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个村里住着一位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孩子的母亲已去世,老人要管理稻田,就把家务交给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非常懒惰,老人从田里回来时,发现他们一件家务活也没做,连饭都没有做。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校退休教师丁老病逝,留下的遗产除了住房和存款外,还有一台老人生前用于写作的电脑。在处理其遗产时,继承人对老人生前用电脑打印的遗嘱的效力问题发生了争议,这份打印的遗嘱有丁老的亲笔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丁老有一儿一女,女儿主张按父亲的遗嘱分割遗产,儿子则不同意,理由是遗嘱是  相似文献   

3.
退休养老金双轨制从根本上与宪法和有关法律精神不相符;退休养老金双轨制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违背;退休养老金双轨制不利于社会公平原则和社会稳定;退休养老金双轨制不利于全社会人才的优化配置。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强制实行全民统一的养老制度;建立多元养老机制,大力加强社会基本养老;改革我国现行退休制度,适时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稳步推进养老金入市,通过多元投资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努力消弭行业养老差别,缩小退休养老金差距;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自觉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养老金制度并轨。  相似文献   

4.
在矿区图书馆报刊阅览室,你常能看见一个手拿拐杖、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细心地阅读书报,他就是儿子的爷爷,咱老爹。 老父亲今年已七十有七,多年的行政干部管理生涯,使他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时事的习惯。退休后的这些日子里,老父几乎每天上午都泡在报刊阅览室  相似文献   

5.
三兄弟     
格林 《快乐青春》2010,(5):38-39
有个人有三个儿子,除了住的那栋房子外,他没有别的财产了。三个儿子都想在父亲死后得到那栋房子,可老人对他们仨一样钟爱,不知该把房子给谁好。  相似文献   

6.
孤独难耐,是目前我国城市单身老人的普遗处境和心态。总得找个适合自己的活法,打发来日方长的时光,不然,整日都是“一个愁字了得”。据观察,在我周围的单身老人中,有些人把自己的单身生活安排得还是不错的,其主要形式是:投靠儿女型有一位老人,老伴去世后,便搬到儿子家居住。儿子与儿媳都是工人,儿媳已经下岗。生活比较困难。这位老人每月离休金二千多元,在经济上常常接济他们,使儿媳深受感动。儿媳视公公为父亲,对老人十分关心体贴,一家人很和睦。与儿女为邻型许多老人觉得与儿女在一起生活诸多不便,喜欢单独生活,但为了互相方便探望,选择与儿女在同一社区,毗邻而居。有一位老大妈,丈夫去世后,与女儿在同一栋楼购买各自的房子。平时,母女两家各自生活,互不下扰,一旦老人有事,女儿及家人很快就可以赶到老人家中,帮助料理。  相似文献   

7.
正讲述人:张妹芳,女,60岁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城里工作,二儿子在农村老家做生意。5年前,我随大儿子来到城里带孙女,当时老伴还没有退休,由于两地相隔六七百公里,一年只回老家一两次。老伴不在身边,经常感到孤独。虽然有时很希望和老伴过夫妻生活,但由于停经多年,加上老伴是个思想很传统的人,我不敢和老伴说,怕他笑话我。我很想回老家,又怕儿子儿媳忙不过来。前年老伴退休了,可家里也有  相似文献   

8.
狼葬     
廖颖 《家庭科技》2007,(10):1-1
从印度首都新德里往西约一百公里,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边境山区,有—个叫哈马里的村庄。很久以前,那里的土著居民奉行这样一种习俗:谁家的老人病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他的儿子就会在傍晚时分把他背到深山里去。那里有很多狼,到了深夜,毫无防卫能力的老人就会葬身狼腹。这一习俗被称之为"狼葬"。  相似文献   

9.
尊敬和赡养老人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老年人不仅在衣食住行物质生活上有所保障,而且在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精神享受上也有照顾。不过,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些子女分别赡养老人而使老夫老妻分居两地。笔者邻居老夫妻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农村老家,一个在省城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丁志宏  张岭泉 《兰州学刊》2012,(1):119-122,118
社会发展适应是城市退休老人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退休老人总体社会发展适应并不好,并存在受教育程度、健康、经济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城市退休老人能否很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他们的自然特征(年龄,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他们所具有的"资源"关系密切,如受教育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情况、社会网络等。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让城市退休老人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社会在他们的资源上"增权"。  相似文献   

11.
《琼州学院学报》2019,(6):50-55
为研究候鸟老人的地方融入情况,以三亚市区的候鸟老人为研究对象,利用深度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获取数据。三亚候鸟老人中大多数为有一定收入的退休老人,他们季节性往返,追求三亚舒适的气候环境以维持健康。对候鸟老人的地方融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凝视地方不仅表现于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文化与活动;体验地方通常是通过候鸟老人的地方参与和地方依恋体现出来;建构地方则为文化素养较高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政府及事业单位退休老人通过组织活动、成立社团等方式来实现,以提升其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听听小辈言     
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出现与这一民谚恰恰相反的结果。 有一对老年夫妇,虽然退休金不少,生活却十分节俭,剩菜剩饭总舍不得倒,热了吃,吃了热。他们的儿子劝道:"爸、妈,你们这样能节约几个钱?到时候吃出毛病来,损失更大。"老两口不听。去年夏天,他俩果真因吃变质饭菜中毒,住院医疗费花去两千多元。老两口后悔不迭。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龄失智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家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儿子是高龄失智老人的主要照顾者,儿媳和女儿在照顾中的比例相当.社会照顾中,保姆的比例最高.高龄失智老人的照顾结构存在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和城乡间的差异,他们是否依靠家庭、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照顾,与高龄失智老人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同居人口数、基本生活自理以及地区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浩 《南方论刊》2015,(2):80-81,55
随着老年化社会的日渐逼近,养老问题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创造温馨宜人的养老环境,不仅是退休老人的心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物管企业作为生活小区的管理者,不仅要有肩负管好小区的经济责任,也要有助力社区和谐的社会责任,应当在营造和谐养老环境上展示更大作为。把小区建设好管理好,让退休老人心情舒畅乐在其中,是践行敬老文化倡导敬老文明的最迫切最现实最可行路径。同时,创造良好养老环境,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改进创新公共服务,为退休老人提供符合他们心愿的服务,是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必须交出的答卷。  相似文献   

15.
丁志宏 《兰州学刊》2012,(11):150-155
积极老龄化倡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在退休老人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城市退休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并不高,并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政治面貌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老年人是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受其人口特征、资本因素、时间因素、组织因素和奉献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溪溪里 《家庭科技》2014,(12):42-42
对退休老人来说,虽然有辛勤工作了大半辈子攒下的积蓄,但同样也面临退休后生活及医疗的现实需求。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相对有限的退休金收入,他们属于一个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对保守的投资群体。 市场上的理财产品"遍地都是",哪种产品收益高、哪种产品靠谱,成为很多老年人关心的话题。不少老年人由于缺乏投资理财知识,对理财感到一头雾水。老年人如何才能打理好退休后的财富,让资产保值增值,更好地享受自立、有尊严、高品质的退休生活?  相似文献   

17.
陶涛 《兰州学刊》2011,(10):72-77
利用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Logistic模型,研究农村儿子、女儿对父母的劳务支持差异。结果发现,无论从家务帮助、生病照料还是农活帮助方面看,儿子对老人的帮助都远远大于女儿对老人的帮助。在控制了一系列微观个体特征、中观家庭特征(尤其是婚居模式)和宏观区域特征后,对老人的劳务支持力度的性别差异越发明显。在我国农村,儿子对父母的劳务支持,尤其是在生病照料这个方面,与女儿相比依然刚性地负有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8.
福利多元主义强调多元福利提供主体在满足福利需要中的积极作用。过往相关国家、家庭、市场和志愿部门提供老年人照料的文献显示,已有的理论研究范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研究和引导多元福利主体协同参与构建养老服务体系。面对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基于多元福利主体共同提供老人福利,立足中国家庭照料文化传统,循着多元主体参与老年人照料的政策偏好,建立家庭为核心的"一核三维"多元共治老人照料体系,应是中国老人照顾福利体系构建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孝,人们都知道它是指子女小辈对父母长辈的敬养。再从孝字本身分析,其上半部为老,下半部为子,有老人抚养儿子儿子扶助老人之义。可以看出,孝的道德观最初就是调解小辈与长辈关系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至孝至诚是我国古代对一个人道德的最  相似文献   

20.
正讲述人:苏军庆,男,62岁,退休工人老伴6年前病故后,我一直没有再娶。这些年来除了帮子女照看孩子,我唯一的乐趣就是种花、钓鱼。不是我不想再找个伴,是孩子们不同意。之前经人介绍,我和一位丧偶的女士私下交往。女儿、儿子和儿媳知道后,都骂我"老不正经"。儿子说:"老人谈对象,这是开玩笑嘛。我们能供养你,你又不缺吃、不缺穿的,传出去真是丢人现眼!"因为不想被邻里笑话,也不想把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