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聃而非太史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本《老子》的出土为解决《道德经》的作者问题提供了更为可靠而直接的史料。简本《老子》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 ,结合先秦两汉典籍 ,可以确证今本有而简本没有的内容在春秋末期就已存在 ,是老聃所说 ,这说明 ,简本是今本的摘抄本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聃  相似文献   

2.
关于老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子平生事迹,司马迁《史记·老子传》所记很简略,有错误,又有传疑的说法。参考他书也只能描写一个轮廓。老子姓老名聃,(《墨子》《礼记》《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均称他为老聃或老子,《吕氏春秋》又称他为老耽:耽与聃古通用。可证他姓老名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见《老子传》)生于春秋末期,曾任东周王朝的图书馆员,掌管图书,孔丘  相似文献   

3.
陆建华 《学术界》2006,(2):126-131
本文对尹振环先生证明简本《老子》非节选本、《老子》不是成于一时一人的二十六条证据提出疑义,在此基础上,说明简本《老子》是残本,《老子》的作者是老子(老聃)。  相似文献   

4.
《史记·老子列传》中有三位“老子”。老莱子非老子 ,学术界已有确论 ;出土楚简确证“仲尼学乎老聃”的老子 ;何炳棣先生则论证了周太史儋即战国时的“老子” ;而细读《史记》则可知司马迁直笔肯定老聃 ,暗里却曲笔肯定太史儋。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认为,太史儋《道德经》是老聃《老子》的增订传本,而且《道德经》从逻辑定义、世界基本规律、认识论和军事辩证法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重写老子其人 重释《老子》其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楚简《老子》与诸今本《老子》所显现的老子并不相同 ,一个是与孔子同时而且并不相绌的李耳老聃 ,一个则是战国时代与孔子抵牾的太史儋“老子”。果然如此 ,老子其人要重写。而根据出自一人一个时代的《老子》诠释 ,也需有全新审定的问题。但现在首先要弄清楚楚简《老子》。此文提出一系列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影响极其深广。解放以来,学术界对其作了大量的研讨工作。目前,对于老子其人即老聃,活动于春秋末年;《老子》其书基本上为老聃所著,大家的看法已趋于一致。但对于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道”论的性质,学术界的意见还十分分歧:除了“文革”前的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观点外,最近又出现了老子的“道”具有“两重性”、“二元论”的主张。我们认为,老子的“道”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其它“唯物主义”和“二元论”的两种意见都是站不住脚的。本文即拟就这个问题,作详细的辨析。  相似文献   

8.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马王堆汉墓吊书老子》不仅篇章不同;且前者只二千余字,只及后者十之四。而就相同章看,有的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尽相同之处:文字增多;而且近1/6的文句含义有出入,甚至差异很大。简、帛两类《老子》是否出于一人之手?还是后人在楚简类《老子》基础上的改写与扩充?楚简本是否是一种节选本?或者是另一种古传本?简、帛《老子》有没有各自的时代标记?……理顺这些问题,也许就能弄清楚简、帛两类《老子》的作者了。从“早出说”与“晚出说”看作者郭沂最早指出,楚简类《老子》出于李耳老聃,帛。今本类《老…  相似文献   

9.
老子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相传是春秋末期的老聃,其姓名和生卒年已难详考。较早记载关于老子事迹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但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居然出现了三个老子:一个是和孔子同时的老聃,一个是老莱子,一个是周太史儋。他还连用“或曰”、“莫知其所终”,“世莫知其然”等词句。令人莫知所从。老子到底是老聃(李耳)?是老莱子?还是太史儋?实际上,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中隐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此外,《史记·老子韩非列  相似文献   

10.
老聃年代考     
老聃的在世年代,是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历代为此作了不少的考证。但是,由于论者大都未能跳出儒经崇拜观点所划定的圈子,所以至今问题仍然未得解决。笔者认为:现在我们研究此问题,应当首先重新审核史料,把《史记·老子列传》里面的记载审核清楚:哪些是比较可信和确凿的史料,哪些则不过是一些待考的传说。只有这样,老聃在世年代之真实情况,才会水落石出。笔者审核老聃即太史儋之说,是符合史实的。以下是本文所作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1.
郭店竹简出土,为先秦的儒道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是当前中国古代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件大事。此次出土的竹简本《老子》,推翻了本世纪初疑古派关于老子后出的观点,可以澄清学术界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这部分材料还不足以澄清老子其人与其书的一些其它问题,如老子是否有两个人,一个是老聃,先于孔子;一个是太史儋,晚于孔子;目前的简本《老子》是否就是一个完整的古本?老子思想的发展是否有不同的传承的系统?我个人认为,简本《老子》的出土还不足以澄清以上诸问题,故拟就道论在简本《老子》中的位置,及其与帛本、王本中道、德等概念的…  相似文献   

12.
现在人把老子五千言当作一个人的著作,并且以为就是礼记曾子问篇所说的,“孔子问礼子老聃”,那位老子所写的东西。我认为这样说法是有很大的问题,恐怕距离事实太远。这里面的理由,我以前在“老子考”里已经提得很多;现在还要按照这一方向,加以补充。至于和孔子同时,是  相似文献   

13.
孙以楷 《学术界》2004,(2):129-142
郭店竹简<老子>整理公诸于世后,郭沂先生发表了几篇重要论文,认为竹简<老子>的作者是老聃,今本<老子>作者是太史儋.其立论的逻辑思路是简本<老子>未曾被盗是足本→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在理论上有根本差别→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作者不是一人.本文针对郭沂先生的观点,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简本<老子>可能被盗→简本<老子>是节选本→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理论没有根本差别→简本、今本的作者都是老聃.  相似文献   

14.
一、郭店楚墓简本《老子》为老聃书,《老子》增订传本《道德经》为太史儋书把郭店简本《老子》同帛书本《德经》《道经》,王弼本、傅奕本、河上公本(以下统称通行本)《道德经》对照,简本分为甲、乙、丙三篇;帛书本和通行本分为上下两篇。帛书本和通行本收录了简本全...  相似文献   

15.
《老子》五千言与商鞅变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义成 《中州学刊》2002,(3):114-118
在楚简研究中,有论者认为,二千言简本《老子》出自老聃,五千言《老子》则出自太史儋。本文接着提出,太史儋入秦时间不是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而是秦孝公十一年,即公元前350年,正值商鞅变法十年后。五千言悉数采用二千言并加以改铸,实际为反变法而造,其政治取向与其崇高的哲学成就并不匹配。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主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一书作者是谁,直到现在还没有定论。春秋末期有一位老聃,孔子曾经向他问礼,他做过东周王朝的徵藏史,後来到秦国去,死在秦国。战国中期有一位太史儋,是东周王朝的太史,曾经到秦国去见秦献公,这时孔子已死去一百多年了。老聃太史儋不是一个人是很明确的。战国中期又有一位李耳,是魏将段干崇的父亲,司马谦说李耳就是老  相似文献   

17.
儒道两家学派虽然对孔老见面的内容说法不一,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承认孔老是见了面的;说法不同证明两个系统的记载来自不同的传说系统。《史记》以"孔子问礼于老子"作为《老子本传》的主要事迹,史公所言并非源自道家系统,而是其来有自,属于儒道两家之外的第三个系统。《礼记.曾子问》中所载老子对礼数的实践,与《老子》38章中老子对"礼"之否定,两者并不矛盾。后者是从历史与社会作用上对礼的否定,而这种否定正是基于老子"周守藏史"身份对礼数的熟习与运用而达成。  相似文献   

18.
论老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其人其书 老子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位古代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他与孔丘、墨翟鼎足而立,创立了道、儒、墨三大显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子的事迹、著述,司马迁《史记·老子传》有这样的叙述:  相似文献   

19.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上下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保存着璀灿斑烂的古代文化。丰富而深邃的道家思想,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道家”,指的是以老子思想为宗派的学术派别的总称。“道家”之名,最初见于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简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老聃。今存《老子》,基本上保留了老聃的思想资料,但该书成于战国前期。《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它上承上古文化,下启百代后学;集古代先贤圣哲之精华,开中国学术思想之先河,对中国思  相似文献   

20.
老子即老聃,两千多年来,评注其人其书者,可谓千百家。古今中外的思想史学者都重视研究老子,足见其思想影响之巨大。但古来之评注,不少是各取所需,涂上自己所喜爱的色彩,使今天认识老子的思想增加了困难。解放以来我国学术界曾对老子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