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学学术和谐的内涵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的学术责任是在一系列张力处于和谐状态中得以实现的.大学的学术和谐有赖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者角色与公民角色、学术成果数量与质量三组张力的和谐.只有学术张力达到和谐状态,才能最终推进大学学术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多数地方院校均属教学型大学,但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大学转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作为大学的"生产单位",承担了大学的各项职能,不同层次大学学术组织应实施符合其自身规律的管理方式。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要求学术组织管理权力必要下移,形成矩阵的组织结构,对成员的管理也应相对放松。  相似文献   

3.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共存于大学这个社会组织之中,共同为组织目标服务,但是目标的一致性并不能避免两者性质的冲突。大学的本质特性和组织文化特征决定了学术权力主导的必然性,同时,大学也是一个既服务于学术又服务于社会的复杂系统,决定了行政权力的必要性,但行政权力不能泛化甚至以行政权力替代或削弱学术权力。实现高校决策管理法制化需要确立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在高校决策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划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决策范围以及建立以民主机制为基础的权力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4.
苏君阳 《人文杂志》2007,(3):165-169
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其组织的身份与角色是多重的。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角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大学治理过程中三种最为基本的权力,即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市场权力。每一种权力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具有怎样的职能定位以及应该发挥一种什么样的作用,一方面是由大学机构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大学每一种治理权力的来源有很大的关系。大学治理的权力类型不同,那么其产生与来源的基础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关系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华善 《广西社会科学》2007,(8):190-192,F0003
从教育生态的视角认识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的协调统一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主体性不强、行政权力被强化是导致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关系失衡的主要因素。构建协调的高校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关系,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平衡原理,确立以学术为本、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大学行政管理理念和机制,弘扬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规模的扩张、服务职能的转变以及大学社会中心地位的确立,使得大学管理的科层化特征日益明晰。而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其内在属性即目标的模糊性、多元化的价值观、活动过程与效果的不确定性、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是魅力型权威等,又使得大学的科层管理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在遵循现代大学自身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建立既有效率又符合大学组织特性的大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学科组织化:高校二级学院领导管理体制建构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高校二级学院领导管理体制主要有"院长负责制"、"院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党政联席会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这些制度虽然在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还存在学院领导角色与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行政组织与学科组织角色倒置、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间接分离、教师话语权与管理参与权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建立在学科和专业基础上的二级学院,可以将学科组织作为二级学院的学术管理重心,实现学科组织化,进而建立基于学科组织的高校二级学院领导管理体制,成为消解二级学院领导管理体制问题的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大学英语教师应从提前输入有关词汇、分组活动组长制、扮演多种角色、平时检查与期末测试相结合四个方面入手 ,加强口语课的组织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对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创业中心调研基础上,构建并剖析了基于典型团队角色的创业中心团队管理动态结构.研究表明,大学创业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创业中心的作用,运用合理的团队角色配置,能够实现知识转移阶段性和教育主体多元性的整合,符合学术创业理念的诉求,有助于大学创业中心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0.
2012年8月20日,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回视与前瞻:组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会议旨在总结社会学学科重建以来中外学界关于中国组织研究的经验和案例,深化对组织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来自于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术单位的著名教授、青年学者三十余人,围绕"组织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组织管理"和"单位研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寻大学学术和行政权力的结构体系及其社会和历史根源,提出基于大学的历史使命而统整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组织文化,构建和谐、高效、创新的现代大学制度,以实现通过大学发挥人类创造力的组织文化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在世界许多国家掀起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热潮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及教育本身等方面的原因.本文对国内外一流大学建设计划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一流大学建设存在着政府主导与学术自由、重点投入与公平发展、世界一流标准与国别特色等方面的两难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致力于创新管理、明确政府角色和强化大学责任等关键因素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谈论“科研项目与学术发展”这个话题,牵涉当下中国大学的大跃进思潮、量化管理方式、学术书评缺失,以及民间学术瓦解等。前三者我近年多有谈及,相关文字见《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以及即将推出的《大学小言》(三联书店)、《读书是件好玩的事》(中华书局)等。最让我痛心的是第四点,即民间学术的瓦解。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大学教师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师的群体特性以及大学教师与大学这种组织的关系是思考不同时空下大学教师的角色构成的两个基本维度;“网络时代”传统大学的转型和网络时代的大学对大学教师的个人教育权的解放,使大学教师的角色出现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与学术大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耀华 《学术论坛》2006,(2):184-187
大学既是行政性组织,又是学术性组织;既有行政权力又有学术权力。大学是学问之大、大师之大。学术大师是大学精神的创造者、实践者、传承者和守护者。  相似文献   

16.
从组织环境、组织目标与价值、技术、组织结构、社会心理系统、管理与制度系统等六个方面对于大学组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大学组织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学术精神的失落与大学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军 《云梦学刊》2007,28(4):15-15
晚清以来,随着现代大学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大学逐步成为学术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与发扬光大者,在推进现代学术的萌生、发展与转型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如果没有“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蔡元培语)的北京大学,我们很难想象五四新文化运动能够狂飙突进、如火如荼的进行;如果没有西南联大在“国难时成为文化的支柱”,我们很难设想经历了漫长的抗战的颠沛流离之后,我们还能拥有完整而健康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8.
教学组织是实现大学基本职能的重要载体。文章在归纳我国现有大学教学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认真剖析了地方性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设置、师资配备方面的独特性,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地方性大学教学组织要坚持教学的科层机制与研究的文化机制相结合,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组织"的建设,形成教师融多个角色于一身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8):245-249
现代大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利益相关者机构。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现代大学将从"单一行政管理"走向"共同治理"。我国行政主导型大学治理结构导致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方面形成并留下了许多颇具"中国特色"的问题:大学与政府关系不顺,大学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处于被支配、被控制地位;大学行政管理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学生权力缺失,教师游离于大学治理决策之外;作为社会大众参与大学治理代表的董事会组织不完善,高等教育中介机构主体缺失。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合理配置大学权力、努力推动大学管理决策民主化、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管理、赋予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权力,将是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学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教师参与现代大学治理是高校教师的法定权利,这一法定权利的享有与行使是关涉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问题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教师参与"的内涵与外延上都存在原则性纷争。"教授治校论"者认为高校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管理权的范围应该涉及全校事务;"教授治学论"者则主张将高校教师的管理权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其他事务不予干涉。笔者以为,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权力配置失衡,学术权力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塑现代大学理念,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与决策中的权威地位,构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治理结构,实行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教授治校。这应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持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