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人才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人才思想略论何大同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象、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传播文化知识,为中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同时,在孔子思想中,也包括非常丰富的人才思想。发掘孔子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育人、识人、用人,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一、德、智...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使儒学向适应封建统治需要而发展的,当推孟子与荀子。孟子更多地继承了孔子学说仁爱的方面,荀子将儒学大胆改造,使之具有了浓厚的法家色彩。孟子思想最有价值的是将孔子的“仁者爱人”学说发展为民本主义和从性善论出发,鼓吹王道、仁政。而荀子则改造孔子的仁义礼信,而趋向“礼义”,崇礼重法;他又改造孔子的天命观而为“制天而用之”,向朴素唯物主义发展。他还倡性恶论,发展为系统化的教育思想。故战国末期和秦汉时代的儒学,更多地是受荀子学派的影响,汉武帝“尊儒”之后,思孟学派才渐得正统地位。这使得后世的统治术形成了“外思孟而内荀卿”模式。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自孔子以后分为两支,分别以孟子和荀子为代表。孟子注重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主张推行仁政;荀子则在发展儒家思想的同时,融法家思想于儒家思想中,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儒家文论的创始人,也是诸子中最早研究文艺理论的人,他和荀子均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艺理论家,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世界观不同,荀子在对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文学观继承的同时又有所不同。两人在文质论上,均主张文质双美,但是论述的角度不一样;在道论方面,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观点,赋予了孔子文艺理论思想以新的内容,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服务,更加地顺应了历史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的人学思想主要体现为孔子、孟子与荀子的人学思想,具体而言:人的本质:孔子提出“仁“;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人的价值:孔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有贡献;孟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天爵“、“良贵“;荀子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人有“义“。人与自然:孔子虽然没有明确表达“天人合一“,但《论语》中相关话语却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孟子讲“知性“则“知天“,体现了人道与天道的统一;荀子提出“天人分异“的思想。人与社会:孔子强调了人对社会的责任;孟子反对杨朱的“为我“思想,折射出孟子注重群体价值倾向;荀子提出“明分使群“的观点。人格与精神境界:儒家的最高理想人格是圣人,孔子认为,能够“博施于民而济众“的人就是圣人;孟子提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但只有做到“尽心、知性、践形“,才能成为圣人。先秦儒家人学思想既有合理性的因素,也有显著的历史局限性。其合理性因素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周公是中华文化的奠基者。他的思想言论主要记录在《周书》诸诰中。他对儒家、道家都产生影响。他被尊为“元圣”,对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儒家宗师产生重大的影响。周公一生平乱、封建、制礼作乐,他在政治论 (修身说、君臣关系说、理想政治说、革命说、民本说)、礼意比礼仪重要说、家庭伦理说、天命观、人性观等方面对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大学》及《中庸》等在不同面向、不同层次产生影响,对塑造儒家学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孟荀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法律思想自孔子以后分为两支,分别以孟子、荀子为代表,孟子侧重继承发展孔子的仁学,推行仁政,荀子着重继承发展孔子的礼乐,主张礼治。本文从法的起源、法的基本价值、法的实施方法和预防犯罪四个方面对孟荀的法律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荀子以孔子为师,其立言修辞思想与孔子总体上一致,但比较而言,荀子对立言修辞更重视,其认识更全面,阐述更深入.荀子对孔子的立言修辞思想有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在立言修辞的态度、立言修辞如何适合题旨情境、修辞美学的取向、立言修辞的标准以及话语理解五个方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使然,一方面是孔荀不同的言语风格所致.孔子言简意赅、“微言大义”,荀子旁征博引、雄辩滔滔,他们对立言修辞的认识和见解深刻且富有创见,展现了一代哲人的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荀子的礼思想与孔子、孟子之礼思想作了比较,更好地厘清荀子礼思想的特点,同时能更清楚地看到,孔子、孟子的礼重视修身养性,属于社会成员的自体规范,而荀子的礼注重治理社会和统一国家,则属社会现实时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因其生活的时代不同,各自所推崇的礼的作用也不同,但对于中国的礼文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荀子是前期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继承孔孟儒学的过程中,虽然接受了其他学派的一些影响,但他并没有偏离儒学的轨道,他的思想学说表现出鲜明的儒家特征。文章把荀子的思想主张与儒家学派和黄老学派的基本特征分别──进行对照,并对历代学者对荀子的学派定位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同时细致辨析了荀子与稷下学者的关系,从而认定荀子决不是黄老学者,而是典型的儒家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1.
荀子论儒学     
本文对荀子的学派属性问题从两个方面做了论述:一是举出八个观点阐述荀子的尊孔与发展儒学。荀子尊崇孔子是个“天不能死、地不能理”的超时代的人物,他赞扬“儒效”,以“大儒”自居。从学派划分来看,他应当属于儒家。二是他对孔门诸子及其后学采取区别情况,分别对待的态度进行评价,不同于其他学派的“非儒”。荀子早年游学稷下,继而在稷下学官三为“祭酒”,受到稷下的道家、法家、墨家以及名家的影响,故他的学说融合有诸家的思想成分,但他的中心思想还属于儒学的体系。他是先秦儒学中独具特色的一派。  相似文献   

12.
荀子秉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礼义"之治,在社会控制方面,他相信人的力量,荀子希望君主能够治民以"礼义"而不单单是严刑峻法,当然荀子并不反对"礼治"之下的刑罚,他认为这是对于"礼治"的有益补充,社会控制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社会控制划分为的硬控制和软控制.荀子思想是软控制与硬控制的有益结合,是德治与法治的统一.最终达到"一种"至平"社会.他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存在,通过社会分层与社会分工去限定人们欲望的合理水平,在礼义的规范之下达成自己的欲望,荀子的社会控制思想是极其务实的和积极的.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早年对宋明理学极为推崇,在万木草堂讲学时以宋明理学为教学内容.后来,他极力排斥宋明理学,将之视为复原孔教的第一阶段.康有为的做法体现了他对待宋明理学的矛盾心态,既认定宋明理学是孔子后学,又强调其并非孔子嫡传.这除了因为宋明理学受老学、墨学或佛学的影响之外,还因为其与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复杂关系.在他看来,宋明理学虽然出于孔子,却并"非孔子全体",属于另一种学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行为的终极合理性由"道"所确认。孔子和孟子从实践层面解释"道",早期道家则从本体层面分析"道",他们的思想在荀子处有一合流。通过对荀子"道"论的梳理和解析,可以证明荀子之"道"实包括自然之道、本体之道、实践之道三个层面。荀子是把孔子和孟子的实践之"道"根植于道家的本体之"道"之中了。  相似文献   

15.
清华简《天下之道》以攻守的兵学概念和言说方式讨论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文意清晰,在兵儒融合以及先秦儒学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思想是开放和多元的,其兵学思想暗含了孟子和荀子等孔门后学对待战争、兵学的态度。其中,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主流儒者强烈抨击战争,缺乏战争常识,反对兵家思想,否定战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客观作用。而《天下之道》提出"民心是阵",以兵学概念来表达儒家的民心思想,显然这并非孟子或孟学的作品。战国后期,荀子秉持儒家思想,积极了解战争,主动研究各国兵制、武器等。尤其是荀子主动充分吸收兵家思想,如重视将帅作用、讲究作战时机、治军崇尚赏罚等。荀子兵学理论中谈到如何取胜的具体操作层面,其思考丝毫不亚于当时的著名兵书。在此基础上,荀子将这些兵家之术作为实现儒家兵道、政道的重要方式,《议兵》正是在他以儒家思想为本、充分吸收兵家思想而完成儒家论兵的集大成之作。从先秦儒学史来看,《议兵》的出现并非偶然,《天下之道》等文献正是荀子之前的先秦儒者试图融合兵家思想的具体努力,是荀子论兵的先声。先秦儒者融合兵家思想的线索一直以来隐而不显,而《天下之道》的发现使得这条暗线为学界所认识,并且可能激活了长期以来误读的一些儒家论兵的文献,对丰富儒家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思想家。他把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们的社会活动,都引导到社会的现实的需要中去。让人们的视听言动都符合时代的需要。有力地批判了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的禁锢人们思想的守旧原则。从而给儒家思想以新内容。本文仅就“仁”与“义”,“义”与“利”,“礼”与“法”等问题,简要的论证一下荀子思想的现实主义精神。“仁”与“义”“仁学”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随着奴隶制的解体,人的地位不断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思想。因为他专门论述人的问题,所以受到了思想家们的特别重视,伴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仁学也不断的具有新内容。荀子首先将孔子的仁学分为三个层次。“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民生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先富后教、先礼后刑、以民为本这些涉及民生的根本问题上,荀子均与孔子孟子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不过,荀子在孔孟既有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体、更详细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文化中,荀子属于儒家。人们通常把孔子、孟子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实在传统文化中最有地位的应当是荀子。谭嗣同对此曾有这样的评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谭嗣同全集》第337页,1981年中华书局新版)谭嗣同的论断,揭示了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基本上是荀子的思想,这是正确的。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都想用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实力,完成统一中国的任务。就在这封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即将形成的前夜,荀子为地主阶级提出了封建统治的篮图。他论述了封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形成以后,国家应当由一个英明的君主来统治。荀子思想从这里出发,展开了对封建制度下的政治、经济、伦理、教育的全面论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可以发现中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社会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历史观即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本文主要根据《孟子》、《荀子》等文献,试就孟、荀历史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孟、荀的思想,同孔子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反映在历史观方面,基调之一便是英雄史观,强调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孟子作为孔子道统的传人,他认为圣贤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政治主张,社会活动和道德修养决定了天下治乱、王朝兴废、道德习尚和历史发展的方向。孟子歌颂先王,提出了“法先王”的政治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历史所采取的态度。他继承了孔子“祖述尧舜,…  相似文献   

20.
正名思想是先秦儒家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思想。孔子正名的率先提出,荀子对正名的继承与发展,为正名思想在先秦哲学思想中的价值体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中的"仁"、"礼"的思想,荀子正名思想中的逻辑制名,都是正名思想的价值内涵。先秦儒家孔荀正名思想不仅在礼崩乐坏、社会秩序严重失衡的春秋战国时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当下社会构建名实相符的社会制度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