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欧阳修并不反对早期西昆体诗文风格,尤其肯定其善“用事”的创作特点。后世评论者之所以有欧阳修反对西昆体的误解,主要是与后期西昆作家创作风格蜕变有关,即由善“用事”、求雅正到艰涩怪异的转变。论者未能洞晓前、后西昆作家诗文风格的变化,将西昆体看作是一个风格不变的整体笼统论述,这是造成欧阳修反对“西昆体”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提出,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在逻辑上与其多次强调“至善是心之本体”构成了矛盾。实际上,“无善无恶心之体”与儒家传统所讨论的“已发未发”问题有着内在的联系。阳明对“心体”的理解和对心、性、气的理解与朱子“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有着较大的不同,但也有相等同的一面,它凸显了心体与天理的一贯。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是和“至善”、“良知”、“天理流行”紧紧相关的,联系的中介即“未发之中”,而“无善无恶心之体”与“有善有恶意之动”则为一体之两面。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修辞思想,可以概括为:重视形式锤炼,反对卖弄技巧,主张简练畅达,反对繁冗晦涩;倡导平实朴质,厌恶装腔作势;主张平实朴质,反对朦胧做作;主张通俗幽默,反对简古庸俗;主张先“信”后“达”,反对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时代性、创新性及人类性价值,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构建这一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性是这一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因此,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反对个人第一;坚持“劳动优先”,反对私有产权崇拜;坚持“共同富裕”,反对市场崇拜;坚持“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的统一”,反对形式平等崇拜;坚持“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反对抽象个性崇拜。  相似文献   

5.
鲁鹏在《哲学研究》2007年第10期撰文指出,在马克思那里,“善”与“真”相统一,“真”是通达“善”的途径。“真”与“善”可统一,“可以统一”以尚未统一为前提。反思历史,我们遇到的是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求真以发展经济,求善以共同富裕。发展经济讲求效率,共同富裕讲求公平。效率与公平有冲突,人们想二者兼得,却不得不面对何者优先的选择。把“真”放在首位,我们遇到“公平”问题;把“善”放在首位,我们遇到效率问题。我们不能避免二者关系的紧张,只能在由“真”至“善”的过程中寻求它们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至善”与“无善无恶”是中晚明思想史上的重要论辩,明末思想家方以智以“至善统善恶”这一命题对王阳明的“无善无恶是谓至善”说做出了诠释和辩护,该命题中蕴含的对“绝待”和“对待”关系的思考也是对宋代理学中朱熹与胡宏论性之善恶的继承和发展,即通过对道/理是否有对待来解释至善之性是否有对待,以形上建构的方式对晚明这一论争做出回应。一方面作为“绝待”的“至善”不落于具体相对待的善恶,也即“无善无恶”,这是从形上本体的层面言说;另一方面作为本体的“无善无恶”是先天之性,有善有恶是后天之性,统贯先天后天的“至善”意味着在具体现实的人性善恶之中要让本体的善性显露出来,这是从本然状态的层面言说。“至善统善恶”说以对“至善”的强调纠正阳明后学特别是王畿“四无”说导致的走空蹈虚之流弊,重新倡导价值层面上对“至善”的肯认,推崇实学的功夫论指向。  相似文献   

7.
古典道德哲学与现代道德哲学有明显的区别,其各自的基本原则围绕“善” 与“正当性”概念孰先孰后而形成对立局面:古典道德哲学将“善” 当作核心概念,借其吸引力使“善” 优先于正当性;现代道德哲学则把“正当性” 作为核心概念,通过伦理价值的命令概念使“正当性”优先于善。论文的目的在于重申古今道德哲学研究的两个不同原则,阐释二者的基本意涵和特征,分析其得失,从学理上澄清二者的本质差异,借以证明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在维新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和“女子智力低于男子”的谬论,主张女子应与男子一样受教育,并论述了女子教育对于女子自立、下一代的教育及健康成长以及民族国家的强盛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相夫教子”、“兴国智民”的女子教育宗旨;提倡兴办女学,并拟订了第一部较为详细的女子教育办学章程;提倡女子社会教育,反对女子缠足,提倡女子参政。  相似文献   

9.
《诗经》“德音”考辨刘运兴“德音”一词乃商周习用熟语,于《诗经》中凡12见:1、《邶风·日月》第三章;“乃加之人兮,德音无良.”传曰:“音,声;良,善也.”笺云:“无善恩意之声语于我也.”2、《邶风·谷风》第一章:“德音莫违,及尔同死。”疏曰:“夫妇...  相似文献   

10.
《小康生活》2005,(5):72-72
“三脚猫”是形容那些在技艺上略知皮毛但不甚精通的人。“三脚猫”典出自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张明善作北乐府《水仙子》讥时云……说英雄,谁英雄;五眼鸡,歧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即飞熊)。”其中“三脚猫”是一种动物。明代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述:“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  相似文献   

11.
孔子十分重视政治道德规范对为政者行为的制约和引导作用。他从“为政以德”的思想观点出发,提出了“节用而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政者正也”;“修己安人”,“躬行实践”;“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举直错诸枉”,“举善而教不能”;“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等一系列政治道德规范。这些政治道德规范学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胡应麟关于史家修养有自成体系的论述 ,认为治史除应有才、学、识“三长”之外 ,还要有公心、直笔“二善”;反对文人修史 ,提倡史有别才 ;主张史家要有忠于职守 ,爱业敬业的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顾炎武的性情论,指出它把“性无不善”和“有私常情”内在地统一起来,其实质在于论证“私心(情)”为善。继而,作者又结合顾氏的义利观进一步考察了其公私观,认为顾氏的公私观可被概括为“公寓于私”;顾炎武对于“先公后私”与“先私后公”之相互关...  相似文献   

14.
“永锡尔类”的“类”当训为“善”;“无苛政”的“苛政”是“繁杂的赋税”之意;“管仲以其君霸”的“以”应释为“使”。  相似文献   

15.
所谓知人善任,就是在领导活动中对人才的正确考察识别和选拔任用。知人,就是要了解人,即对人才的正确考察与识别;善任,就是要用好人,即对人才的合理使用。“知人善任”是识别人和使用人的辩证统一。要做到“善任”,必须先“知人”,“知人”才能“善任”。历史和实...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有关养生之道的阐述,浩如瀚海,这里只就养生保健“三定律”作一介绍。“三戒”: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提醒人们认识到年龄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在少年时期,发育不成熟,切勿早婚。中医历来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藏精而健身。所以“戒之在色”,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是大有裨益的。中年时,是气刚任性,好胜善斗的年龄,所以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老年时,体力已经虚弱,不要再竭力追求名誉…  相似文献   

17.
龚自珍是近代开端时期的一位颇有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批判家。文章试从伦理学角度探讨了其人性论思想。龚自珍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程朱理学的道德先验论及其对人性的压抑 ,提出并论证了“性无善无不善” ,善恶乃后天形成和“人心有私”的观点 ,肯定了人的正当欲求。龚自珍的人性论思想带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在思想上则具有开风气之先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与“真、善、美”的关系,不是一个新话题。根据一般的认识。艺术具有真善美的特性,而托尔斯泰以其卓越的艺术大师的艺术经验否认艺术是“美”的表现;艺术表现普。但不及“善”本身。“善”这个概念在托尔斯泰那里就是上帝的化身。艺术只能趋近,但永远不达“善”本身。艺术之“真”是情感真挚。托尔斯泰对艺术“真”的理解,是建立在对艺术“美”的否定的逻辑之上。艺术不表现美,而表现善,“真”是艺术抵达“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调查外语语境下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与其口语产出自我修正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语言水平与其口语产出自我修正结构、编辑语使用及话语中断方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水平学习者倾向使用“折回修正”的修正结构,而低水平学习者倾向使用“即时修正”和“重新开始”;前者较后者显著性地使用了更多有语义值的编辑语,且倾向使用“延时中断”的话语中断方式。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学说包台着丰富的体育思想和养生之道,他重视体育,崇尚札射,以“仁”,“札”为准绳,反对非仁,非札的体育活动;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认识到了体育对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在养生方面,他主张有动有静、旁逸结合的“中和”养生法则,重视主观努力,防治疾病,争取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