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清初的开国史上 ,太祖努尔哈赤营建和治居过的邑城颇多。其中兴京赫图阿喇、东京辽阳、盛京沈阳已是史书和学术界公认的都城。而努尔哈赤治居 1 6载的费阿拉城 ,以及界藩、萨尔浒却不能算作都城。费阿拉为女真族生存和崛兴之地 ;界藩、萨尔浒是后金的军事据点和行营 ,关外只有赫图阿喇、辽阳、沈阳三座都城  相似文献   

2.
界凡城考论     
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六月)至1620年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政权,成城辽东浑河流域,此城即界凡城,乃清代关外六都之一。二点小考据《奉天通志》记载;界凡城“在兴京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在铁背山上,天命三年太祖取抚顺。自兴京迁至此,依山筑城居之。”又《抚顺县志略》说:“界凡城在县东七十里第五乡铁背山。按天命三年太祖取抚顺时,由兴京迁此,依山为城。”上述二志大略说明后金政权立足其  相似文献   

3.
应县木塔发现辽代遗珍一百六十件,《文物》杂志一九八二年六期已做了报导,曾引起国内学术界和宗教界的极大兴趣,普遍认为系国内外重大发现之一.珍藏于木塔二层和四层释迦牟尼塑像内的两套七宝与佛牙舍利,本文准备详加介绍,并作初步探讨.1966年6月18日,在三层佛座下发现一花式银盒,内藏佛家七宝、佛牙舍利及折叠存放之“南无释迦牟尼佛像”等.此银盒与木塔四层主佛——释迦牟尼佛塑像木构骨架之中柱上端凹槽尺寸相合,又木塔发现之辽代瑰宝多放置此佛塑像内,故估计此花式银盒原放置在此塑像内,十年内乱中,有人偷偷取出,准备带走,因客观原因未能带走,方放置于木塔三层佛座下.此花式银盒及其内藏之佛家七宝与佛牙舍利等珍宝,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土地是城乡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城居地主在周边农村置买土地收取地租,而佃农则从城居地主处获得种子、耕具甚至农房沟渠维修等费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太平天国战争后,这种经济关系逐渐变化.从善堂对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城市与农村土地投资回报的差异,以及地方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度,可以揭示城乡经济关系变迁的原因.与农村土地相比,城内土地、市房以及金融业成为善堂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4年至2019年新疆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的保障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自"城居保"与"新农保"合并以来,新疆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年人均发放金额由2014年的1290元增长到2019年的1740元,但其需求导向较为模糊,待遇水平较低,未能实现基...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努尔哈赤从起兵到迁都沈阳,曾先后建立的佛阿拉、赫图阿拉、界藩、萨尔浒和辽阳东京城的空间布局特点,指出了满族早期都城的空间布局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色,并阐述了其对后来清朝都城和各地满城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武宗会昌年间全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而据史料记载九华山佛教当时并未受到冲击,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时任池州刺史的著名诗人杜牧起到了保护九华的关键作用,有“功德”于九华佛教.通过仔细检阅《旧唐书》和《唐会要》等史书,可以发现这个观点有进一步商榷的余地.会昌灭佛对于僧尼还俗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在保留寺庙方面相对较为宽容,允许两都及上州留存部分制作精美的佛寺,因此以化城寺为主的九华山佛寺得以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8.
汉代乐府《陌上桑》中的官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乐府诗《陌上桑》中的“十五府小史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 ,以往学者把“朝大夫”释作朝廷上的列大夫 ,把“侍中郎”释作“侍中” ,把“专城居”释为刺史、郡守 ,然而这三个解释全部都是错误的。作者认为 ,“朝大夫”是指郡府大吏 ,“侍中郎”是郎官 ,而“专城居”是指县级长官 ,即县令长相。这样方与汉代官制及汉代官僚一般仕历相合。  相似文献   

9.
产城融合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产城融合包括产城发展时间维的协调和产城布局空间上的融合,它不仅仅适用于城市新区建设,对于旧区城市更新同样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对济南市历下区产城发展协调水平进行计算,并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对产城融合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历下区产城发展在2006年到2008年处于失调状态,2009年到2013年处在相对协调状态.产城空间布局相对均衡,结构仍需优化.总的来说,产城融合情况良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应重点从产城协调关系的调整和产城空间布局的优化两大方面来不断推进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10.
作为长江重要支流的嘉陵江有东西二源,东源出于陕西省宝鸡市与凤县交界处的秦岭南侧,向西南流,经凤县和甘肃省两当、徽县境,又进入陕西,于略阳县白水江镇之南与其西源犀牛江相会。会合后,南流过略阳县城和宁强县阳平关镇流入四川省境,并于广元市以南的昭化城会合其重要支流白龙江。昭化城是嘉陵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而嘉陵江航运的上中游分界点则在广元。过昭化南行,嘉陵江先后经过阆中、南充等县市到合川县,又会从西北来的支流涪江和从东北来的支流渠江,进入下游,于重庆市会入长江。全长约1119公里,仅次于汉江和雅砻江,居长江各支流的第三位,而其流域面积则居长江各支流的首位。  相似文献   

11.
一 据历史文献记载,明末清初沿黑龙江中上游及精奇里江河谷地区,存在着许多城屯,这些城屯的居民即达斡尔人和部分定居的鄂温克人。他们以氏族为单位结屯而居,从事耕种、畜牧和狩猎,而以耕种为主。  相似文献   

12.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古牧地镇西北约8公里处的下沙河故城(大破城)与唐代的"俱六城"或"轮台城"无涉,也不是"乌鲁木齐旧址",而应是明代蒙古和硕特部所建之城。清乾隆年间为准噶尔汗国大台吉、宰桑噶尔藏多尔济所居,及至乾隆三十年(1765)噶尔藏多尔济及其部众调迁塔尔巴哈台后遂废弃。  相似文献   

13.
纪晓岚轶事     
黄力 《小康生活》2005,(3):71-71
妙释笑佛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游览大佛寺。二人来到天王殿时,乾隆见殿内正中独坐一尊大肚弥勒佛,坦胸露乳,满脸笑意。乾隆问:“此佛为何见朕而笑?”“此乃佛见佛笑。”纪晓岚从容的说。“此话怎讲?”  相似文献   

14.
淄川区黄家铺乡店子村《续修高氏支谱序》云:吾高氏者考自老谱,始祖讳佑之,原籍河南省归德府考城县,元顺帝间以军厅筮仕济南.未几而无废矣.始祖遂占籍于淄之城乡蒲家庄居焉,即今之店子庄也.相传其时与蒲姓契结同心,订金兰之好,彼遂以庄赠焉,此我高氏所由来也.店子村以高姓居多,又称高家店子.其位置在淄川城西北,距淄川城约五华里.以上序文中提到的“蒲姓”应即蒲松龄的远祖.并且,据以上记载,在元代蒲姓不是居住于现今蒲松龄故居所在的淄川城东的蒲家庄,而是居住于城西北的蒲家庄,即现今的店子村.蒲松龄故居所在的蒲家庄,原名满井庄.只是因为蒲姓日繁,到明末才更名为蒲家庄.蒲松龄《族谱序》云其蒲氏“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元总管”.路大荒《蒲松龄》一文说蒲鲁浑的林墓“在淄川县城的西北五里,华表、翁仲、墓碣、茔坊都巍然尚存.”(载1957年1月号《前哨》月刊,转见《蒲松龄年谱》附文)招村在店子之西,二村相邻,相距不过一华里.现今蒲氏祖墓已荡然不存.笔者访问了数名古稀老  相似文献   

15.
正文教府第学居两相宜学院坐落于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广州市增城区,毗邻广州市教育城、科学城,在省府城市繁华的包围中,独享一份读书圣地的宁静。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窦文涛曾说过:"读大学在本质上是选择一个地方生活四年。"而此处:茂林修竹,宜读书、宜静修、宜交友、宜出游,是莘莘学子象牙塔之向往;校园内,现代化、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和开放创新的传统学风,让无数学子在此实  相似文献   

16.
清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繁荣,大批地主开始移居城市,成为城居地主。这一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如地主城居将部分地租投资于工商业,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交流,松弛了主佃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又有消极的一面,如加重了佃农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社会积累,不利于社会长远的经济发展,同时导致农副产品单向流入城市,造成虚假繁荣,也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总的来看清代城居地主兴起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7.
不管有没到过新疆的人,听过诙谐幽默的新疆维吾尔民歌<阿拉木汗>,都会沉迷于那种西域民族特有的婉转和欢乐中,不论你有多少忧郁和烦恼都会忘却.<阿拉木汗>这首歌采用问答句式,音乐活跃而风趣,曾被改编为无伴奏合唱曲,也有改编为男中音独唱曲的;在音乐会中多以合唱和男声独唱形式出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民族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8.
晚清社会处在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这一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传统乡村向城市变迁的过程.但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力量不是近代工商业资产阶级,而是介于"官民"之间的绅士阶层,他们从乡居到城居的转变可以印证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宋朝佛教的兴盛对儒学的正统地位和王朝的政治经济秩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反对佛教的呼声连绵不绝,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胡寅通过专门的辟佛著作和史学评论详细地阐述了排佛的主张.而在其排佛之论中,又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借排佛述政论,含政论于排佛,这可以说是胡寅阐释自己政治理念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20.
儒、道、佛鼎足存在,各膺其说,儒家奋力“入世”,道家悄然“出世”,佛家劝人“避世”,三者各不相眸。然而,经过长时期的争斗与交融,明争暗合,截长补短,互变互用,儒家思想浸入道、佛,道、佛思想溶于儒家,而道与佛又互为渗透,致有宋明理学、佛教禅宗和道教全真道的兴盛。趋舍异路,殊途同归,其间多有波澜曲折,关系极其微妙,兹分三层解说;先言儒与道由分而合,次言佛与儒道的冲突与交融,再言三家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