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最为重要的成果,已有研究多从产权、绩效、制度变迁等视角对其确立进行解析,但缺乏从文化传统及官民互动等维度的探讨。该文从大、小传统这对概念出发,试图对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加以解构,认为小传统对大传统的排斥建构了其确立的微观基础;大传统对小传统的渐进式接纳确立了其合法性;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双向互动则是内嵌于该制度形成过程的文化机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制度在彰显其显著绩效的同时,土地细碎化、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化等缺陷逐渐凸显,为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亟需完善,其完善路径应与三权分置的格局契合,而这亦可从大、小传统的双向互动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内容,虽然建国后通过合作化道路,个体农民经济被改造成集体经济,然而这种集体经济的生产方式仍然是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集合,并未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仅把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置于新条件背景之下,同时也使我国小农生产方式改造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而使我国特色的小农生产方式改造道路理论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时代为保持农村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就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实现“土地流转”并最终建立家庭式的“红色农场”就是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胆设想,因为,它顺应了大农业发展的趋势,代表着中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它是由农民自发创造,再由我党总结完善发展起来的。它为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时至今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某些不良的影响随着形势的变化巳开始显露。要解决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就要不断地推进新的制度变革,在变中求新,新中求稳,稳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5.
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实施了30年,其成就举世公认。在责任制实施之后,中国的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30年之后,其制度效应已发挥到了极致,中国农村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有待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取代人民公社制度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制度, 其根源在于它能够“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要求、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 这既是对新中国农业经济体制变革经验教训的总结, 也是今后制定和实施农业及农村政策的根本原则与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正确认识农民及农民意识, 充分尊重和积极发挥农民的创造精神;要正确认识农业家庭经营模式, 大力扶持农业家庭经济;要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等, 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农业家庭经营和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推动我国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化改革与农村人口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践观察和文献参阅,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考察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来的农村人口增长状况。分析认为,因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存在的预期惯性,改革初期,农地产能释放增大了农村人口膨胀空间,集体成员均等平分土地刺激了农村人口增长;之后,延长农地承包期,稳定承包权,制约了农民的生育意愿,降低了农村生育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进一步降低了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者积极性和我国农业生产特点三个角度分别对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和实践效果进行透视 ,加以比较研究 ,以科学地解说人民公社制被取缔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兴起 ,从中来探寻今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要遵循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生产上的高能激励自农地制度变革以来一直被学界所推崇,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队制的低效率。为此,在否定以生产队制低效率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解释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转换、制度安排缺陷、农民信念及其他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推动生产队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迁的内在原因,并且从生产责任制形式、土地分配方式、期限结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农业产出最大化演化的过程。相应地,伴随着农地制度变迁而来的是签约主体以及合约结构的变动,因此,从合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生产队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合约实施和劳动监督与计量上的差别,以及作为二者共同之处的合约模糊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税费合约的性质与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最基本的农村经济体制要保持长期不变,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却必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运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它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矛盾冲突已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只有承认这些矛盾,并科学地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逐步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吴太胜 《南都学坛》2011,31(3):101-106
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种政策设计。人民公社是建国后完成土地公有制改革基础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历史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突破人民公社单一农业公有制形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创新。两者在农民观、农业发展和农村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的历史时期以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伟大创造。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和完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了童年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HRS)改革经历对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个体在18岁之前经历HRS改革年限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其成年后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率。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个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健康状况、劳动力市场表现以及养老资源和信息的获得等途径来实现的。男性、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和中等家庭收入群体更易于受童年HRS改革经历的影响,显示农地产权改革可以有效地缩小农村居民在人力资本投资和收入等方面的不平等。研究结论表明,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应对农村老龄化危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王益  曹焱胜  王德阳 《社区》2013,(22):26-27
走家串户上门服务,社区成为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家庭的温馨港湾;严格实行低保听证,实现应保尽保,社区成为生活困难家庭的贴心依靠;合力推进居家养老,志愿帮扶、邻里互助、政府埋单,社区成为老人们的幸福家园;居民办事不用再跑街道和其他政府机关,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就能把一切办妥……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关于农村政治调查资料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概念———“类家庭”,用以解释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和心理状态,并通过对“类家庭”概念的特征分析和总结其产生的原因而对它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阐述,力争通过概念的分析开拓一种新型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理念。系统论的整体性告诉我们,同一个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不仅要发挥各自的功能,更要注意发挥互相联系而形成的新功能。阅渎和作文正是语文教学这个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两个重要部分缜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雷华荣 《社区》2008,(31):39-40
2006年10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被下派到闽北光泽县一个叫杭中的社区。当时,组织上给我安了一个“主任助理”的头衔。  相似文献   

17.
孙计勇 《社区》2014,(27):19-19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山东省邹城市民政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小”和“实”上,立足本职工作、结合实际、主动作为、做实做细“三小”工程,以小积人、用实际行动服务居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N级编码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物质文化研究与叶舒宪的大/小传统理论,该理论力图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实证与人文阐释,体现一种寻找文化一级编码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契合了国际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思,以宇宙观为例,在东汉洛阳城的礼仪空间布局上,可以辨析出宇宙观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并可以观察到宇宙观与意识形态、礼仪、政治、身体的交错关联。  相似文献   

19.
贾向蔚 《社区》2014,(31):43-43
转眼间我已在荣巷社区工作七年了,在叹息青春年华易逝的同时,我对社区工作这份隋愫,却如同一壶煮在温火上的清粥,越来越浓。我到社区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位老人,60多岁了,请我给她办理退休工人转接手续,那天负责退休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正好出去开会,我全身冒冷汗,手忙脚乱忙了半天,可是仍毫无头绪。于是我只好抱歉地对老人说,我还不熟悉,麻烦您明天再跑一趟吧。  相似文献   

20.
海南建省办特区初时就进行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其鲜明特色是:精减政府机构,建立平等竞争的游戏规则及新的社会保障体制,并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巩固改革。其经验和教训是:敢于向“自己手中的权力开刀”,“先立规矩后办事”,改革应尽可能地自上而下。在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中,海南的超前改革又面临着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