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期,企业的发展方式面临着升级转型的巨大压力,员工对职场适应和生涯发展充满了困惑和迷茫,企业员工危机事件时有发生,需要社会予以关注。社会工作者介入企业员工危机事件,将社会工作专业手法运用到企业EAP(企业员工援助计划)中去,有助于提高员工身心健康及福利水平,提升企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范莹 《现代交际》2011,(11):29-29
人力资源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人力资源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如何搞好人力资源工作,是现在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企业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对象,员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是当前人力资源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从需要、动机和激励机制的研究,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研究,企业中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关系研究等几个方面来研究企业中员工的心理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从而达到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李杰 《职业时空》2008,4(9):35-35
一、企业技术工人技能培训的激励效应 1.培训具有目标激励效应。通过设定一定的目标来激发人的动机,调整和引导人的行为,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结合、趋于一致,可以有效地激励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般来说,员工具有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增加,实现个人目标的工作能力增强了,也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紧密结合,必将极大地激发员工在培训中以及培训后的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全面升华,并体现出员工的个人价值以及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职业生涯亦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起来,也就是说个人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等一系列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为达到职业生涯所设计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还要进行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即职业生涯开发活动。  相似文献   

5.
绩效考核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泽炎 《职业》2003,(11):4-5
笔者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国内企业在绩效管理上的困难主要源于:管理者对绩效考核与管理本质间的关系缺乏准确理解和有效实践。在笔者看来,管理者只要把握住员工绩效考核与管理本质的关系,企业、部门绩效考核与管理本质的关系也就迎刃而解了。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企业目标可以分解为部门目标;部门目标又可以分解为各岗位任职员工的工作计划和职责任务。企业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只要确保所有员工完成其个人目标计划、顺利履行其职责,企业目标和部门目标的实现便指日可待。可见,实现企业战略、帮助员工发展,才是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洪亮 《职业》2001,(5):24-26
职业管理是指组织与员工本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和监控的过程,其宗旨是追求员工个人和组织的计划与目标的协调统一。一般说来,职业管理有两个基本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自我管理。员工是自己的主人,自我管理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组织的职业生涯全面管理这第二个层面的基础。本文中的职业管理,主要是这第二个层面的职业管理,包括发展评估、定位、职业设计、培训、人事调整等方面。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说,职业管理要求重视、鼓励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计划,并在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计划的过程中,结…  相似文献   

7.
王晨 《职业》2008,(6):27-27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指从组织角度,对员工从事的职业、岗位所进行的~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效结合。职业生涯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从欧美传入中国以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和实施,逐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封供电公司自2006年以来一直探索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引入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先后出台了一些关系员工职业发展的新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管理通道、技术通道、技能通道、产业通道等四条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的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8.
“四通道”人才战略,就是立足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实施管理、专业、技术及技能人员各自不同的发展通道的管理体系的战略构想,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架构和管理,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效益最大化提供各类人才支持。破除“官本位”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员工职业发展怪圈.最终使员工与企业的利益舍二为一,使二者的发展方向同向并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对“四通道”人才战略的探索,以期为海外油气业务跨国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晨 《职业》2008,(16):27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指从组织角度,对员工从事的职业、岗位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效结合.职业生涯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从欧美传入中国以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和实施,逐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期,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科层组织(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的“理想类型”做出了精彩的描述。在他的眼里,科层组织总体上代表了理性和效率,而且组织的科层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韦伯的研究刺激了人们对科层组织的兴趣。30多年之后,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科层组织也有非理性和低效率的一面。之后,菲利普·塞尔兹尼克(Philip Selznick)、彼得·布劳、阿尔文·古尔德纳(Alvin Gouldner)等人走上了默顿开辟的道路,他们的经验研究证实了默顿最初的假说。尽管这些研究者对科层组织的墨守成规和压迫性给予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在米歇尔·克罗齐埃[Michel Crozier,当代法国著名组织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11.
《职业》1997,(2)
编者按劳动部于1996年底发出通知,印发《技工学校“九五”时期改革与发展实施计划》,这个计划是依据《职业教育法》,并结合《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制定的,是指导和推动技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文件。根据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特登载计划全文,供各学校组织学习用。依据《职业教育法》,结合《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制定本实施计划。一、工作目标(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初步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衔接,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能够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探索本土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狭义上来说,企业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导下,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场所中,帮助员工解决个人的、家庭的、工作上的种种困扰,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生活稳定,形成合理而有效率的生产(工作)环境,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更大限度地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从广义上来说,企业社会工作是帮助企业实现其旨在提高工作场所生活质量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工作的目的不是实现企业利润白9最大化,而是帮助企业或组织满足工作世界中个人、团体和社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时下管理语境中的一个重要词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制胜的关键。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Garyo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作为一般的管理原理,“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组织”在现代社会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以至于不少学者把当今时代称作为“组织的时代”,认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从国家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英格尔斯也把企业作为人的社会化历程中仅次于学校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分析“三资”企业不同管理模式对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我们采用沃其(Onchy)的理论框架,把“三资”企业管理模式归纳为三类;“宗族式”(Clan),“科层式”(Hierarchy)和“市场式”(Market)。①“家族式”管理注重培养员工的忠诚,重视建立企业内和睦、合作的人际氛围,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激励…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企业对员工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日本的“终身雇用制”为日本企业塑造了一支职业化的员工队伍,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我国海尔集团坚持走员工职业化的道路,带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在十几年内发展壮大。种种迹象表明,培育一支职业化的员工队伍是当代企业发展的法宝。所谓职业化,就是要求人们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职业化通俗地理解就是员工以自我经营的理念对待自己的事业,树立为自己打工的工作意识,具备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等,提倡快乐工作,强化成功意识,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它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即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即企业能清楚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预望。  相似文献   

17.
所谓职业生涯管理是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确定双方都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工作轮换、丰富工作经验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管理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由组织主动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称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二是个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称为自我职业生涯管  相似文献   

18.
朱孟波 《职业》2008,(11):21-21
1.“心理契约式”管理 如何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有效地长期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而不至于随着企业的变动成长而人心离散,这既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企业能与员工达成并维持一份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是这一目标状态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9.
曾艳 《职业时空》2005,(2):54-55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彼得斯·沃特曼认为,“员工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从而也就产生有高度价值的目标感,这种目标感来自对生产、产品的热爱,提高质量、服务的愿望和鼓励革新,以及对每个人的贡献给予承认和荣誉,这就是企业文化”。我国学者管维立认为: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企业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员工学习和训练,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出发,详尽分析了我国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对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