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企业出资者聘用企业职业经营者经营管理企业后,企业劳资关系就变易为企业委托代理劳资关系。企业委托代理劳资关系是指,企业出资者与企业职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职业经营者与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前者称为企业委托劳资关系,后者称为企业代理劳资关系。因此,企业委托代理劳资关系是由企业委托劳资关系和企业代理劳资关系构成的。企业委托代理劳资关系与企业劳资关系可以互相转化。企业委托代理劳资关系既可以划分为行政型与市场型,又可以划分为和谐型、冲突型以及和谐与冲突并存型。企业委托劳资关系主导企业代理劳资关系,企业代理劳资关系也反作用于企业委托劳资关系的主导。  相似文献   

2.
从产权视角来看,所谓企业劳资关系冲突,是指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与物质资本产权所有者或代理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斗争。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特点是,产权当事人特定、产权内容特定和产权维护手段特定。企业劳资关系冲突是通过劳动争议产生、劳动争议发展或激化和劳动争议转化为劳资关系冲突三个阶段形成的。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原因,是当事人维护自身的权利(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企业劳资关系冲突形成过程的政策意义:一是要认识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形成过程;二是要阻断企业劳资关系冲突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所谓企业劳资关系变易是指企业聘用职业企业经营者而引致的企业劳资关系的变化,从马克思劳动力理论视角来看,企业劳资关系变易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的差异性。劳动力可以分为初级劳动力与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初级劳动力从事简单劳动,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从事复杂劳动。当企业聘用职业的、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所有者经营管理企业后,企业劳资关系就发生了变易。一般来说,企业劳资关系将由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变易为资本所有者与职业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及企业经营者与企业一般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多数企业都聘用职业经营者经营管理企业,所以,企业劳资关系都发生了变易,企业劳资关系的变易对企业劳资关系协调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外合资企业中劳资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外合资企业的劳资关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调查显示 ,中外合资企业劳资关系主体明确的特点使其劳资冲突日益表面化 ,而其主体对立的性质引起工会角色的重新定位。中外合资企业雇主不尊重工人的情况比较严重 ,此外 ,劳资关系的发展使劳资冲突正演变为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冲突。政府作为劳资关系的第三方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 ,中外合资企业劳资冲突的焦点是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劳资关系思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劳资关系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围绕劳动发生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资关系指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围绕劳动发生的经济关系。从广义看,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资方,应是创造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自然资源的资方应是全体国民。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是狭义劳资关系的典型形态,本质是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狭义的劳资关系是人类劳资关系的新形态,本质是以"联合的劳动者"支配"联合的资本"。承认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势必认可社会主义狭义劳资关系的必然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有关劳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劳方的工作效率函数Y(t)、劳资关系漠视度函数X(t),并在考虑劳方的谈判攻势影响下,构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劳资动态博弈模型.研究表明,Y(t)与X(t)之间呈周期性变化.因此,要解决劳资关系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而且也存在博弈悖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企业群体权力状况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分析,指出企业群体权力失衡、工人权力诉求能力碎片化、权力勾联单一化、工人权力弱化导致劳资关系的不和谐。藉此,对当前劳资冲突现象作出理论和实践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三方博弈下劳资关系发展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人、企业主和政府共同构成劳资关系的三方格局。三方必须维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偏离了重心,形成一方单赢局面的话,就将导致破坏性的结果。然而,在我国目前劳资关系的格局中,重心产生了偏离,企业主在劳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劳动者缺少对企业主进行有效制衡的力量和机制,地方政府在劳资关系中偏向企业主一方。走出目前劳资关系困境的关键在于引进集体谈判机制,建立政府、企业主组织和工会之间的“三方协商机制,”形成企业主、工人与政府之间制度性协商平台,使劳资关系走上制度化发展的轨道,使私营经济获得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多元化路径:我国劳资关系调整模式的反思和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劳动关系的转型中,以我国目前以强政府为主导的单一依赖国家立法和规制来干预、平衡劳资关系的调整模式已经难以应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因此,我国劳资关系调整模式多元化路径的制度创新需求显得越来越紧迫,这种制度创新可以简略概括为:以政府调整劳资关系模式为主导;以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建构中国化的集体谈判调整模式为主要手段;以通过公司治理,从根本上改变劳动者的弱者地位来实现劳动权的保护的调整模式为基础条件,三者共同构成我国劳资关系调整多元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广东劳资关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社会的劳资关系主要由环境(特别是经济层面)因素以及劳、资、政三个群体的态度决定。全球化改变劳动生产体制,使劳资权力结构发生变异,资方更为强大,资方单边主导成为可能;劳资关系中工会功能萎缩和工人组织力量不足助长了资方单边主义;劳资关系中政府在平衡劳工保护与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间两难抉择,这会促成劳资关系政府雇主双边联盟和资方单边主义。在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下,如果政府加强对企业劳资协商的引导,劳资模式由资方单边主义向劳资共决转变,和谐劳资亦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