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完美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审美教育活动,以多样性的实践形式,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从人的发展阶段性看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在其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中,审美教育对实现人生的跨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审美教育不仅满足了个体的情感需要,而且创造出了对知识、文明的理性需求,是达至审美的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现代设计审美性的心理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炅 《云梦学刊》2003,24(5):72-73,128
现代设计的审美性不仅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而且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没有停止过对审美性的追求,因此,研究其审美价值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它对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定向、规范作用,指导着大学教育不断地超越现实、追求完美。确立专业性与学术性辩证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理兼顾、个体人格完善与社会责任担当均衡关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研究活动都应该具有审美特性,这是由人类活动的审美本质所决定的。科学既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也是审美反映,科学理论本身的美在一定程度上是检验一种理论真的直观标准。美是推动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动力。科学精神实质上是审美精神的具体表现。教育理论作为科学理论之一,也是对教育活动的审美反映。审美精神推动教育理论反映教育实践活动的美和建构系统、完美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专业与师德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德存于艺,艺形于美,其最高境界是至善至美。因此,教师的职业追求,也是一种审美追求。教师职业生涯的审美追求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层面:教育人生的审美追求、书香生活的审美追求、人格形象的审美追求。教师职业生涯的审美追求,不仅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教师体悟教育的魅力,收获教育的幸福与快乐的源泉,是教师专业臻于完美境界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塑造了个体人格,特定人格总是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个体人格是特定文化塑造的必然结果。文化对人格的塑造是通过前期生存与发展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控制教育来进行的,并且通过对人格的评价及再塑造,塑造出完整的人格。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文化面前绝不永远是消极被动的,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环境,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文化与人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提升。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必由之路。这主要表现在儒家的理想人格教育有助于高校德育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家的个性自由教育有助于高校现代人格培育;墨家兼爱利人的群体观念有助于高校集体主义教育。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有助于大学生智慧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人格是在从事教育活动中逐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这种无言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教师的人格必须做到真实、善良、完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而审美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其独特性在于它的全面整体的渗透性,具体表现在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健体上。审美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