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方道德危机的价值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社会是一个经济巨人与道德保儒相结合的社会。由于片面地、过分地崇尚物质力量的作用,注重物质欲望的满足,西方人往往轻视或者忽视比物质价值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价值,从而出现了难以自救的道德危机。从价值论意义上揭示西方道德危机的根源,对于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西方道德危机决不只是在西方社会里才存在的,凡是实行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民族、国家或地区都是可能或者必定会不同程度地存在。面对西方社会所出现的道德危机,人们从不同…  相似文献   

2.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能够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但道德本身又是为一定经济关系决定的。因为道德无非是人们之间经济关系的意识形态表现,一定的道德,只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而不可能是从超人类、超历史、超阶级的抽象概念中引伸出来的。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因此,人类道德意识是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而变迁的。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结合黄娟一、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内在必然性。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道德则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不但是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正是由于它的性质所决定,很久以来,人们把道德划归结为精神范畴,把道德当作一种精神产品和精神力量,认为道德只……  相似文献   

5.
莱布尼茨继承了西方传统的政治哲学思想,反对近代政治哲学将政治与道德和宗教相割裂的倾向,认为人的正义源于神的正义,为神的理性本质所决定.莱布尼茨将正义定义为智慧者的博爱,认为只有有德者统治的社会才是正义的.由此出发,他高度评价了中国社会的道德与政治,认为中国的天理就是西方的自然法,并希望中国和西方能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6.
道德约束论     
道德约束,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提倡或认可的行为准则、规范的制约。道德约束是社会正常生活,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道德约束和法律、纪律约束等不同,它主要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社会心理影响的力量起作用,因而对于一个将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内化为个人内心信  相似文献   

7.
赵保佑 《中州学刊》2006,(2):139-142
“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中心思想,与儒家的“仁爱”伦理、西方文化中的“博爱”思想相比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兼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和消费活动的伦理原则,有兼爱之心,使利己心(爱己)与利他心(爱人)之间平衡,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主体取得双赢、多赢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也是现阶段社会走向和谐的道德需求。  相似文献   

8.
制度公正的抑恶扬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一出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制度的制约、塑造和影响,制度对于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塑造和教育功能。制度和制度环境不仅决定社会道德秩序的遵守,同时还决定人们道德人格的养成和道德践行的价值取向。对人的善恶行为而言,制度主要是针对人的恶行的,制度决定人的善恶取向。制度公正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规范体系,是一定的价值观念、伦理精神的实体化、具体化。制度公正具有“底线”特征,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要求,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抑恶扬善。  相似文献   

9.
经济与道德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在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道德关系思想的认识及其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依据,从其思想包括一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共同决定社会道德、经济制度与经济水平对道德的决定性作用有所区别、道德的阶级性是阶级社会道德的特征之一、不同社会的道德与经济因素的联系存在差异、经济制度的进步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会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与经济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道德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有正负两种情况等方面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控制的社会心理承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道德控制的社会心理承受□李建华邓云柱※此文为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一、道德控制的社会心理特性道德控制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借助于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所产生的力量,使人们遵从道德规范,达到维持社...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深受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我国当前的社会道德环境的现状堪忧,究其成因与市场经济的自身缺陷、法律制度不健全、传统道德体系与现行道德体系交错影响以及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有关。为此应采取提高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监管能力,健全法律制度,推进道德文化软实力建设,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从而对人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增加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文化所蕴含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资源的发掘、整理、发展与创新对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源远流长,有着范围宽广、内容宏大、思想精深的体系。它之所以不断演化又相互承接,既体现了思想家们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对人性发展与完善的高度关注,又反映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文化政策与教育制度上的不同方略。中国传统文化更以其极强的实践性而普遍地渗透在大众社会文化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共同体”作为个体之间紧密的社会联结,发挥着道德内化与组织化等作用。是社会得以维系的保证。我国近代以来社会共同体的演变表明,个体的独立、社会的发育与政府的强大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紧密关联。在传统共同体解体后,需要通过重建现代共同体使社会归位,构成当前社会建设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活是人类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概念,学人对其很少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随着对学术处女地的不断开拓,很多日常概念不断引起研究者高度关注,社会生活即为其中之一.社会文化史是研究社会生活与其内在观念形态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社会生活作为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一个视角和领域,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5.
善恶评价的标准是判断道德行为或观念善恶的标准。社会进步的标准则既包含物的尺度,又包含人的尺度,不仅包含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包含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并不存在二律背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并不否认物质进步与道德进步之间的分离,但这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治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康之 《河北学刊》2004,24(4):74-78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道德化的社会治理模式 ,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行为选择对于社会治理活动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整个伦理学的发展史都把人的道德行为作为研究的重心。但是 ,真正能够对人类社会治理活动发生实质性影响的伦理学说并不多。公共管理伦理学才是真正的、直接的关于社会治理的伦理学 ,它研究公共管理者道德行为发生的前提、基础和机制 ,并寻求道德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浅论大学生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制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都会得到良好的锻炼与提高 ;同时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尤其是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结合将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丛晓波 《兰州学刊》2014,(7):145-150
对转型期人们行动背后普遍存在的基本社会文化规则进行解读和分析是具有时代迫切性的话题。在历史中选择和传承的社会文化规范维系着社会成员心理与行动的标准,也使各种社会文化呈现出特殊性。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经历着从传统与现代之间,血缘家庭到社会责任的转变;以及在中国与西方之间,经历着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转变。当前中国面临着转型期文化规范常模的多重选择,需要在思想与心理的层面上完成社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常模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为何种普遍主义辩护——与赵敦华教授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普遍主义进行真正有效的辩护,必须对普遍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有哪些变种,这些变种分别回答和提出了哪些问题等等,作进一步讨论。在为普遍主义辩护的时候,要重视普遍主义的复杂含义,注意普遍主义立场与普遍主义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所要辩护的普遍主义立场,不仅是文化普遍主义,而且是受价值普遍主义、尤其是道德普遍主义支持的文化普遍主义。这种意义上的文化普遍主义,既超越西方中心论和中国文化特殊主义,同时又对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高度敏感性,对特殊文化丰富普遍文化的可能性具有高度开放性。说到底,这种把特殊主义包括在内的普遍主义既不是一种单纯的事实,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理想,而是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的共同能力、潜力以及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有待于通过自觉明智的交往实践和社会实践加以建构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20.
安云凤  牛华宁 《河北学刊》2007,27(4):209-21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发生机制包括社会性机制和个体性机制两个子系统的动力机制。社会性动力机制主要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确立和导引,组织化机制,非组织化机制。个体性动力机制主要有道德需要的产生,道德情感的激励,道德理性的控制,道德价值目标的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发挥两种动力机制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