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福建省低成本工业化的增长模式依托了资本驱动和劳动力资源禀赋,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为此,探究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碳排放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建立绿色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经济增长源泉;检验EKC存在性,计算碳生产率和脱钩指数,以进一步探讨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在长短期内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现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将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受资本和劳动的驱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较大,劳动的贡献逐渐提高,技术进步的贡献不稳定,碳排放的贡献相对较小,但碳生产率较高.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经济增长,长期内福建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线性关系.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实现福建省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凯恩斯理论重要政策工具菲利普斯曲线的基础上,运用菲利普斯曲线对中国经济近期内的"三种可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将在周期性的波动中求得发展,中国政府已经使用并继续交替地使用紧缩政策和扩张政策,以保障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中国经济只要能保持GDP年均增长7%的中速发展,就能在2020年实现GDP再翻两番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收入差距将会随经济增长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规律特征一直是学术界持续讨论的问题。从个人能力、经济结构与制度角度对收入差距随经济增长的具体变化特征作出理论说明,并以WDI数据库中162个国家与地区1981-2018年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轨迹,结果表明:经济体在发展的初、中等阶段收入差距呈现出“倒U型”变化特征,一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阶段,收入差距将会呈现出“指数型”变化特征,两个阶段共同构成收入差距随经济增长的“倒烟斗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有效经济增长不同于传统集约增长,是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本相协调的增长范畴.本文在对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内涵进行新的概括基础上,展开经济学分析,指出它对谋求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的启示和局限性,并给出我国实现经济有效增长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万茂 《调研世界》2012,(8):8-10,56
当前市场存在着两大忧虑,一是对中国经济减速的忧虑,二是对国际上欧债危机和金融动荡的忧虑.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减速至目前增长水平在今后将是常态,但仍是高增长,国人无须忧虑,应逐渐习惯.欧债危机和世界金融动荡,发达国家低增长今后也将是常态,国人也无须忧虑,应逐渐适应.我们须擦亮眼睛,不要放大两大忧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专心搞好国内发展,充分利用好广大发展中国家广阔发展空间,稳定好与发达国家经贸联系,使我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较长时间高增长.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个极易被人们理解出偏的关系,借助“拉弗曲线”便能形象、透彻地分析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矛盾属性,揭示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价值:总是存在着使社会发展获得同样价值的两种经济增长率。在此基础上可寻求两者均衡发展的规律:增长、停滞、调整的三段式循环规律和台阶上升式良性循环规律,为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战略开启有益视点  相似文献   

7.
人口数量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个数量问题而非发展问题,而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为人口数量所左右.人口和经济的关系,应如维持"自动平衡"的鹰与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主义和发展压力,发展的第一性是自然资源而非人力资本.污染转移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假象形成的根本原因,人与自然在物质上的"零和",则从根本上否定了环境与经济倒"U"型关系的存在;人口数量压力是环境退化的独立要素和首要原因.追求"人口红利"所需的人口不减或增长将使中国在人口数量的"泥潭"中陷得更深."常量人口"不作用的"中性"观是统计相关对人口与经济、环境因果关系荫蔽而造成的一种幻觉."分母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庞大规模的人口成为中国大国道路上的绊脚石,并使"粮食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人少是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谷物供应国和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前提."数量与结构并举"意味着16亿或更多人口灾难性的长期维持;减少人口数量是层级/尺度理论关于解决高层级/大尺度系统问题优先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该文旨在考察广东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首先把广东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增长概括为经济起飞,然后将其置于全球的起落式增长谱(spectrum of the start-stop growth)里,发现广东经济起飞并不是一个稀有事件;还论证了广东经济起飞根源于中央给予的排他性政策,正是这种排他性,广东才有了在全国范围的经济增长市场上积极试验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从而开启了经济起飞的大门.文章明确指出,中央赋予的排他性是暂时的,广东如何避免经济增长"跌落"将是一大挑战.因为,在全球起落增长谱中,94%的经济体都经历了经济增长"跌落",出现了所谓的迷失的十年.  相似文献   

9.
以1978-2013年上海市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短期约束和长期约束两个角度分别选用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的正向冲击对其自身产生"L型"正响应,而对区域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产生正响应、在长期内影响甚微;同理,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将会给自身带来恒定的正响应,而其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则是短期内的正响应。结构性方差分解表明,无论是区域金融发展还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变动更多地来自于其自身,其次则是来源于对方。  相似文献   

10.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国民经济水平与环境污染状况呈现倒"U"型关系。在广泛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视角,选取东北三省2001—2010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探究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替轨迹。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东北三省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规律,其拐点为人均GDP达到78 696.9元/人.年;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对数与人均GDP的对数呈现倒"U"型假说,其拐点为人均GDP达到12 464.24元/人.年;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分别与人均GDP呈现倒"U"型假说,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其拐点分别为人均GDP达到28 926.7元/人.年和42 857.14元/人.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使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是对应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对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经济运行的游戏规则等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逐渐与世界发展潮流合上节拍,只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才能实现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用博弈论分析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弈论以经济活动中多个利益主体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行为为对象,是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客观上增强了各国在经济决策过程中运用博弈论的必要性.根据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博弈的主要特点和制定中国经济增长战略的主要原则,中国应当同时实施两种经济增长战略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在短期内,中国必须采取发展工业经济为主的增长战略;从长远来看,中国必须坚持优先发展知识经济的增长战略.中国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正确处理"谋子”和"谋势”的关系;一定要保证"临界最小努力.  相似文献   

14.
日本创造经济环境"双赢"与政府"绿色调控"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源贫乏的岛国和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中,日本为何能够创造出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与环境"双赢"的两个奇迹呢?其原因种种,但关键在于日本政府及时地进行了"绿色宏观调控"的结果.实践证明,通过"绿色宏观调控",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向优化发展,完全可以解决经济与环境的对立,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5.
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在短期,规制效应更多地体现为使经济承担更多的"遵循成本",但长期看,会通过"创新补偿""结构效应"等将促进经济增长.论文首先阐述了环境规制通过技术进步中介、产业结构优化中介、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链式中介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然后构造了包含两个独立中介和一个链式中介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对环境规制驱动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环境规制分别经由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三条路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从区域层面,环境规制驱动经济增长效的路径则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中部地区环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环境规制通过三种中介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则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中介促进经济增长,其他两种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重要的宏观议题.随着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中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探索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收入门槛效应对于转型时期精准实施差异化的区域金融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7—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门槛变量,运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地区收入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地区收入水平跨越第一门槛值前后,金融发展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当地区收入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金融发展才开始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机制方面,市场化建设为"双重门槛"效应提供了解释,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强;而以人才错配为代表的要素市场资源错配并未显著影响上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低收入地区,政府应给予更多的金融扶持政策,提高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而在高收入地区,要敢于将金融资源配置的决策权交给市场.上述举措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有何影响.文章从竞争视角阐释了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在机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质量间存在"U"型关系,即财政分权在短期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长期将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地方竞争是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财政分权与地方竞争的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更为激烈,阻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意味着在财政分权体制下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需要考虑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实行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采用湖南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HNUGE),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节能环保等角度,比较分析了湖南省承接四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期影响.结论表明:从经济增长目标出发,湖南省现阶段应结合优势产业承接工程机械业、结合农产品资源优势承接农产品加工业、结合劳动力优势承接纺织服装业;但从"两型社会"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湖南省应首先重点承接信息知识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承接信息知识产业转移将有效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而承接农产品加工业将有效促进新型农业化进程,对环境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营科技企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多元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创新,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将成为促进无锡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曾以"苏南模式"闻名的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继续保持无锡市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举措.完善政策体系和建立投资风险基金是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利用,区域发展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而经济增长方式又是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的长期、健康和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到区域经济发展中,探索区域循环经济的实践途径.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宏观环境,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