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李翱交游考     
李翱交游考郝润华李翱(772—838),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李翱一生交游颇广,他在《故处士候君墓志》中写道:“候高字玄览,上谷人,……与平昌孟郊东野、昌黎韩愈退之、陇西李渤浚之、河南独孤朗用晦、陇西李翱习之相...  相似文献   

2.
权德舆与古文运动——兼论权德舆的文论主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德舆在中唐时文名颇盛。早年游于古文运动先驱李华、独孤及门下。以文名入仕后,写有大量碑、铭、序、文,并有“舒愤懑”、“尚气、尚理、有简、有通”的文论主张。掌贡士,增加科考中经义的内容,奖掖选拔善为文之士,扩大古文家在士林中的文名,实为古文运动中承前启后之重要人物,起到了古文运动传播者、推动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撰稿体例     
《社会》2011,31(4)
1.首页应含有:(A)中英文标题;(B)中英文摘要(中文限250字内;英文限200字);(C)中英文关键词(3~5个);论文得到他人帮助、基金资助或属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需注明并致谢。  相似文献   

4.
邵晋涵与《南江札记》张涛《南江札记》四卷,清邵晋涵撰。邵晋涵(1743-1796年),字与桐,又字二云,浙江余姚人,清代著名学者。因《尚书·禹贡》三江中的南江从余姚入海,故自号南江。邵氏自幼博闻强记,于学无所不窥。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中式,甚...  相似文献   

5.
名家简介     
《社会工作》2008,(20):F0002-F0002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省无锡人。以其博学精思、著作等身而享誉世界,中国现代的国学大师、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  相似文献   

6.
吴与弼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张俊相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明代著名理学家,"崇仁学派"的创始人。吴与弼的有生之年,历经了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八帝的封建专制统治,亲眼看到了明代社会由盛...  相似文献   

7.
说张澍的《续黔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张澍的《续黔书》●伏俊连在清代的甘肃学者中,最著名的当推武威张澍。梁启超《近代学者之地理分布》中说:“甘肃与中原山鸟隔,文化自昔朴塞,然乾嘉间亦有第一二流之学者,曰武威张介候(澍)。善考证,勤辑佚,尤娴熟河西掌故。”张澍(1776—1847),字百...  相似文献   

8.
抒性灵的袁枚山水游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公元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少年得志,乾隆三年(1738年)进士,入翰林,曾在江苏数个县任知县。32岁时,因父去世,辞官归居,在江宁小仓山筑“随园”别墅,从此过起优游自在的生活。袁枚是清中叶影响较大的诗文家,他擅长古文、骈体文,尤工于诗。论诗主张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他一生好山水、广游历。归居期间,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大自然中,“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①因此留下了多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如《游黄山…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我国清初著名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在他短暂的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通志堂经解》,这是一部共计一千七百九十二卷,包括宋元以来一百四十余种解...  相似文献   

10.
0.15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周祖谟先生提出了“词汇和语法构造一样,也是成体系的”命题(1959);60年代,黄景新先生对词汇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和论述,影响极为深远(1961),却也引发了刘叔新先生对其缺点的中肯批评,但其“词汇还不能说是体系”的结论也使人印象深刻(1964);80年代,武占坤、王勤二位先生对汉语词汇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1983);90年代,刘叔新先生将汉语词汇研究纳入到词汇体系中来进行观察和论证,取得了喜人的成果(1990)。当代学者自汉语词汇学产生之日起就对词汇的体系性…  相似文献   

11.
“李二曲及明末清初学术思潮”研讨会综述孙萌李二曲(1627—1705年,名,字中孚,号二曲),与孙夏峰(奇逢),黄梨洲(宗羲)并称清初“海内三大儒”。然而,以往国内学术界对李二曲思想的研究却显得比较薄弱。有鉴于此,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及哲学学会、...  相似文献   

12.
卢毅 《唐都学刊》2000,16(3):35-40
文章认为,从诸多迹象来观察,“刘歆遍伪群经”与“刘歆奖奸翼篡”等说法均无法自圆其说。依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得出的结论应当是第一,刘歆并未遍伪群经,古文经传在他之前已存在,刘歆充其量只是对其作了部分的增窜;第二,刘歆最初争立古文经传之初衷,并非奖奸翼篡,虽然古文经学在客观上被王莽利用为篡汉改制的理论工具,但这些与古文经传的可信程度并无直接的关联。文章认为,限于史料的匮乏,目前只有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辩证考察,才能对刘歆这样一个充满矛盾、性格复杂的历史人物作出恰如其分、合乎情理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3.
俞樾手迹     
俞樾手迹俞樾(1821~1907)字荫),下l铜和号曲u,浙江德清人。;麦道光三十年中进士。咸丰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工i年,出任河南学政。两年G大弹劾,即一章著述讲学。江浙不少知名人士如章大关、一笑;巴顿都”Z他的学生。这首《件儿豆腐秋》’Z前秘创...  相似文献   

14.
著名社会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F)认为:“我们从属于多数人的意志。当大众站起来时,我们亦自然站起;当大众鼓掌时,我们也随之鼓掌;大众表示反对时,我们也不提出异议。”奥尔波特的话显然是夸张的,但“从众”的确是一种普遍的也是跨文化的社会现象。穆勒(M——,0.H.)曾经对学生进行过语言及道德行为是否受到从众影响的实验。在第一组实验中,不附加任何条件,学生一般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在第二组实验时,穆勒告诉学生:“这是大多数人的意见。”结果,改变自己意见而去适应多数人意见的竟达80%。从众是指在社会认知及…  相似文献   

15.
论郭象对庄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王燕郭象(公元252—312年)字子玄,魏晋时期著名哲学家。他在政治上可谓“春风得意”,曾得到东海王司马越的重用,成为气焰侵逼内外的当权人物。郭象能言善辩,才华横溢,听其言论“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①。郭象平素尤好老庄之学...  相似文献   

16.
译者说明:以下译文中使用三种措弧:[]表明其中的词语可以删去;<>表明其中的词语为衍文;()表明其中词语为译者增益补订,以使译文畅达。创作的种类①门厂创作(分为两类,既含摹拟的,又含)非摹拟的。门S摹拟类又可分为)史实创作与训海创作两类。(后者又可分为二:)教导的与理论的。o摹拟创作(分为)叙事,此其一,(另一是)戏剧;(直接)表现动作。后者(又)分为喜剧和悲剧,我们也可将摹拟剧②及萨提洛斯剧(归入此类)。(2)m悲剧通过怜悯与恐怖净化(观众)的畏惧的情绪。【同时(他说)你其目的在干这具有相应的恐怖…  相似文献   

17.
曾美桂 《社科纵横》2010,25(1):94-95
陆龟蒙,字鲁望。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年不详;约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卒。是唐代著名的农学家、文学家,其家族本是吴地大族,来源于西汉陆烈,陆家家族中除了陆龟蒙之外,名人辈出,其后裔也人才济济,终迁出吴地而落户于上海。  相似文献   

18.
地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不被社会重视,忽视对外联系与宣传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七信方面论述了社科研究工作对外联系与宣传的途径和方法:(1)办好向当地领导及政府部门呈送的《理论送阅件》;(2)积极主动参与当地党委政府的经济社会活动;(3)在新闻媒体建立宣传阵地;(4)积极宣传科研单位自身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5)开展带有宣传意义的“跑经费、跑项目”活动;(6)尽快实施社科研究成果的上网工作;(7)从繁  相似文献   

19.
论劳动力商品化金连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有三个前提条件:(1)社会主义公有制;(2)没有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3)劳动者的劳动“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①在这种纯粹的社会环境里,社会以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尺度.首先扣除劳动者为社...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22,(1):140-147
扬雄是西汉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与经学家。他身处经学兴盛但又今、古文经纷争不息的"经学昌明时代",因政治、著作等因素被后世忽略了其学术贡献。以两汉今、古文经学的差异为考察背景,分析《法言》大胆采用模仿经典形式背后的撰述动机,显示出扬雄在经学发展转型时期,不囿于一家一派,调和今、古文经学的自身学术立场及其"重德轻事""深约解经"的经学思想。此外,《法言》中展示的援道入经倾向,以及扬雄在后世所受褒贬不一的历史评价,昭示着中国儒学在由经学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