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党的边疆基层工作的战斗堡垒。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边疆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切实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斗堡垒,是实现辖区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核心,是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该地区经济发展、保持该地区和谐稳定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加强思想建设、抓好作风建设、创新组织建设、强化能力建设是破解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认同是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它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特点,而与民族文化认同相联系的各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裂痕又具有修复与整合的功能,文化认同的深层次结构有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因此,国力的增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性政策都会影响到文化认同。故应重视区域平衡和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尊重边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重视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的建设,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国家日益发展、国力不断强盛的基础上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4.
我国以往主要注重边疆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层面的融合。实践证明,各民族经济和技术层面的融合并不能从根本上加强边疆民族团结。当前阻碍边疆民族团结的因素归根到底在于各民族间文化差异大,消除各民族间的心理壁垒和文化隔阂才是边疆民族团结的关键,必须推进边疆各民族文化融合为“一体”文化。推进各民族文化层面的融合是加强边疆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我国现阶段应该采取措施推进边疆民族文化融合,将其纳入民族工作的重点之中。  相似文献   

5.
边疆民族地区实行双向开放,不仅是边疆民族地区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实现民族经济振兴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本文试图从我国东北边疆、吉林省民族自治地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0年对外开放的线索中,把握开放在边疆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边疆民族地区的双向开放战略选择;并提出实现双向开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使各民族有归属感、认同感,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云南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开发,并取得较大成绩,保持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建设在边疆民族团结稳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文明建设在促进边疆民族团结稳定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发展变化,结合国家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和边疆实际,巩固边疆民族团结稳定,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边疆精神文明包容式发展,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才能从法治高度确保边疆民族团结稳定。  相似文献   

8.
民国政府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国时期,民国中央政府为了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比较重视发展边疆民族教育。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颁布发展边疆民族教育的法令,建立各种民族教育管理机构,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职员工实行奖励政策,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招生和升学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促进边疆文化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经济增长目标转向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民族地区更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属性,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进而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是国家治理始终贯穿的命题,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本文回归理论和逻辑的起点,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并加以分析,提出实现路径,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族地区城市的迅速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保证,创造了条件。开发边疆、建设边疆、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面貌,实现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平等和政治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经过近40年的发展,到1987年,在我国民族地区辽阔的土地上矗立着90座城市,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城  相似文献   

11.
村级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建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是国家稳定、边疆稳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村官"工程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边疆民族心理是边疆社会稳定的深层因素。它在边疆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发展及其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具有朴素性、互动性、感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中民族意识、民族认知、民族心态和宗教心理是影响边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不断关注边疆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民族认知,培育各民族一家人的民族感情,建立民族心理的疏导机制,才能更好地维护边疆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秦皇朝民族政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皇朝治理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有:在中央设置“典客”、“典属邦”职官和机构;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设立“道”建置;对北方强大的匈奴遣军讨伐;对南方百越进行平定;制定少数民族法规“属邦律”;对靠内少数民族少量征收;对边远少数民族只贡献方物;修筑通往边疆民族地区道路;移民边疆民族地区屯垦开发等等。秦皇朝以后,历代皇朝施行的一些重大民族政策都基本上是由秦皇朝的民族政策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4.
云南边疆的改革开放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景颇族地区是边疆民族地区的组成部分。“景颇族地区”这个概念应是以景颇族为主又超过景颇族的。因此,我把景颇族地区这个概念在某种意义上延伸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概念。当然我的研究侧重于景颇族,侧重于景颇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因此,我们将从“景颇现象”谈起。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从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然而历史的脱胎差异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使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呈现出多样性和特殊性.为此党中央根据西南边疆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国家政权面临的历史任务,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制定了分类指导的政策.地方各级政府在指导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艰辛的探索,其理论成果与经验教训,在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民族团结稳定以及边疆治理的长期成效.缺乏系统性、践行力度不大、教育内容抽象化、师资力量缺乏等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公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主管部门需制定大学生公民教育规划,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公民教育机制、加强学生公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塑造公民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还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传统和宗教信仰,以切实提升公民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既是“稳疆固边”“社会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安全”“边疆繁荣”发展的战略需要。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是全局性综合治理,尤其要强化社会安全治理。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对边疆地区安全隐患意识缺乏警钟长鸣,对边疆地区宗教问题疏于从严治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存有偏差。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必须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的底线思维。“习惯法”治理是边疆地区安全治理的普惠举措,法治手段是边疆地区安全治理的根本手段,民族区域自治法是边疆安全治理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民族心理与边疆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疆民族心理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发展及其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它具有朴素性、互动性、感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中民族意识、民族认知、民族心态和宗教心理对边疆社会稳定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关注边疆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淡化民族自我意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民族认知,建立民族心理的疏导机制,才能维护边疆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云南边疆民族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明清统治者吸收了以往历代统治经验,十分重视教育在治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过程中的作用,将教育视为治边重要方略。适应于边疆与内地联系愈加紧密的历史趋势,清朝在云南边疆举办教育的力度超过明代,各类学校的设置范围更广,尤其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大量开办义学,成为清朝云南边疆民族教育的显著特点。明清云南教育的发展,在传播中原儒家文化,推动边疆民族社会发展,促进边疆社会内地化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入中华民国以后,外国势力掀起了新一轮侵略和分裂中国的活动,中国的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起边疆民族问题,边疆研究高涨,近代民族主义继续发展,国家主权观念逐渐普及,现代边政思想逐步形成,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不断探索和实践,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与前代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对当时边疆民族政策的形成以及边疆民族问题的处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