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史铁生是一个经历了种种苦难的当代作家,他用手中的笔不断地书写着、歌唱着苦难,用苦难谱写了一首首激扬的旋律。苦难的生命体验是他生命历程中最主要的一座丰碑,他用沉重压抑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残疾的世界,一个个苦难的生命里程,用他对苦难的理解来解读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人生的精神解脱: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生在于过程。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多次强调 ,共产党人要讲政治 ,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来看待社会生活中一些错综复杂的现象。同时还指出 ,政治是具体的 ,不是抽象的 ,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不是孤立的 ,都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每一个职工都应关心政治 ,关心国家大事 ,勤奋学习 ,努力工作 ,以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那么 ,究竟什么是政治呢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表述 ,政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其文集中多次提及 ,政治不能脱离经济而单独存在…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所载两晋名士清谈,既谈玄理,也谈辞赋.谈赋的形式有赋家自评、作者与读者间的论辩.还有读赋会式的研讨;赋谈内容包括赋的思想艺术、人物品藻、模拟与创新及言意之辨等命题.两晋士人赋谈关注"当代"赋的创作,影响了社会重赋风气的形成,促进了赋的创作和传播;同时,因其充满玄理意蕴,注重赋篇的整体风貌.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接受空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4.
晋元帝立国江东揭开了东晋南朝的序幕,也开启了东晋门阀政治时代。在元帝立国江东的政治地理格局中,国家空间结构有五个较为明显的区域,包括沿江核心地带、拱卫辅助区、边缘区、边境区等四个功能区和一个沦陷区。这一空间结构反映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士族政治形态,王敦兄弟通过军事和政治控制了沿江核心地带;元帝则苦心经营核心区两侧的拱卫辅助区,以与王氏宗族抗衡;边缘区则因士族风气、习尚的影响被进一步边缘化;边境区活跃的北伐或南逃的流民帅基本上为朝廷所支配,关键时成为掣肘王敦的外援;沦陷区是名义上的疆土,中原最终淡出江东政权的空间视野,江东的侨置政区安置了南渡士族,也慰藉了其对故国家园的忆念。  相似文献   

5.
从小说创作看美国性伦理与政治意识间互动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把诗人赶出理想国,孔子将教化加之于文学;秦始皇焚书坑儒,《金瓶梅》几度遭禁;清朝文字狱大开杀戒,令人噤若寒蝉;《嘉莉妹妹》虽问世于20世纪,因“露骨的性描写”而被禁。这些都足以说明文学与社会政治紧密的相联与互生互动。通过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100年跨度间美国几部小说的评述,探讨美国文学中演变的性伦理,旨在阐明性伦理价值观处于变化之中,文学与政治意识始终处于互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政治学原理,考察南京国民党政权在政治整合过程中,各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抗衡、各派系的纷争攘夺以及中央政府对基层政权的控制乏力,使南京国民党政权始终没能形成一个事实上统一的中央权威,丧失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威资源及其合理性,从而揭示其政权崩溃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商纣王认为自己“有命在天” ,统治权由殷人的祖先神也即社会的最高神上帝授予 ,故他的统治只需向上帝负责而不需顾及其他 ;项羽认为他的政权来自于楚人的支持与杰出的军事才能 ,故他的统治带有鲜明的地区色彩和军事色彩 ;隋炀帝的政权来自于宫廷阴谋与贵族阶层的支持 ,故他的统治立足于上层。三者的政治意识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因而被历史所淘汰 ;然而时代的发展又使他们从视“天”为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发展到视“人”为来源 ,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郁达夫小说中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描写,探讨其小说的两性意识的病态特征及寻找精神出路时所陷入的误区,并以此作为把握郁达夫小说抒情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心理世界的窗口,为我们疏理其小说风格演变提供部分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9.
个人组成为社会群体的核心机制在于人们的认同和变异,群体属性及其成员的资格确定一方面取决于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共性以及本群体与周围其他群体之间的差异的认识,即自我认同,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群体所处社会情境中的其他群体和社会力量对这个群体的观点,即社会定义.自我认同和社会定义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是造成族群体演变的主要机制.本文使用自我认同和社会定义的概念,分析了保安族族群演变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构型看施蛰存小说女性意识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施蛰存小说女性构型的变迁,可见施氏小说的女性意识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的嬗变:对初恋情人梦幻式依念,对妖妇魔女的厌恶漠视,对受压抑苦闷的女性寄予同情,显现了作家由维护男权到倡导人性、由传统到现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东晋南朝时期,会稽地区形成了一个由外籍和本土文化名人组成,几代家门相承、师友相传,并有大致相同精神追求的文人群体.该群体的出现,有赖于会稽深厚的文化沉积、富庶的经济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会稽山水对文人的生活、交游、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会稽文人深受般若、老庄濡染,儒学与佛法玄理交融,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12.
吴兴武康沈氏是南朝最为活跃的南方土著家族 ,而其势力之崛起则可溯源至两晋之际。由于三吴文化高门在亡国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从而为地方土著豪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沈氏即在此时借其他豪强相互残杀之机登上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3.
会稽孔氏是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世家大族.从两晋南朝的史籍中梳理出孔氏一族的人物、事迹和世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六朝世家大族的发展状况、会稽郡的开发及其在当时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4.
阳翟褚氏起源于春秋时代 ,乃以官为氏 ,是由褚师氏演变而来。汉代褚氏以经学、文学显。两晋之际 ,褚氏由阳翟移居丹杨。东晋时期 ,褚裒崭露头角 ,并以外戚身份进入权力中枢 ,成为高门士族。南朝时期 ,褚渊在宋齐交替之际扮演了重要角色 ,褚氏继续保持高门文化士族的地位 ,并形成了以孝为核心的家风  相似文献   

15.
中古各阶段的士族并非全然相同,既有世代传承,也有升降浮沉.阶层流动的趋势随着政局的急剧变化而日益加剧,士族内部的升降途径呈现戏剧性.社会动荡、权力争衡乃至集团斗争中士族的政治动向,决定该家族在新建王朝中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亡魏成晋过程中曹马集团的对抗,士族群体出现三种政治分野:叛曹亲马的家族如太原孙氏、晋阳王氏;亲曹反马的家族如祁县王氏、太原令狐氏;在曹马之间徘徊观望的如太原郭氏.太原郭氏的政治态度由亲曹反马到骑墙观望再到叛曹亲马,具有典型性.魏晋时期太原士族的变迁实态,代表朝代更替之际阶层流动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6.
儒佛道三教关系探微——以两晋南北朝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相融相摄又相拒相斥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关系的基本形式。内容的广泛性、主体的不确定性、策略的迂回性和义理的互补性 ,是儒佛道三教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为儒佛道的进一步融合创造了条件 ,而且预制了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上所概括的西晋太康绮靡诗风与东晋江左玄言诗风 ,都可以在号称“太康之英”的陆机诗文中见出绪端。从现存作品中可以看出 ,他不仅写出了大量缘情绮靡之作 ,也有不少表示玄思哲理的诗文 ,前者是为了迎合上层贵族集团享乐之风的需要 ,希望通过文学才华来干名取誉 ,获致官职 ,在西晋太康绮靡文风中有明显的代表性 ;后者则表现了希望通过对形上之理念之把握从而居乱世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 ,对于东晋永嘉文坛的因谈尚玄之风也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范兆飞 《南都学坛》2009,29(5):24-29
汉魏时期就为士族大姓的太原王氏宗族在西晋时期达到巅峰,由地方大姓上升为全国性的巨姓强宗,其中婚姻交结和士族间交游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因此形成了典型的交游网络。从太原士族这个缩影也可以洞察西晋时期整个士族阶层的发展动向:婚姻是士族交往的主要方式,士族的通婚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产生微妙而深远的变化,婚姻选择层面突破了同郡同州的地域限制,甚至扩展到皇族,显示出士族通过通婚实现权力伸张的政治诉求和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利益追求。西晋时期士族的交游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网络化趋势;同郡士人点题扶持、评论之风不减汉末清议;同郡甚至同宗士族之间不只相互合作,同时相互斗争;士人交游活动的范围扩大,甚至打破了民族限制,反映了当时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19.
西晋灭吴后,统一岭南,置其于统治之下,但岭南地区一直动荡不安。由于北人南迁以及两晋政府采取了比较合宜的政策,使岭南的经济在这段时期内有了很快的发展。农业主要表现在葑田的出现、稻作农业的进步、耕作方式的改进和水稻新品种的出现等方面。手工业主要表现在造船业、瓷器、纺织、冶铸、煮盐等技术的进步,医药技术、内外贸易也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两汉、魏晋时期,正是中国传统医学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在这个时期有所开拓、有所创新的一些著名医家,却没有张扬自己,而是走隐迹的道路,淡化自己、隐匿自己。对于当时“君子不耻”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医家来说,他们的隐迹却有着自己的特色。“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符合儒家思想的退隐选择,是一种实践“仁”道的方式;“重道避世”是隐迹的名医选择的另一种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