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元江白族的亲属称谓系统是双轨并行制,其基础部分与藏缅语族诸民族相似,而其汉语称谓系统则又与汉族称谓系统相似。这两者之间差异的存在,反映了元江白族亲属称谓制度正经历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其亲属称谓的语义结构及亲属称谓制度的分析,有助于分析、认识非聚居区白族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汉英称谓语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英称谓系统的表现类型和使用特点各有不同。汉语称谓系统体系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 ,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此外 ,汉语的亲属称谓泛化与头衔性称谓偏好极具特色 ,而英语的亲属称谓与头衔性称谓不仅种类少 ,且其使用范围也受到相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汉英称谓系统的表现类型和使用特点各有不同。汉语称谓系统体系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此外,汉语的亲属称谓泛化与头衔性称谓偏好极具特色,而英语的亲属称谓与头衔性称谓不仅种类少,且其使用范围也受到相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对词汇作语义分析,可以把词义分解为最小的语义成分。运用语义层次分析法分析哈尼语亲属称谓的语义特征,可以看到哈尼语亲属称谓的义素、义位网络和语义组合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中,有时对同一辈分的亲属关系却用不同的称谓方式,如:称呼妻子的哥哥为"大兄哥",称呼妻子的弟弟就是"小舅子";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同辈为"哥哥",称呼比自己年幼的同辈就是"兄弟"等。也就是说,在称谓中尽量避免使用"弟弟"等表示比自己年幼的称谓词,而采用其他的称谓方式。作者对这些称谓词的历时变化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一现象的存在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从尊称谓"的习俗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举例对亲属称谓词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和语用的比较。说明在汉英两种文化中的亲属称谓词存在词汇空缺和语义空缺现象。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亲属称谓词的跨中西的文化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属称谓是亲属关系的名称 ,亲属称呼是亲属接触时所用的口头称呼 ,两者在语义特征和适用范围上都有不同。维吾尔族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大约有两种 :一是原形转称法 ;另一种是改形转称法。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转化成社会称呼的根本原因是初层权利和义务的扩展和次层感情的扩展  相似文献   

8.
东明西南方言对父母的称谓具有称谓多元化和词位变体多元并存的特点,且存在着部分父母称谓与部分两层或三层亲属称谓及部分非亲属称谓兼用现象.本文从语用区别、语言自身发展及民俗文化三个方面解释了东明西南方言父母称谓上述特点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汉语称谓词的性别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词是由于人们在亲属和社会诸多关系中用来称呼的词语。汉语社团在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之后 ,积淀了数以万计的称谓词。在这类词语中 ,存在着性别的异化现象。所谓“性别异化” ,是指称谓词适用的称呼对象的性别转移 ,也就是说 :原来称呼的对象只适用于男性 ,后来可转称女性 ;原来称呼的对象只适用于女性 ,后来可转称男性。称谓词的性别异化 ,是汉语中特有的词义变易现象。研究其形成规律 ,有助于我们对汉语词义系统演变的多样性的认识 ,所以应该引起汉语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汉语亲属称谓是标明汉民族血缘、婚姻关系的语言符号。汉语有非常严密的称谓系统,亲属称谓和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使用也很广泛。古汉语的亲属称谓非常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和血缘关系。随着旧事物的消失和新事物的出现,那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亲属称谓词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本文拟以《说文.女部》字中的亲属称谓为对象,探究这些女部亲属称谓词的发展演变情况,主要有女性长辈亲属称谓词,包括从秦汉传承至今的女性长辈称谓词、由女性长辈亲属称谓词变成老年妇女和一般妇女的称谓词、词义和用法发生演变的女性长辈称谓词;女性同辈亲属称谓词,包括秉承古义的女性同辈亲属称谓词、词义扩大的女性同辈亲属称谓词和后代逐渐消失的女性同辈亲属称谓词;女性晚辈亲属称谓词,包括从秦汉沿用至今的女性晚辈亲属称谓词、词义和用法改变的女性晚辈亲属称谓词。  相似文献   

11.
"翁"、"婆"由亲属称谓逐渐泛化为社会称谓。在现代汉语中,"富婆"是"富翁"类推而出现的新词,体现了语言的对称性。在语义表达上,二者具有不对称性。"富翁"的语义逐渐磨损而泛化的力度强于"富婆",性别、年龄均不是"富翁"的区别性义素,年龄作为"富婆"的区别性义素的强制性也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亲属称谓词是人类较早出现的词汇,是民族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种语言的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和使用特点体现了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反映了该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黔东方言苗语亲属称谓有其独自的特点。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观察了苗族的婚姻家庭关系和婚姻制度,并阐释隐蔽其中的交互从表婚、姨表不婚、逆缘婚、对偶婚等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吴简亲属称谓词语的特点可分为六个方面:系统内部词语分布不平衡;部分词语后世消失;袭古基式词语与新生变式词语共存;语义标记和从他称的方式与基式词语构成变式词语;通过添加语义标记“男”、“女”的方式区分平辈和晚辈的性别;平辈和晚辈、直系和旁系各自排行的区分通过串联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宗加人的亲属称谓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说明式亲属称谓 ,以辈份的不同而分为己辈、父辈、子辈 ,而且在自我为中心基础上通过父母双边来推算继嗣 ;亲属群由直系或父母双方的亲属来构成。  相似文献   

15.
各种语言都有其亲属词体系,却同中有异。文章介绍了亲属词的分类,从有无长幼的次序、有无性别的差异、有无姻亲和血亲的区分以及有无父系和母系亲属的区分四个方面列表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中亲属词的不同,继而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别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亲属称谓的翻译与语用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亲属称谓不但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而且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亲属称谓有许多共性 ,也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对人们的语言交流带来了一些障碍。本文简要分析比较了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所存在的差异现象与原因 ,并且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亲属称谓的汉英互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襄陵话俗称红卫话,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其亲属称谓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独具特色。襄陵农村家庭中祖孙三代人由于价值观等原因在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和亲属称谓的语音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以襄陵话的亲属称谓为主要研究对象,整理出了襄陵音系。采用矩阵的形式对襄陵亲属称谓语进行了概括和语义描述。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襄陵方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古埃及人的亲属称谓诸语词来源各异、构造有别 ,从中反映出古埃及人的亲属称谓系统属于一种带有部分爱斯基摩亲属称谓制色彩的苏丹亲属称谓制 ;其中女性或母系亲属的细致区分又是古埃及人亲属称谓上的一个特点。古埃及语中的核心亲属诸称谓在文中有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浅议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英汉亲属称谓系统,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称谓形式。因此,系统探讨亲属称谓的翻译很有必要。异化与归化实际上是以译者所选择的文化立场为基点加以区分的。只要能达到翻译的目的,两者都是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