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煤炭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是继补偿费后提出的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有效保护矿山环境,防治在矿山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及诱发的地质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经济激励措施。但是陕西煤炭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还不够完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尚存征收主体与被征收主体的不完全市场性,征收标准过低以及相关利益主体环境保护行为的弱自律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保证金制度应加强监管惩罚力度,强化市场机制引入第三方等恢复治理矿山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变迁史实质上是政府、高校、学生和家长等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博弈推进的历史。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变迁中存在政府出台政策反复且承担成本比例过小、个人承担成本比例过高且平均化等问题。要想进一步推进收费制度的创新,须从制度层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理理念特别适用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它强调政府依靠公众的力量保护环境与生态和公众对政府环境管理的支持与监督.论述了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环境权利,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政策"与"管理"两方面对当代中国政府主导型的环境管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困境进行社会学分析,指出环境制度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建立一种在微观领域对政府作用进行补充或替代的制度形态,使大量的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治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优化政府环境管理方式、扩展社会力量与社会环境权益,建构多重角色参与合作的环境治理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着执行偏差以及污染反复出现等问题,要求对环境治理的多主体逻辑进行系统的分析。多制度环境的分析框架关注复杂制度环境对行为主体的影响,有助于厘清我国环境治理困境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作为环境治理的主体,在实践中分别遵循国家逻辑、科层逻辑、市场逻辑和效用逻辑,不同行为逻辑和动机容易产生逻辑冲突或不协调,不利于形成环境治理合力。对此,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在中央政府层面,实现由“运动式”环保督察向常态化督察的转变,建立环保督察的社会化参与体系;在地方政府层面,提升环保绩效的重要性,建立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努力指数;在企业层面,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和应用,建立企业环保“红黑榜”,激发企业绿色生产的潜力;在社会公众层面,加强环保宣教,维护公众的环保参与权利。  相似文献   

6.
7.
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政府征税的转移损失为核心概念 ,通过对不收费制度和收费制度的效率进行分析 ,认为政府行为所引致的转移损失是解释收费制度效率和收费制度长期性的关键变量 ,只有当政府征税的转移损失比较小时 ,所有的高速公路才可能完全由政府依赖税收筹资修建。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况 ,现实中政府人格和行为的复杂性决定了收费与否和如何收费是比较复杂的  相似文献   

8.
对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研究生收费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本文从教育产业化的角度对研究生的收费问题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阐明了收费制度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实施措施和相关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就是对传统城市环境治理有关制度进行改进、完善与创建的一种行为过程。影响制度创新的因素既有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创新动力机制问题,也有政府的重要作用与相关制度因素。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应当坚持协调发展与互惠共赢、互补共促与整体发挥、社会公众参与及民间组织推动等原则。当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主要有市场取向的制度创新、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创新与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治理的两种模式:政策协调与制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至今,中国环境治理存在两种模式和路径:一是环境史观背景下的环境治理政策意蕴;二是环境伦理观背景下的环境治理制度需求.从当前中国环境治理的司法维度来看,环境治理存在环境政策难以协调推进的问题和环境司法制度更新完善的问题.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颁布实施,为中国环境治理的政策协调和制度优化提供了指导方向.环境治理的政策协调,需要遵循超越环境保护主义的基本原则,对主体的要求为理解环境法律政策,具体的运作为环境治理的刑事政策分析和克服相关实施障碍.环境治理法律政策的实现,是一个环境法治系统工程,需要实现环境治理相关制度的优化和升级.这种制度优化,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核心价值指导原则,从环境实体和环境程序两个体系,实现对现有治理技术与实践方式的融合.在实体方面,环境治理法律政策的实现,要求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机制;在程序方面,强调对于环境司法学的重视和对相应程序分类保障机制的倚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责任保险主要依靠市场自身力量推动,从试点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文章从保险公司和排污企业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政府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构建中的地位,并阐述了政府介入后具有消除外部不经济性、确保制度全方位发展以及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在我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责任保险是一新型的保险品种.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有利于环境保护、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障环境污染受害人的权益.保险法上的近因理论与环境侵权严格责任、推定因果关系多有冲突,因此有必要修正传统的保险理论以适应保险业的发展.环境侵权责任与产品责任竞合也是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必须重视的问题,鉴于产品责任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成熟,在同时投保了环境责任险与产品责任险的情况下,产品责任险应当优先赔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施政府雇员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雇员制是指纳税人出资委托政府从社会上雇用专门人才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但雇员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行政编制的一种人事制度。我国政府目前的主要工作应该放在精简机构和公务员改革上,对政府雇员制还需要逐步的改革和完善使其真正起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吸引人才,促进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不合理的税费政策主要表现在税负过重、税负不公、税外收费过多等三个方面。政府不合理的税费政策对企业的战略制定、价格形成、产品质量等无不产生着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一是要适应经济增长水平,确定合理的企业总体负担水平;二是要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尽快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三是要下定决心,令行禁止,有计划地实施“费改税”工程。  相似文献   

15.
政府制度选择的伦理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府制度是调节人类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条件,政府制度的主要功能或核心内容就是给社会的各个经济主体提供合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政府制度选择必然是利益冲突条件下的公共选择,是在一定的伦理原则支配下进行的伦理行为.政府制度选择必须遵守以公正为核心道德范畴的伦理准则遵守生产力最大发展的原则、最广大的人民性原则、总量发展与动态平衡的原则、社会发展与结构稳定的和谐性原则、物质与精神同步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环境责任保险自产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优势从环境损害风险社会分担机制中脱颖而出。作为侵权责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拥有坚实法理基础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传统民事侵权法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促使其在无过错责任原则、因果关系推定原则、不完全赔偿原则等方面积极做出调整,藉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侵权问题。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环境侵权实行经济与法律的综合控制,弥补了现有法律制度在环境权益保障方面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蕴藏在自然环境中,属于自然环境资源的一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然会影响环境。本文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权益市场化配置中缺乏与其配套的、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权利保障制度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而运用环境权理论剖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环境权利的体系构成、类型、特点及其环境权利保障制度的功能,最后提出了矿业权市场化配置中环境权利保障制度设置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政府绩效审计是各国政府审计工作的主流。指出中国政府开展绩效审计的现实意义,借鉴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以推进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发挥政府绩效审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府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政府失灵、执法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政府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环境基本法对政府环境责任定位不当、诉讼救济制度缺失和轻视对政府环境责任的追究3个方面。通过对政府环境责任性质的厘定,提出完善政府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议:环境基本法权责的重新定位,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重视对政府环境责任的追究。  相似文献   

20.
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难以在我国真正建立和运行,制度构建所需的理论研究不足是其重要原因。因此,文章就环境侵权责任保险的概念、属性、累积性污染事故的可保性、保险模式的选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行使等相关理论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