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美珠 《理论界》2004,1(4):40-41
当今,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已不仅仅停留在女性的政治解放层面,而是已经深入到女性的社会解放层面;不仅仅把女性解放看作对女性问题的解决,而且是把对女性问题的解决看成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其他问题的一部分。“妇女问题”是世界事务中列于人权、民主、环境、和平和发展这些基本议题之后的一个独立的重要问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研究马克思女性解放思想尤其重要,因为马克思从哲学层面揭示了女性解放与人类解放的一致性就在于感性原则的确立,这一原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将对人类行为产生重大的价值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文莲 《理论界》2010,(2):91-92
在后现代那里,女性解放逐渐成了哲学的热门话题,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纷纷对女性解放进行了新的诠释。与传统女性主义相比,后现代存在主义女性解放有不同的基本特征。文章分析"他者"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他者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他者与女性解放之间的关系,针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和自我意识的束缚,阐述从他者与主体关系的演变到以女性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几乎所有的女性主义者都认识到,二元对立与男性中心的文化体系是束缚女性解放的最大绊脚石。但她们从强调男女平权、反对生物性母职,到欣赏双性同体的人格建构,甚至建议以女性中心替代男性中心的女性解放设想,都陷入了二元论的泥淖,从而无法抵达女性解放的目标。当代生态女性主义者和人类学家吸收了生态学的智慧,借鉴了史前文明的绿色精神,主张遵循生态整体性和生命平等的原则,创立一种消除一切对立、歧视和压迫的新型人际伦理关系——伙伴关系,从而致力于建构和谐平等的绿色生态社会关系模式——伙伴关系模式,以谋求女性乃至整个世界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向我们讲述了黑人女性茜莉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压迫下的悲惨生活。在其他黑人女性的帮助下,茜莉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并认清了自我价值,从而由被压迫走向新生。小说反映了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挑战了男权中心的权威,活生生地展示了黑人女性从苦难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自发团结在一起的共同奋斗历程,为黑人女性冲破婚姻、家庭的束缚,获得身心自由和追求自我解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徐美洁 《兰州学刊》2011,(4):97-100
晚明被誉为思想史上的解放时期,众多的戏曲传奇作品,以表现女性挣脱束缚,追求幸福的爱情婚姻生活为主题。痴情而又勇敢,是该时期女性形象的主流,而屠隆作为同时代的著名曲家,其曲作《昙花记》中的女性形象却与主流创作大相径庭,她们主动放弃世俗社会中家庭、婚姻的幸福,追求宗教修持上的功德圆满。这缘于屠隆对女性真实境遇的冷静观察:自由与幸福并未为当时的女性敞开大门。于是,宗教的修持是他为女性设想的一个乌托邦避世之所,借由剧中人物予以表达。  相似文献   

6.
对女性解放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各种观点、各种思潮、各派见解,都在女权、妇女运动、女性解放的旗帜下汇流、交融、撞击,“黎明潮”、“亚当的困惑”、“现代女性应是超贤妻良母”、“理想的女性与女性的理想”等,将讨论推向高潮。讨论的现状令人忧喜掺半。喜的是它表明民族在思考,新女性在崛起;忧的是,就接触到的材料而言,不少同志探索的不是女性解放的道路、规律、模式和价值目标,而是热衷于亚当与夏娃的对立和权力的分配,这种讨论有将问题引向歧路的危险。值此,我想就女性解放研究中的方法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到现代性到后现代性 ,一直回荡着一个同样的主题 :解放。启蒙主义者鼓吹解放 ,但现代历史业已用铁的事实证明 ,解放并不能真正兑现原本美好的承诺 ;而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 ,这是由于解放得还不够彻底。但不断地解放是否会走向虚无主义的极致 ?这就是本文所关心、所讨论的问题。解放毕竟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使我们摆脱过去的束缚 ,但也可能割断我们与我们的本真曾是之间的真实关联。一种新的传统主义的思路将同时具有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古典性 ,将在展望未来的同时充分重视我们的本真曾是 ,并将这样一个“本真的过去”标识为古典性 ,而向现在开放  相似文献   

8.
赵凤玲 《江汉论坛》2008,(5):120-124
传统社会的中国女性,由于受到传统伦理的束缚和制约,其社会生活相对寂寞,读书识字只是少数女性才有的机会,大多数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身居闺阁,较少参与社会活动.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社会思潮和习俗的影响,女性才有机会走出闺阁深宅,接受新思想、新思潮的洗礼,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都市开始萌发,放足、进入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只是一部分女性的生活内容.大多数都市女性由于受到西俗的影响,开始和国际接轨,"摩登"生活被很多年轻女性所接受、所效仿,中国传统都市女性的生活样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交际舞的东传以及在都市女性中的流行并引发关于礼教的争论,所有这一切都得利于近代门户开放和西方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家国同构”的社会里,女性的价值必须通过她们所依附的男性来体现。女性遭受的压迫,最严酷的是对人性的摧残和对自由意识的毁灭。影视作品的文化视角,大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外部冲突,提出妇女解放最基本的问题是人身的解放。在两种文化碰撞、交融的现代社会,妇女必须在人身解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的解放。如果说前者主要靠外力,那么后者则主要靠灵魂的自我搏斗。因而影视作品的文化视角逐渐转向人的内心冲突,展示妇女精神解放的曲折性、艰巨性和重要性。在群体无意识的文化背景下,妇女解放,最终应体现为价值观念和人格的解放。这必然受到周围传统观念的围攻和阻挠,影视作品的文化视角,因之着力展示个人与社会的冲突。所以,必须在改变人们物质文化的同时,提高全民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0.
卢梭的儿童观给现代教育以重要启示: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还自由于儿童!解放儿童应从四个方面着手:让儿童主动探索学习,让儿童创造性地学习,把儿童从传统的师生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儿童从家庭、教师和社会所寄予的沉重期望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进程中,现代国家意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新时期女性文学基本上是依照启蒙的思想逻辑来思考女性问题,启蒙的思想目标也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女性解放的目标,从而使女性解放问题转化为女性与“国家”、与“人”的启蒙的关系问题。在这一总格局下,新时期女性文学关于女性经验的倾诉,关于“爱情”等方面的描写,其主要着眼点并非女性性别的生存,而是对启蒙事业的承担。  相似文献   

12.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的价值往往通过她们所依附的男性来体现。影视作品 的文化视角,大多数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外部冲突,提出妇女解放最基本的问题是人身的解放 。然而在两种文化碰撞、交融的现代社会,妇女必须在人身解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实现思 想观念和精神世界的解放。影视作品则从表现人们内心冲突及人与社会的冲突这一文化视角,展 示了妇女解放的图景。  相似文献   

13.
肖巍 《船山学刊》2018,(1):9-12
儒家传统与现代男女平等问题既是推动儒家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能够走向现代和世界的关键课题,也有利于落实中国男女平等,建构女性主义哲学学科,从而促进女性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在对儒家传统中的封建糟粕进行反思和批评的同时,也可以汲取精华,利用这一传统为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提供价值支持。女性和人类解放的路径依据文化不同而不同,继承儒家重视家庭与夫妇之伦的传统,以家庭为基础开辟现代男女平等之道,不失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解放和人类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78年以来,我国世界史学界围绕着美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的评价问题,进行了认真而又热烈的讨论,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而言,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从没有过的。就目前国内有关主要论著来看,讨论中主要是对以下四个问题尚有分歧:其一、林肯是不是废奴主义者?其二、林肯是不是“中间派’?其三、林肯与《解放宣言》的问题;其四、林肯与南部重建问题。本文拟就前两个问题作一介绍,供读者参考。(关于后两个问题的讨论情况,可参见拙文:《林肯评价中两个问题的综述》,载《山东师大学报》1984年第5期,亦见《新华文摘》1985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研究开发女性人才?这是关系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为实现平等、发展、和平而奋斗”的主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开发女性人才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对其基本问题作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为探索女性人才成长的规律性做些基础性的工作,以便更好地开发女性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问题并不局限于女性群体的范围内,事实上,女性主义和女性群体本身常常被种族和阶级这两个根本性的社会等级制度所持续地分裂/分化着,如何团结更多的力量,将被分化/分裂的女性力量结合起来,这就涉及到如何对待和穿越与性别制度(男权制)扭结在一起的阶级和种族问题.由于性别、种族和阶级三种社会等级制的同构性和相互作用,导致了单纯实现女性解放理想的不可能.这种现状要求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着眼于更广泛的政治领域,以更稳健的战略眼光来看待三种基本社会等级制的同构性和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立足于社会性别问题,将性别问题放入到由性别、种族、阶级三种社会等级制度交错构成的社会政治整体结构中去观察三者之间的联系、作用和矛盾,我们就会认识到,女性解放不会独立于或者早于社会的解放,而一个真正的社会解放也必然包括女性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17.
王秀臣 《北方论丛》2001,1(4):95-102
解读张雅文的作品每每令人感动。小说《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以女性的独特视角,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女性的生存处境及其生存意义。女性争得自身平等、解放的途径首先在于女性自身生存意识的觉醒,但女性问题又不是女性自身可以解决的问题,男性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女性主义”只有和“女性关怀”联系起来,构建起一个和谐的两性世界,才是真正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从"女性作家"到"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华 《学术论坛》2006,(3):179-183
所谓女性文学,就是指女性作者以呈现女性意识和性别特征为内容的文学。女性文学最早崛起于英国,是由当时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所决定的。崛起中的女性文学意识经历了一个从对男性依赖到摆脱男性束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一、人类文化历史和现状表明人类需要构建完形文化 为什么世界女性都有“第二性”屈从身份的本质和表征?依照真正伊斯兰教的风尚,女人只是一种附属品,还被排除在人类之外。为什么全世界的男性相对女性群体而言都是权威的统治象征,以致成为“看着人类的半数受到另一半的排斥而不能参与政府管理,按抽象的原则来讲是一个不可解释的政治现象”。为什么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是男人独占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切职务和职业?为什么男性交出一部分职务和职业权利之后,女性依然困难重重?难道真的是造化让人与人之间有了巨大差别,而人类的这一最大差…  相似文献   

20.
傅燕晖 《北方论丛》2014,(2):100-104
始自维多利亚时代中后期,英国的中产阶级女性完成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同时也开始酝酿女性解放的盛事。在这场以为女性求取教育与工作权利为目标之一的运动中,中产阶级女性改革者们本着将女性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女性赢取自身发展机会的目的,但同时又极为强调女性的社会责任担当并付诸于实践。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自我发展与社会担当共容,为当时的英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影响深远。这亦可为更为自由的当代女性提供行事参考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