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若干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他在总结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新局面。邓小平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现代化和乡镇企业的大量论述,构成一个具有突出特点的理论认识领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邓小平同志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巨大成就。而在今后,邓小平农业发展理论将依然是我们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未来的经济生活中,农业担负着十分艰巨的历史使命。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技术体系,参照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方法,阐明了中国农业走向21世纪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特点、途径和模式,为中国农业道路的正确选择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的农业经济思想十分丰富,特别是他变革新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思路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更具价值。刘少奇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的构想是一个“三步曲”,特点是把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看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反对盲目冒进。刘少奇提出了一整套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其主要措施是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扩大农业经营、保护农民利益等。上述思想对当前发展我国农业的启示是:要稳定和完善承包责任制,靠科技兴农,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国农业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分析了长期稳定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分析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土地规模经营、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之间的关系,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阐述了对邓小平实现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的认识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发展新形势与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突出特点,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方向、新内涵以及新途径,全面分析了中国农业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农业农村发展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胡锦涛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农村发展思想,对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阐述了中国观光旅游农业的含义、主要类型、发展特点及其产生的效益;分析了中国观光旅游农业发展在发展规划、开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应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办事,园区规划应把握市场定位和确立发展模式,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和协调工作,旅游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现在到2000年,农业继续作为基础产业,要支撑国民生产总产值在1990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我国未来的经济生活中,农业担负着十分艰巨的历史使命。本文根据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现状、基本观点和技术体系,参照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方法、阐明了中国农业走向21世纪存在的十五个问题,根据中国的国情,分析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特点、途径和模式,为中国农业道路的正确选择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极为关注农业问题 ,他立足本国 ,从不同的视角阐述农业问题。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极端重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就是工业 ,工业与农业发展并举 ;农业的前途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毛泽东构思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发展及演化的历史进程,对于传统的工业化战略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本文认为,伴随农业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农业部门应当出现人均收入水平和剩余产品率的提高,这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前提。以往的工业化战略破坏了农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加强,背离了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与西部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部生态脆弱。人们日益认识现代农业的消极面,重视对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中国西部的特点,使生态农业成为西部农业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和需求进一步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对农产品生产者进行法制宣传、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和执法。  相似文献   

12.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对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国外在农业劳动力转移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农业土地政策各不相同,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有自身的特点。对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应予借鉴,教训应予吸取,使政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既要遵循转移的一般规律,有要结合自身特点,不拘泥于此,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之路。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21世纪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及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国 2 1世纪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所处的微观、宏观制度环境及中介组织的一些特点 ,阐明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并重视其组织建设的理由和重要意义。指出目前中国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张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建设要正确地置于法制建设之中 ,必须加强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的理论建设和领导队伍建设 ,允许中介组织发展取向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保险是使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农业保险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总体经济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农业保险的发展是十分艰难的。作者阐述了农业保险的特性及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状况,并着重分析了影响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动力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对农民收入低、风险大的现状必须给予保障,对农民救助方式的多样化可提高灾后重建效率,7亿多人口的农村保险市场对商业保险公司有一定的引导力,国家大力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政策环境越来越好,而发展中国农业保险的阻力因素包括:农业风险自身的特性给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农业保险市场环境不好,从业人才不足,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够;法律和制度缺失;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几乎为零;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特点为其监管带来阻碍。因此,加强政府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的保护政策、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进程是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融促进农业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城乡发展差距、农村信贷制度、统一标准的金融监管、支农资金风险高等原因,国家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不够,资金供给方向边缘化,农村金融主体自身服务与创新能力不足,民间信贷活跃但弊端多,农村金融服务和管理人才缺乏。提出要加强金融服务创新,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加强财政政策调控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要根据农业贷款的特点,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以降低和减少支农资金的风险和损失和促进信贷;同时完善《担保法》法规,加强农村金融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特点和类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国各地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的实地调查 ,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和园区科技示范项目的基本特点。同时从国家和地方项目、经营方式、生态类型和科技示范目的等多种角度对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现有投融资体制存在投入总量和强度严重不足 ,投入结构不合理 ,资金多头管理、使用分散、使用效果差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中国目前投融资环境欠佳 ,缺乏适应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投融资主体、投融资方式和农业高技术产品及其研究的某些特点所引起的。通过分析可得出传统投融资方式不宜作为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缺乏资金 ,更缺少权益资本支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 4个特点 :战略性、主动性、多维性、规则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应坚持以稳定农产品供给为基础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积极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结构优化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实行城乡一体化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等 5大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长期发展战略问题。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场”,率先探索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经,应为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文章分析了深圳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是“农业旅游”的灵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中国"农业旅游"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对中韩两国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在对待民俗文化诸如传统的建筑风格和饮食习惯的态度上的差异进行对比,针对中国城乡文化交流进程中传统文化的逐渐丧失,对比韩国"农业旅游"注重民俗文化的特点,探讨了民俗文化对发展"农业旅游"的决定性作用,提出应当有意识地利用民俗文化使中国的"农业旅游"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