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前不久去北京,见到儿时的朋友,他头一句就说:总想起你家的女生宿舍。他乡遇故知,整整一个下午,我俩几乎都在说我家的“女生宿舍”,又亲切,又过瘾。因为我们家都是女孩,姐妹6人,朋友、熟人便把我们姐妹几人住的那间屋子称为“女生宿舍”。那间屋很大,大概有十八...  相似文献   

2.
李安 《老人天地》2014,(7):30-30
<正>编者的话中国人自古以来看重家庭,很多人家里都有传家宝。欢迎您把它们背后的故事写出来,寄给我们,与大家分享交流。相信您的传家宝可以感染更多的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温暖的家庭愿景与社会梦想,会因此获得更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我家的洋女婿文湘云我和老伴有幸在垂暮之年,去鲜花之国荷兰作了一次短期旅行。在那里,我们与女儿、女婿团聚,尽情欣赏了西欧大陆独具韵味的美丽风光。女儿远嫁西欧,出人意料。她大学毕业工作后曾有不少的追求者,但她都不作考虑。也许是天作之合吧,女婿在认识我女儿...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里养了一只霸气的哈士奇,它有着黑白相间的毛色, 憨憨的眼神,矫健的体态,令人喜爱极了。但它有些奇特的特点, 很符合它“二哈”的个性,让我欢喜也让我忧。  相似文献   

5.
我家大嫂     
张明 《老年世界》2009,(18):24-25
我家大嫂叫梅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辞世5年了。她那几十年如一日贪黑烧火,挑灯缝补,操持家里家外的身影不时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尤其她那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总让我心里涌动暖流……  相似文献   

6.
儿子今年23岁了,他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让他们班写过一篇作文,题为“我想成为这样的父亲”。一天,这些作文结集成册,送到了各家。  相似文献   

7.
我家女公子     
我只有一弟,先于我结婚,一年后,女儿便“呱呱”落地,这对癌症晚期即将撒手人寰,又盼见到隔辈人的母亲来说,本来是一大喜事。弟弟为了叫母亲高兴,女儿没满月就兴冲冲地抱来,可中年离婚守寡吃了半辈子男人苦头的母亲,临终还顽固不化,坚守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遗训,把接户口本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对弟弟的女儿似乎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只瞥了两眼,抱都没抱,便拉拉身边我那个瘦弱多病妻子的手,摇了又摇,满眼期望,反复呓语吐字不清,但我们从她那充满生命渴望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传宗接代的任务就落到妻的肩上了。待大妹小妹结婚,又先后生了两…  相似文献   

8.
9.
《现代妇女》2009,(11):22-22
兰州市西固区家长:我生了孩子后,身体一直不好。儿子就交给他奶奶带,再加上平常工作忙,这么多年我也很少跟儿子亲近。现在儿子也到了入学的年纪,  相似文献   

10.
李晓 《老年世界》2009,(20):16-16
一个40岁的中年男人,挎着公文包,满脸兴奋地站在乡间田野上。 这个风华正茂的男人就是我在城里机关工作的父亲,背景是1978年岁末的乡村田野上。父亲是奉上级之命回到公社和村里宣传一个振奋人心的会议精神的。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按捺不住喜悦神情传达的文件,正是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11.
我家的动物世界王行年老退休,闲居斗室。儿女各奔东西,少有归来。老伴寡言少语,三大压不出两个屁来。久而久之,便感到家中情趣索然,顿生“添丁进口”扩充家庭成员以增乐趣之念。于是,邀老伴召开家庭全会,她无异议,我即实施既定计划。先是买回两只鹦鹉,竹笼往凉台...  相似文献   

12.
李秀亭 《老人天地》2008,(12):36-37
1968年初,新婚燕尔的我们,不得不分居在集体宿舍。周末实在寂寞难耐,小两口只好找个简陋的小旅店亲热亲热。半年后,单位才想办法腾出一间8平米的小平房,两张单人床霸占了大半个屋,再放一张书桌屋子已满,为了进出方便,两个小方凳没有固定的位置,坐过之后只能立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吗?需要坐在学校的课堂里学吗?需要使用复杂的教具吗?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一定,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所以快坐好,家庭数学教室要上课了!  相似文献   

14.
世上没有顽劣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第一节课:实话实说主讲:壮壮的爸爸赖先生我和媳妇白手起家做起了一家建筑公司。头几年没工夫管孩子,把孩子扔给了爷爷奶奶。这几年公司做大了,三年前在北京安了家。现在老大强强在附近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一,老二壮壮比老大小两岁,上五年级。老大还知道学习,虽然上的不是重点学校,但是在重点班。老二可叫我费了劲了,那个成绩就别提了,我每次开家长会都是低着头。  相似文献   

15.
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妻子无大小文/袁湘武小我10岁的妻子,在外说我是她的哥,在家却习惯我称她"孩子"。有一次,妻和我闲侃,谈到了1980年,突然灵机一闪问1980年的我在干什么。我说那时正在乡下一所中学读高中,差一年就考上大学了。我问妻那时在干什么。妻搬着细细的...  相似文献   

16.
Families form the bedrock that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the progress of a nation,and the harmony of society.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once said,The family is the basic unit of society,and the first school that we attend in life.  相似文献   

17.
婆婆来我家     
李淑元 《老年世界》2007,(10):22-22
结婚十年,一直租房。去年,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便接年迈的婆婆进城来住些日子。  相似文献   

18.
电子 《老人天地》2014,(8):28-29
中国人自古以来看重家庭,很多人家里都有“传家宝990欢迎您把它们背后的故事写出来,寄给我们,与大家分享交流。相信您的“传家宝”可以感染更多的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温暖的家庭愿景与社会梦想,会因此获得更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李萌 《老人天地》2008,(5):23-23
我曾自认为是德高望重的家长,在家里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谁知,我的这种地位,却被我的小孙女、自封为"义务监察官"的甜甜给"颠覆"了。甜甜天真、顽皮,而且有一股犟劲。她两周岁就懂得不浪费粮食。一次吃饭时掉在地上一粒花生豆,她立刻捡起来,到水管冲冲,放进了口中。一天吃早餐,我刚把剥下的鸡蛋皮放在小盘里,  相似文献   

20.
公羽 《当代老年》2008,(12):18-18
改革开放30年,我家的住房跨越了三大步。 1978年,我在某矿业集团办的中学任教。全家5口人,住15平方的一间公房。那时的教职工宿舍都是砖瓦结构的平房。我住的这房子因是新建,地面是水泥的,已是当时最高档的了。当时由于孩子还小,也没有什么家具摆放,各家情况也都差不多,特别是与广大住土坯房的农民相比,也并不感到委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