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苏曼殊文学翻译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著名诗人苏曼殊,不仅在小说诗歌的创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在外国文学翻译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曼殊是一个诗人、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个文学翻译家。对他前一方面的贡献,人们已谈得很多,基本上已有定评。可对他后一方面的工作,人们却谈得极少。几十年来,我们难得看到一篇专门讨论苏曼殊译作的文章。对他的文学翻译思想,更无专文论述。笔者认为,要全面认识苏曼殊其人其作,不可不对其翻译作品进行研究。因为翻译从来就不是一种简单的移植,不只是一种语言的变换,翻译中包含看再创造的因素。一部译著,不仅是原著者的劳动成果,同时也是翻译家的精神产品。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漠视曼殊的翻译活动。本文的任务,想就苏曼殊的文学翻译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索。至于对其翻译作品的评析,俟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2.
苏曼殊作为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画家,早已载入史册,世所公认。前人评论他的画:“空灵清幽”,“潇洒疏淡”,“如不食烟火人,另具一骨相”,“清秀高雅,像充满哲学味的诗篇”,推崇备至。但是,由于他在诗歌、小说、翻译等方面都有相当突出的成就,而文字印刷又比较简单,传播容易,相对之下,印刷困难的绘画作品不能得到普及,影响较小。他的画艺因此被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所盖过。作为画僧的苏曼殊远不如诗僧那样有名,以致直到现在人们甚至弄不清楚有关他绘画活动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他一生究竟发表过哪些绘画作品,等等。长此以往,这样一位难得的天才画家就有被历史埋没的危险。为了批判地继承苏曼殊的绘画遗产,本文在柳亚子等人搜集、研究的基础上,就他的作品和画跋提供一些材料,以便于学界作进一步的研究。遗漏、错误之处,自知难免,尚望专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一在我国近代文学中,苏曼殊是个有才华有影响的作家。可是近三十年来很少有人提到他了。而为批判继承近代文学遗产,对于苏曼殊其人及其作品,便有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必要。苏曼殊,原名戬,字子谷,后名玄瑛。原籍广东香山县。一八八四年出生于日本横滨,一九一八年病殁于上海,年仅三十五岁。他通晓英文日文和梵文,工诗善画,对中外文学及内典都有研究。他的著译颇多,出版有诗歌集(如柳无忌编辑的《苏曼殊诗集》)、小说集(如最早由广益书局出版的《断鸿零雁记》单行本,卢冀野编辑的《曼殊小说集》),散文《燕子龛随笔》(收入周瘦鹃编辑的《燕子龛残稿》)、《岭海幽光录》;译文有《娑罗海滨遁迹记》(收入柳无忌编辑的《曼殊逸著两种》),《拜伦诗选》、《惨世界》、《潮音》、《文学因缘》等,版本很多。而柳亚子编辑的《苏曼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翻译家。他在“五四”前就迷恋上了外国文学并进行了外国文学的翻译实践。“五四”以后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 ,又以翻译德国文学为重点 ,且特别钟情于歌德 ,有着明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苏曼殊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轶 《中州学刊》2006,(6):192-195
由于苏曼殊思想的多维性,研究者多认定其为革命家、启蒙主义者或佛门高僧。其实,苏曼殊思想有一个渐进定型的过程。他曾是披发长歌的革命者,也曾试图以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浪漫主义诗歌启蒙民智,更努力向佛门高士的目标迈进,而他最注重文学家的自我身份定位,最终不是以政治、启蒙或宗教的力量,而是以艺术的审美的力量参与了中国审美现代性追求的文化工程,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诗僧,自唐以来代有其人。到了清末民初之际,以诗人而兼和尚并卓然成家的,当首推苏曼殊(1884—1918年)。本世纪初叶,这位南社诗人曾以其流丽哀艳的诗文小说名噪于文坛,影响延及数十年。 曼殊诗歌成就在他的小说之上。据说他原来诗作很多,仅“无题诗”就有三百首(罗芳洲《苏曼殊的生平及其作品》),可惜绝大多数早已散佚。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曼殊诗的总数,只有百首左右,绝大部分是七绝。  相似文献   

7.
也向西风舞一回——论胡适与白话翻译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是用白话写诗的第一人 ,也是用白话译诗的第一人。他论及翻译的某些主张 ,给中国的语言文学带来了深远影响。胡适的翻译思想可以归结为 :要改造中国文学 ,必先从白话做起 ;要普及白话文学 ,必先翻译外国文学。胡适倡导的白话翻译文学 ,为整个新文化运动的普及提供了话语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拜伦的《去国行》、《赞大海》、《哀希腊》被认为是苏曼殊的译作,而根据黄侃的自述,三诗乃黄侃所译。从文献上看,两人的创作风格和诗体特点相差悬殊;曼殊的生平和学习汉语的经历决定了其语言的使用风格离三诗的浑厚和高古存在一定距离;黄侃先生胸怀若谷、恃才傲物,不可能无中生有;而在黄侃文稿中发现三诗的译稿进一步证实黄侃乃三诗的真正译者。从文本上看,三诗的翻译风格和苏曼殊的其他译诗迥异。因此,三诗乃黄侃所译。  相似文献   

9.
在今日,经过半世纪以上的时期,苏曼殊的研究已达到了第三个阶段。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间,我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人,每一个时代我都参加工作,虽然并非主要的探讨者。因此,我愿以亲身的经历,叙述此项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概论其成就与限止,并对于整个的苏曼殊研究,瞻望其前途与最终目标。在为读者作此报告前,我愿意略述一下近年来文坛上一般对于苏曼殊的评价,以及为何我觉得,即在现今的社会内,仍有为曼殊的生平、著作、与文学  相似文献   

10.
苏曼殊的“断句”,虽然为数不多,但却引起过不少的争论。首次把苏曼殊的“断句”整理出来的是柳无忌。他在一九二七年初辑印《苏曼殊诗集》时就收了下列的五联——随缘消岁月,生计老袈裟。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恒河落日千山碧,王舍号风万木烟。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近代的译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年来,人们花去了不少的精力来研究近代小说的翻译乃至社会科学的翻译.例如严复,人们熟知于严译名著八种;例如林纾,人们熟知于林译小说.至于近代的译诗,人们了解的可就不多了.充其量,能指出的只有马君武、苏曼殊、胡适等对于拜伦《哀希腊》的翻译.阿英先生较早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最先进行了近代译诗的搜集工作,所辑虽然不多,但筚路蓝缕之功却不可没.近几年来,论述近代译诗的论文也时有所见,其中不乏精粹之见.直到最近《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卷》的出版,才算填补了这一段空白.它所搜集的丰富的近代译诗,不仅拓宽了近代翻译文学的领域,也展现了近代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和丰硕的成果,同时,又使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研究范围更加扩大,使研究者们的视野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12.
苏曼殊和鸳鸯蝴蝶派的关系向为学界关注.苏曼殊小说确实与鸳鸯蝴蝶派在审美体系上有不少共同处,如言情体、人物类型化、注重文学的主体性,其对当时通俗文学创作的影响也很深远,但苏曼殊并不属于鸳鸯蝴蝶派.本文从其出身和教育背景、叙事范型和表现主题上的求索、文学观念以及超越现实人生的审美笔致和悲剧叙事的收束方式四个方面论定苏曼殊创作在更大程度上属于纯文学范畴,体现的是精英化的审美现代性追求.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与苏曼殊同时登上文坛的一大批小说作家,不管是谴责小说,还是鸳派小说,它们所表现的只是生活的原始形态,离真正的艺术创造尚有很大的距离.苏曼殊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挣脱了政治功利对文学的束缚,以一种痛苦的理性态度向读者昭示了过渡年代知识青年心史上令人心酸的一页,使其创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如果从这一点着眼,誉《断鸿零雁记》为"民国初年第一篇成功之作",①无疑是正确的.为了探求他的小说的内蕴,我们准备通过对他小说中的情节模式,结局模  相似文献   

14.
<正> 对苏曼殊艺术风格的研究,目前还较多局限于一般常规所涉及的几个方面:隽永轻清、浪漫主义等等,而对苏曼殊创作的禅意美却绝少顾及.虽然苏曼殊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包涵了儒、释、道三家的成份,很难有一个自成体系的方面,但从根本上讲,他毕竟还是一个知禅林之事、明禅家之理、晓禅家之公案话头的三宝佛徒,所以,如加仔细体味,披沙捡金,其中还是有一定的体系可寻,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禅意美就是他艺术风格体系中的一元.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学术交流会上,与会者较多“阐述了外国文学流派、特别是欧洲和俄国的进步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各种影响,强调应从整个世界文学发展的背景上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在纪念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他译介外国文学的概况、探寻一下他译介外国文学的目的和外国文学对他创作实践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鲁迅先生文学活动的生涯,是由译介外国文学开始的。从一九○三年翻译《月界旅行》开始,他的译介外国文学的活动逐渐频繁,仅就翻译的版本来看,自一九二一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旧体诗坛上,苏曼殊的《燕子龛遗诗》是一束散发着特殊幽香的奇花。这花是他奇特的身世、遭遇、气质凝聚而成的。曼殊的父亲是华人,母亲是日人。他在日本度过童年,后来,大部分时间在中国从事革命、讲学、著述;他精通英、法、日、梵诸文。有李杜之漫游,似阮籍之佯狂,绮丽华年,逃婚居然削发,壮年谢世,文坛顿落明星,遗著斐声世界,中外俱惜奇才。而诗虽被他自己的画和小说  相似文献   

17.
苏曼殊对拜伦、雪莱的诗歌译介,尤其是对雪莱诗《爱的哲学》、《含羞草》等蕴含的"泛爱"诗观的深刻体认,对其诗歌创作影响较大。从意象和诗句的直接移译、征用,"以情求道"的爱国观的确立以及个性解放和理想爱情的追求主题等方面,苏曼殊的诗歌创作均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在茅盾长达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译介外国文学占有重要地位。他也同鲁迅一样,从译介外国文学开始他的文学活动,并贯串了一生的始终。一我国译介近代欧美文学始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改良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在更大规模上掀起了一个译介外国文学的高潮。茅盾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在早年不仅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评论的具体实践,而且对于译介外国文学的目的、原则与方法等理论问题,也作过不少精辟、深刻的论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苏曼殊是个有较大争议的南社作家。抹煞者认为,苏曼殊的小说不是“所记全是兽性的肉欲”,就“直是一篇胡说”“有何价值可言耶?”他的诗则“调子很低,有隐(?)出世、悲观消沉的情绪”,也“是应该加以否定的。”不满者在肯定他的“才气”、“天分”的同时,或批评“他的小说实在做得不好”,或批评他的思想“实在不大高明,总之还逃不出旧道德的樊篱”。推崇者则誉他为“歌德拜伦等一流人物”,“在他诗文中我们找到清末文人最完美的表现”。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在不同读者的身上产生了非常分歧的反响,这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人类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作家的思想及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论茅盾早期介绍外国文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最早的文学活动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在五四时期不仅成功地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而且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高瞻远瞩锐意创新五四文学革命确认必须通过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从中吸取养料,寻求借鉴,以取代中国的旧文学,创建新文学,激发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首先指出,新文学要以“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的民主主义文学为榜样。鲁迅则是一边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