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安徽省1990-2011年的统计资料,以近2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状况扣粮食生产安全为研究对象,同时计算最小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并运用GM(1,1)灰色理论对人均耕地面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研究期内耕地总体上不断减少,前期持续下降,后期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上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尤其2004年以来增长幅度较大;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变化幅度不明显。(2)GM(1,1)灰色模型预测表明,自2011年至2017年的7年里,安徽省实际人均耕地面积、S一和耕地压力指数随经济发展均不断减小.但对于粮食安全生产压力不大。  相似文献   

2.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证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基本前提。适当进口粮食缓解耕地承载压力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良种推广、提高耕地复种次数等方法挖掘潜力 ,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利条件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比重增大、现有耕地利用率不高为不利因素。为了保证粮食安全 ,应从耕地质量平衡和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出发 ,采取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地整治、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和强化用地管理等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粮价不断上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粮食需求总量却随着人口数量上升持续增长,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就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本文简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状况,探讨了粮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分析了粮食安全存在的隐忧,论述了粮价波动、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三者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应有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基于粮食安全的重庆市耕地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资源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文中通过对1997—2005年重庆市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产量以2001年为分界点出现逐年减产和增产的现象,并提出基于粮食安全的重庆市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万平方千米,1998年耕地面积为117.82千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粮食总产量为958.11万吨,人口为3300万人,人均粮食拥有量为290.3千克,根据有关预测资料,我省人口数量将在2044年左右达到高峰,估计为4200万人,而届时耕地面积估计为93.l万公顷,人均0.34亩,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使得粮食的持续发展不容乐观。正确处理好人口与粮食关系问题是我省农业在ZI世纪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文根据“狭义”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基本模型,通过对我省农业发展历程的分析,探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福建省耕地资源状况,指出了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粮食生产能力受限、粮食播种面积不稳等问题的存在使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提出了福建省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1)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确保基本农田数量;(2)促进耕地制度创新,构建种粮激励机制;(3)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4)加大粮食产区投入,提高产粮基地功能。  相似文献   

7.
世界粮食安全变化趋势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全球经济出现持续增长和繁荣,但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不仅没有消除全球存在的饥饿现象,而且饥饿人口仍在不断攀升,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从现阶段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全球人口膨胀与饥饿和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缓解贫困国家和地区的饥饿和营养不良,使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全球经济得到共同发展。发展中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首先必须解决面临的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确保粮食安全。所以预测全球粮食产量(主要谷物的产量)、肉产量、蛋奶产量、水产品产量以及人口总量对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尤其是解决发展中国家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显得非常关键。文章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曲线拟合模型、指数函数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法为主的组合模型,对人口数量、耕地总量、谷物产量、肉产量、蛋奶产量、水产品产量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未来20年间,耕地、人口、谷物、肉类、牛奶、鸡蛋和水产品的总量都在增长,全球人均粮食总量将持续保持在355千克/人以上,与现在全球人均粮食占有量持平并略偏高,所以未来发生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全球膳食结构可能会更合理,人均摄入动物类蛋白质将会提高,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显著提高。虽然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局部地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北部非洲和远东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此外,还要警惕生物能源的发展带来的相对粮食不足和相对耕地的减少,引致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与制度创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中国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产量及产值效率现状。结果表明,我国人均耕地十分贫乏,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中、低产耕地面积大,高产耕地面积小。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大的地区,耕地顷均产值都较低。产量排位靠前的地区,其产值并不一定高。为合理、高效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使用新的农业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健全法制、提高耕地资源管理水平等技术创新战略,以及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进行体制改革、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设立土地开发基金等制度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人口不断增长、耕地被大量占用,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粮食供给紧缺已经成为新世纪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大挑战。本文主要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农业FDI的发展状况、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效应,并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行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耕地利用效益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中国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大量占用耕地时期。伴随着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再加上结构调整的压力,中国耕地面积绝对减少,从而使粮食总产于2003年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这一变化再次引起国内外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提高耕地利用效益。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尝试性地提出了耕地利用效益测度的指标体系并应用于中国发达粮食主产区山东省青岛市的案例研究,对青岛市耕地利用效益历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耕地利用效益不论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政策含义:中央政府应采取措施防止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利用效益进一步下降,改善生态效益、维持较高水平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向粮食主产区实施"效益型"的农业支持政策,以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和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宏观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7.
汉语棱镜中,总有一些语言事实折射出支配关系意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支配关系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意义存在汉语中。汉语支配关系意义的形成根源于汉民族价值观和思维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9.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古娟、赫米恩、厄秀拉。她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他赞美完整的人,而不是被产业主义、机械的爱情或僵死的现代知识扯得粉碎的人。  相似文献   

20.
19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文学中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政治小说有一类是以政治诉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基于作者感时忧国的精神去写政治斗争。1990年代以来,"台湾意识"成了知识分子热烈讨论的话题,随着其本土论述的加强,台湾文学的创作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这是在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