国》和一个口述小说《红玻璃的故事》,可说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长篇小说都涉及重写短篇题材。这一独特现象为人们考察萧红居港期间的创作自觉意识及其民族性思考提供了解读的空间。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对短篇小说《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中的有二伯和磨倌等形象进行了再造与重写。在小说重构过程中,萧红游走于情感诗意与理性概括之间,叙述视角、立场和表现主题亦发生相应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萧红居港时期的小说创作题旨及其内在规律,以及她如何执着于作家姿态的独立性,而成就了她在居港期间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左翼小说家萧红从"五四"文学传统中吸取了艺术营养,把国民性改造的主题与左翼文学的革命叙事结合起来,将女性的立场贯彻到社会革命的题材中,创造了一种融细腻写实与温婉抒情于一炉的小说风格.萧红的经验,有助于人们反思左翼文学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崔向敏 《理论界》2010,(5):138-140
在萧红作品中,对故乡古老习俗的反思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主要从萧红的小说入手,通过与20世纪早期部分乡土作家的作品相比较,分析萧红在审视故乡民俗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丁玲和萧红的女性题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丁玲前期创作的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萧红的<生死场>中的女性欲望和女性身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两位女作家都表达了共同的女性情结与性别意识,但她们各自不同的叙述方式使小说呈现了不同的文本特点,小说中透露的女性自我的体验及其艺术表现方式给我们不同的启迪.在女性思想和身份并未完全解放的当年,她们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书写了男权传统中女性的内心困惑和身体的疾病,体现出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现实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女性作家,她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长期被遮蔽,还原一个真实的萧红无疑困难重重。对于她的成长,至今尚有一些谜团有待解释。在萧红的生活史中现存最大的一个谜团,是订婚的时间与未婚夫的人间蒸发。尽管似乎遭到否定,但种种的蛛丝马迹,仍指向萧红初次订亲的未婚夫与抗日名将王廷兰有渊源。从文学的思想性看,在萧红那里,性别的问题是与人生的问题、阶级的问题、种族的问题搅缠在一起的。她是从切实的人生出发,以生命的价值为原点,去表现历史人生的种种苦难,民族国家的宏大主题也因此而具有了深厚的民众生活基础。从文学的艺术性看,萧红熔铸前卫与传统,以丰富的艺术创新促进了汉语写作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程玖 《阴山学刊》2005,18(5):20-24
庐隐和萧红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领域涌现出的两位女性作家,富有传奇性的坎坷经历和令人赞叹的卓越才华。社会的积弊、命运的悲苦铸就她们极其叛逆的性格和倔强的生命意志,苦难与抗争构成二者共同的抒情主题。但比起庐隐,萧红的抒情小说主题又显示出一定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