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五钢  张鹏 《南都学坛》2014,34(6):103-105
构建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武装,提高辨识能力,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保持强大的精神支柱,挖掘传统资源,打牢文化底蕴,坚持疏堵结合,加强正面导向,重视传媒手段,占领网络阵地,合理兼收并蓄,改造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瑶族传统文化》一书反映出瑶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瑶族应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抛弃落后、消极的文化,尽快接受当代可持续发展观,才能赶上时代潮流,快步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促进全球文化的平等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样的宏伟工程不能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的承接,不能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就使得我们不能不把眼光投向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期,中国的高校中掀起了一股“素质教育的热浪”,我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开设就是应时而生,从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薰染中,笔者深深感触到他们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本文论述了当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注重塑造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调谐为尚;义利并重、超越自我;自强不息、力行求是。  相似文献   

6.
李建华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6,9(3):F0003-F0003
肇始于宋代的湖湘文化,经过连绵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积淀,深深地扎根于湖湘大地。成为华夏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在湖湘文化的孕育与熏陶下,湖南人在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在近代与现代史上,湖南人更是独领风骚,在时代的舞台上演出过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剧,涌现了无数彪炳青史的人物。这一切不仅令世人刮目相看,也让湖南人颇为自负。诸如“吾道南来,原本是濂溪一派;大江东去,无非是湘水余波”,“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无湘不成军”,“唯楚有才,于斯为甚”之类的话广为流传,尽显湖湘文化的文采风流。斗转星移,时迁世异,当历史的列车驶进20世纪末页,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改革开放的深化,全国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而此时之湖南,却失去了长期以来引领潮流、叱咤风云的时代魅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甚至与中部某些省份也拉大了差距。这就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思,促使人们对湖南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解剖和思考,湖湘文化研究的热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改造 ,较深层次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更新。文章通过论述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重新研究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以及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从而说明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 ,应坚持科学精神 ,才能完成社会文化形态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8.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诸如孝、忠、信、和等思想是国学的精神内核。在当今这个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性冷漠的中国,急需国学思想来重振国人的精神,重塑国人的人格,对于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世界上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波澜壮阔,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举世瞩目。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文化研究形成了热潮并不断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众多的论著成果中,我们认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丰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对此,一是要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适时转换,使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变为现代人需要的精神资源;二是要在对民族传统的消解中重建,注重对原形中国文化"合理内核"的获取与发展;三是要用世界的眼光去审视,在开放的吸收中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歌曲《垂杨柳》的艺术特色及其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与中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同时也是它不断融入并影响中国文化的过程。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中的主导。然而,文化领域并非只是存在某种单纯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内涵上说,它具有天人合一的根本指向、伦理道德的主体地位、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境界提升的人生追求等特点;蕴涵着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刚健自强的进取意识、厚德载物的宽厚胸怀、崇德重义的传统情操、贵公贱私的牺牲精神、尚中贵和的思维模式等基本精神。当前,应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朱旭初曾任上海博物馆副馆长兼教育部主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客座教授、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东方部特邀研究员、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艺术史系客座教授。现在一直致力于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播和社会教育工作。本文根据朱旭初在南通市第29期“江海大讲坛”的讲座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大学生与传统文化相脱离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 ,提出古今对比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以提高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素质教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较为系统和翔实地考察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素质教育的契合与渗透,阐明了在素质教育的建设中应该继承、弘扬哪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应该怎样去继承、弘扬的问题。主题词: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积淀的文化精华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精粹。文章针对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知现状,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立足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对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尚群为公”、“崇尚节俭”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大有裨益;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身作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为仁由己”等则是我们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在我国争论已久。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现代化应该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给以审视,即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中把传统文化看成是内因,把西方文化看成是外因;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中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文明史,就是一个传统文化在不断地否定旧传统,又在不断地创造新传统的辩证逻辑中开拓着自己民族传统生生不息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型给中国社会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国民尤其是大学生,如何尽快适应转型中的观念调整和价值观念重构,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中,中国人正在以全新的价值观念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但是,改革开放的实践又使人们看到市场商品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念转换,正在某些方面冲击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家园.因此,在全民族中重新实现精神定位,让全社会成员在文化转型的混沌中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即文化寻根),唤起理性的、文化传统的良知,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