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大新 《社区》2010,(11):6-7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山东肥城的一个野战炮兵团里当兵。没过多久.我被连里提拔当了连部的文书。当了文书就可以进连部的那个大仓库,在仓库里,我意外地发现了儿本盖有“内部书。供参考”红印章的书.其中有一本是苏联的小说《你到底要什么》,爱看小说的我当即眼睛放光如获至宝,拿起书就翻了起来。翻开才知道,书里还夹着一个纸条,上边写着,本书是供干部们了解修正主义在苏联作恶的情况而印的.要求干部们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要看出问题来。我见字条急忙把书又放下了,文书只是个班长.不是干部.看这书有点越级犯纪律。  相似文献   

2.
读书人大多惜书。鲁迅早在少年时代就养成了护书的习惯。每次看书,总要先洗手,一旦发现书脏了,就小心地把它擦干净。他备有  相似文献   

3.
看书就是病     
苗炜 《社区》2009,(11):15-15
有一回,我坐在失败者咖啡馆里.拉着一姑娘的手聊天,姑娘说,你最近都干什么呢?我骄傲地回答,我在看书。姑娘说,别看书了,干点儿别的吧。沉溺于任何东西都是一种病态,你年轻时沉迷于打游戏.有俩钱儿之后沉迷于打高尔夫.现在你又假装爱看书,这也是一种病.不借助于书。就不知道自己说什么好,不借助于书,就没啥可表达的,不借助于书,就从生活中得不到乐趣。  相似文献   

4.
袁伟华 《社区》2011,(23):8-8
在巴黎国立图书馆里。珍藏着一卷纸莎草纸的手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的书。出于公元前3350年,是从希腊提佛市的一座古墓中发现的。还有一些古代书稿.篇幅很长,如大英博物馆里收藏的一卷纸莎草纸手卷,就长约45米。  相似文献   

5.
邱红波 《社区》2009,(26):10-10
这年头,和书抢饭碗的还真是多如牛毛。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依我的看法,各款式的现代黄金屋多了去,哪一样不比纸质的书读起来痛快? 首先打动我心扉的是电子书.古代好书之人运书要动用牛车.把牛累死,也不过千来本书.可我只购买了一本电子书,商家就随机送给我4000多本,从古现代文学、国外名著、哲学、自然科学到网上八卦、星运测试,简直无所不包。  相似文献   

6.
女书是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省江永县发现的一种女性文字,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湖南省江永县之外又有几项重大发现。如南京市发现太平天国女书铜币,广西钟山县发现女书三朝书,湖南省道县发现一处解放前的女书活动中心——娘娘庙,在娘娘庙的石礅上发现了不能识别的奇特文字等。  相似文献   

7.
书眼     
人们把核心的东西、精髓的东西称为“眼”。书眼,自然是一部书的核心和精髓,或者叫神、叫魂。读书如果抓住了书眼,就会如匠人破薪,顺理而进,迎刃而解;读书如果聪明一点,找到书眼,不仅事半功倍,而且极有趣。读书在于见识,发现书眼是见识中之见识。任何书都有书眼,但有眼无珠的书也不少,不值得深究。书眼@马彬  相似文献   

8.
夏立群 《社区》2008,(17):16-16
贾平凹说自己的读书比较杂,对喜欢读什么书说不上来。“因为读之前也不知道这书到底好不好,适合不适合自己,读了才知道。这就跟探矿一样,有些地方你费了很大劲,折腾了半天,却发现没有矿,但有功劳。至少知道了这个结果。我看书是乱看,有些书看过即忘,有些受用终生,就这样不断地淘汰,不断地选择。”  相似文献   

9.
孟祥海 《社区》2012,(5):37-37
西弗森是美国加州一名95岁的老妇人,2010年12月的一天,她在家清理房间.发现了一本名叫《水上飞机独自飞》的书,再一看书页里的书签,她大吃一惊。原来,这本书是加州阿马尔县图书馆的藏书,这是她已去世多年的丈夫1936年借的.现在已逾期74年!  相似文献   

10.
憋宝是一乐     
"憋宝"是北京的一句土话。何曰憋宝,曰:旧书。旧书何为宝?曰:有价值之书,当视为宝。倘若您不喜爱书,另当别论。逛书摊,憋宝,其中的乐趣只有喜爱者,方能领略它的妙处。 水流云在轩主人邓云乡先生曾经在《书忆》中谈到逛书摊的妙处:"逛书摊的最大乐趣在于'自由发现',溜溜达达,自由自在,无目的顺着走过去,忽然在一个摊前,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书、名气很大的书、有品位的书、很感兴趣的作者的书……总之,它忽然引起了你的注意,抽出来看或者一翻开就有惊人的发现,或者翻了两页,渐入佳境,也有可能前后翻翻,都不感兴趣。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这无  相似文献   

11.
嗜书夫妻     
高冬梅 《社区》2010,(5):11-11
我是个嗜书如命的人.且家传渊远,父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就启蒙我渎《三国演义》,背《唐诗三百首》,造就了我日后从文生涯的基础。我先生的父母都是教文科的讲师,先生学的又是中文专业,与我相比.对书的“痴迷”程度丝毫也不逊色。  相似文献   

12.
张光茫 《社区》2010,(17):15-15
就在电影《挪威的森林》掀起新的“村上春树热”之际,又有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出版了。不过,这本《为了灵魂的自由》的作者不是村上春树,而是村上的“御用”译者林少华。在书中.林少华寻找村上灵魂的自由.品评村上精彩纷呈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3.
害怕读书     
麦家 《社区》2009,(17):17-17
我生来惧怕黑夜,为了逃避黑夜,我从小学会了读大部大部的书。读书成了我命定的一种生存方式,逃避苦难和惩罚的方式。然而,近年来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种异样的不祥感觉.有些书读着你就感到自己不是在学习、在享受,而是在受惩罚。所谓“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现在感想起来似乎有点茫然。2008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也许到了2009年又会变得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4.
书上说的     
黄艳梅 《可乐》2008,(11):67-67
刚来英国不久,我就发现在伦敦的地铁里、公共汽车上、街道边、酒吧里,随处可见手捧着书的英国人。英国人喜爱读书是世界闻名的。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发现大多数英国人也许会对电视台、广播电台所讲的东西持怀疑态度,但一致认为书里讲的东西最具权威性,往往对书里的东西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5.
胡同 《社区》2009,(11):11-11
假如从第一次在网上卖旧书开始算起.就有七年时间了。那是2002年的1月8日,地点是在“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那时代,天涯还是个小网站呢.一个论坛上混的.几乎都是打过招呼的,人情味十足。从“闲闲书话”到“天涯旧书交易所”.再到“天涯书局”,然后是“孔夫子旧书网”。终于到了2004年初.在朋友的支持下,开办了一个真的“布衣书局”.风风雨雨,五年了。  相似文献   

16.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确,一本好书就像是一味良药.只要用心去读,就能从中受益。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小说,书的美丽都是极大的。常读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洗涤我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我们家的书     
陈惠 《社区》2011,(26):53-53
我们家的房子不大,桌上、沙发上、床上常因摆着或打开或合上的书。而显得凌乱不堪。有时也想狠下工夫收拾一番,可往往收着收着就又坐下,看了起来。因为好多书都是正看了一半.还没来得及看完的。我有时埋怨先生,说是他到处乱摆书,他听了一笑.说:“室有诗书气自华,洋溢的书香不正好可以帮咱们的陋室升华一下品位吗?而且也不全是我一个人摆的。咱仨都有份。”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写作经验,他回答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书中的人物往往会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书香世界也就会成为他心中永恒的家园。  相似文献   

19.
我为人人     
宦洪云 《金陵瞭望》2005,(17):47-47
有的名人记忆力惊人。据郭沫若《革命喜秋》一书称,成仿吾年轻时帮乃兄翻译了《英汉辞典》,后来看英文读物就不用翻辞典了。古人亦有.如苏东坡,那个带头攻击、审问苏东坡的李定就说:“苏东坡真是奇才.一二十年前的诗文审问起采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令人中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20.
黎明 《社区》2009,(29):56-57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许多色彩斑斓梦想。记得儿时的伙伴有人梦想能拥有一双白球鞋:有人梦想将来能坐一次火车:有人梦想将来能去看看北京天安门。我的梦想却和他们不一样.我不曾想过白球鞋,也未曾奢望过坐火车。我只是非常羡慕语文老师的房间里有许多书。于是我就梦想自己长大后也能像语文老师那样,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里排放着看不完的书,那样我就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