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从野蛮向文明的过渡中,伴随着社会权力的演变和向国家权力的过渡,社会权力在被国家权力取代的同时又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保留。后形成的国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社会权力的作用。社会经济权利由此在法律层面上独立于国家权力而存在,但社会经济权利的实现始终依赖于社会经济权力,只是在国家形成后,国家权力为了妥协于社会经济权力代为实现了部分社会经济权利。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从野蛮向文明的过渡中,伴随着社会权力的演变和向国家权力的过渡,社会权力在被国家权力取代的同时又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保留.后形成的国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社会权力的作用.社会经济权利由此在法律层面上独立于国家权力而存在,但社会经济权利的实现始终依赖于社会经济权力,只是在国家形成后,国家权力为了妥协于社会经济权力代为实现了部分社会经济权利.  相似文献   

3.
慈善资源动员与权力边界意识:国家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慈善资源动员的手段、策略和方式,不能隔断权威主义动员传统的延续,更不能脱离总体社会结构转型的语境.时下以政府民政部门、工青妇等准政府组织以及各级慈善总会构成的慈善救助主体框架,继承了全能体制下执政党的国家动员能力的传统资源,作为国家治理和政权建设的辅助性工具,仍然具有较强的公益资源的动员能力.从权力建构的角度来说,慈善资源的动员过程展现了权力的实践形态,国家动员下的公众慈善参与可以划分为身体表演型参与、依附回报型参与、自愿响应型参与.慈善资源的政府动员过程,使公益行动暴露在外来力量或隐或现的强制之下,由此,自然地引发出对资源动员的政府权限与施惠主体的自由意志之理论关怀.政府部门应当自觉树立公益活动领域的权力边界意识,使公共权力"驾行于制度供给领地而止步于私人道德门槛",从而避免重蹈过去慈善捐赠行动偏向政府动员一端的单纯形式主义覆辙.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8):138-146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法币改革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相当成就与其成功的社会动员密切相关。改革过程中,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积极构建话语体系、创设议题引导社会舆论、实施利益诱导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动员。以银钱业公会为主的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人脉关系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并配合政府实行行业动员。法币改革过程中,各动员主体之间良性互动,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了法币改革进程。作为一种政治合法化机制,有效的社会动员推动了法币改革的进程,提升了国民政府的执政合法性。作为国家治理的一种手段,法币改革中的社会动员,增强了国家政治统治职能,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动员机制转化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决定动员机制的特征。当代中国危机动员表现了“政治动员机制弱化”、“社会动员机制强化”以及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互为补充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受制度的变迁引起权力的转移、资源的分散、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多中心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家-社会关系决定着城市基层权力体系的建构,也决定着社区治理模式的构筑。街居制度建构了城市基层权力体系,解决了国家力量向社会渗透的问题,增强了国家的社会组织能力与秩序建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问题激增,街居制度无法再解决现代化的社区治理问题。当前社区制虽然对国家-社会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变革,提高了社会自我治理能力,但是国家与社会在社区治理过程相互合作、良性互动问题并没有在根本上得以解决,强政府-强社会的社区治理体系建构还远未完成。  相似文献   

7.
转轨时期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明孔认为,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在政府直接经营一定的行业或领域,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法规等三个层面。朱荫贵认为,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国家资本企业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应给予适当地肯定。武力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政府来推进工业化,由国营企业贯彻工业化意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也付出了经济运行波动大、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的严重代价。剧锦文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新时期,国家资本的运行形态日益市场化,国家资本的实现形态更加高级化,国家资本大大提升了控制力;国家资本壮大的同时,国有资产、国家资本正遭遇巨大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权力技术,统计的变迁直接受制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而在统计系统内部,统计职能在统计转型中带动了统计机构、统计方法和统计范围的转变.随着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国家统计逐步告别了前现代时期的混溶型模式,在现代化进程中先后历经了技术型、动员型和公共产品型三种范式而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同时,逐步完善的现代统计技术也提升了国家的整合能力、汲取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推进了中国现代国家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简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权力授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往往忽略了对国家或社会内部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析。本文采用了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 从权力授予的角度对国家与社会进行了重新梳理。其实,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建立在权力授予上的互动, 社会体系内部的授权最终将会变成国家权力。国家体系内部的授权也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与认可, 公民授权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一种主要途径, 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连接点, 人类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就是公民授权与社会授权不断扩大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风险社会治理和公民意识觉醒对评估提出新的要求,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评估国家”应运而生。评估国家由传统的行政国家孕育而来,是行政国家发展的新趋向,对传统国家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产生挑战;同时,它也凸显诸多新特点,是国家转型的重要呈现,应该当作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去探讨。评估国家属于国家建设层面,是在民主国家建构的基础上提炼国家的治理能力。它从公权使用、责任承担、组织制度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着力,通过评估提升国家权力的运作绩效。评估国家导入了一个完整的机制,把管理形成风格与权力行使方式联系起来,使得评估的力量被成倍放大,与治理场域中的能力、权力、控制力等相互作用,形塑不同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