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急迫性和必要性,面对农村建设资金的极度短缺已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解决农村住宅投融资的瓶颈问题,新农村建设国家近三年投入巨大资金,以及中央投资对社会投资拉动“乘数效应”,为农村住宅注入强心剂。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住宅建设情况,指出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是发展农村住宅市场的首要推动力,并从农村住宅市场需求与前景,农村住宅现状分析,国内外农村住宅建设投融资,构建新农村住宅建设投融资体系的方法及改革内容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受经济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在低谷中徘徊.如何将财政投融资的资金合理、有效作用于经济,促进并最终实现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即财政投融资的绩效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财政投融资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投融资理念的建设、财政投融资绩效考评工作的具体执行、财政投融资绩效管理配套制度的建设等环节,都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财政投融资是财政参与的以信用方式为中介的筹集、融通资金并按照一定的标准投向特定用途的经济活动。其一般特征是: 1、政府行为性。财政投融资的主体财政具有很强的政府行为性,一是财政投融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财政体系,有的是财政预算内划拨而来的建设性资金,有的本身就属财政职责管理的。二是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投放体现了政府意图,成为财政预算的补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农村住宅建设投融资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急迫性和必要性,面对农村建设资金的极度短缺已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解决农村住宅投融资的瓶颈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住宅建设情况,指出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是发展农村住宅市场的首要推动力,并从农村住宅市场需求与前景,农村住宅现状分析,国内外农村住宅建设投融资,建立农村住宅建设财政金融的配套政策、财政金融支持的途径与方法、投融资的体制与机制改革等几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现有投融资体制存在投入总量和强度严重不足 ,投入结构不合理 ,资金多头管理、使用分散、使用效果差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中国目前投融资环境欠佳 ,缺乏适应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投融资主体、投融资方式和农业高技术产品及其研究的某些特点所引起的。通过分析可得出传统投融资方式不宜作为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缺乏资金 ,更缺少权益资本支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投资需求与日俱增,而资金供给却相对不足。本文论述了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投融资体系的现状,基于特征向量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包括高技术企业因素、金融机构因素、政府政策因素、中介服务因素及其它因素等5项一级评价指标与22项二级评价指标的高技术产业投融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安徽省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内的投融资体系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政府以及其它因素在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中的作用并不完善,中介服务体系较为健全,因此导致了整体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水平一般。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市集中,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已凸现不足,对城建资金的需求日趋强烈."城市经营"理念的提出,就必然要求我们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以畅通的投融资渠道和资金的高效使用为我国城市的更大更快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改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领域存在的问题 ,然后从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城建投融资主体法人化、城建投融资渠道市场化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化进程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改革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与资金需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政府的扶持、依靠地铁公司盈利、进行商业化的投融资模式与政策性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选取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服务环境、科教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5个子系统,构建了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以17地市为地域单元,分析了5个层次24个指标,结果显示山东省各地市投资环境状况,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较大,经济环境是影响区域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作为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类旅游目的地,极具国民生态教育和旅游开发价值,但目前国内关于国家公园旅游吸引力的研究较为薄弱。文章站在游客感知视角。以汤旺河国家公园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解析国家公园旅游吸引力系统,研究发现:国家公园类景区吸引力系统呈现圈层结构,其中自然资源、特色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是系统中的核心吸引因子,最受旅游者关注;借助旅游吸引力系统研究,可构建国家公园旅游吸引力评价模型,运用于定量分析与比较国家公园类景区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X-业化水平快速推进,广东粮食产需缺口仍将进一步扩大。解决广东粮食安全问题的保证和前提是建设良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经过十几年的投资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其建设和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广东农业的发展.影响着广东粮食安全.因此,应从思想上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各级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4.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 194 8年冯雪峰“发现”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研究综述              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 5 0— 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 ,他们的阅读具有明显的自我反省色彩 ,而中国学者则从政治革命视角理解这一小说并走向极端化。 80— 90年代的研究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峻的多样性气象 ,直接关注这一小说深层性的创作本身的问题 ,甚至置放在现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心理现实主义、欧美现代小说、潜女性话语的新境界上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新思路,被广泛应用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对邙山镇六村居民点整治“迁村并点”的规划方案加以研究,探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迁村并点”模式下可取得的规划效益,“迁村并点”不仅可以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且可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但最终的规划效益取决于方案的实施情况,所以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为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参考;也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后的效益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不断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而且出现了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集旅游、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蓬勃迹象。对长三角地区具有乡村旅游养老经历的城镇老年人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影响城镇老年人选择养老空间的诸多因素中,养老型乡村社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是首要影响因素,社区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状况是基础性影响因素,社区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产品是重要吸引性因素,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是前提性因素,地方政策引导以及理念普及是催化性因素。因此,为了实现养老型乡村旅游社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应该着力加强乡村养老旅游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社区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状况,不断丰富并完善养老旅游产品,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以营造更加适宜老年人康养生活需要的宜居休闲氛围。  相似文献   

17.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传统社会得到持续发展的调解制度,伴随着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其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并因此导致社会对其需求强劲而其自身功能弱化的困境。在追求法治的过程中,调解制度究竟何处何从?由于其在实现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通过传统调解的现代转型,赋予传统调解以现代法治之品格,仍是中国传统调解走出困境,再现辉煌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的民事调解制度有其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这项制度正日益面临着危机。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传统的法律资源,对其加以适度的改造,才可建立一个适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有效的民事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民族传统文化在旅游利用与保护传承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从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预警的角度进行研究是防止传统文化在旅游利用中偏离科学发展轨道和进行优化调控的重要途径。考虑到民族村寨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等因素,构建了预警指标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的预警系统,通过选择典型的民族村寨,对其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实际进行深入调研,得到样本数据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预警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力求为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科学利用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其过程是艰难的、曲折的,其方式是被动的、消极的,其结果是修补性的。这种对待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改良态度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迟迟难以实现、举步维艰的根本性障碍。到20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的思想影响和权威作用下,我国走上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社会也开始了从传统经济体制向现代经济体制的转换和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换。这种转换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然而,这一变革远未完成。到今天,中国经济社会转换的进程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在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的同时,使生长着的与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现代价值观念逐渐达到完备和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现代价值体系。只有尽快建立起现代价值体系,并通过这种价值体系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中国社会的重构才能最终完成,中国的现代化才能最终实现。在这种社会历史情况下,再也不能只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进行改良性修补,而必须从根本上总体上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进行批判性重构,使之真正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