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大国。各种灾害及事故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农业保险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在稳定农业发展、补偿农户收入、保障农户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至今,历经起伏。实证分析表明,农业产值增长、农户收入、灾害率以及政府财政补贴政策是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此,应从上述几方面着手提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2.
周建农 《调研世界》2011,(5):36-40,57
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国家,自然灾害给我国农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灾害风险管理模式,主要是农户自救和政府救济为主,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不足。文章在借鉴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经验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龙岩市413户烟农的调研数据为例,通过构建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农户农业保险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烟叶种植面积、农户对未来灾害的预测、近5年最严重灾害造成每亩损失金额、对政府职能的认知等因素对农户农业保险支付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家庭人口规模对农户农业保险支付意愿产生负向影响,而务农年限、家庭年收入、灾后烟草公司补贴、保险赔偿经历等因素在实证分析中对农户农业保险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同时利用累计概率模型测算出千元保险金额的农业保险费率为17.95元较为合理。据以上研究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巩固农业保险市场主体与制定农业保险补贴标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投保农户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稳定农户收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逐渐在全国各省市进行试点实施。农业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易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制约农业保险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以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三个维度对国内外农业保险的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首先是对农业保险供给方进行文献回顾,重点分析了影响农业保险供给的因素。其次是对农业保险需求方进行回顾,重点分析了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最后,对纠正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策略进行了回顾。通过对农业保险三个维度的回顾,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比较,指出了我国农业保险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农户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生产主要面临干旱、洪涝、强降雨、冰雹、霜冻、强风等6种气象灾害,每种气象灾害在不同地区受到的关注度不一样。山东农民在过去与现在都有多种措施去防范与应对气象灾害,但农业保险不是农民主要的风险事后管理措施,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主动需求较低。究其原因,农业收入在农村家庭收入中占比低,农地分散经营机制和多元化种植结构等因素抑制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由此来看,山东省乃至全国农村农业保险需求市场的培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保持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目前,应积极培育农业保险市场的真实性需求,防止泡沫性农业保险市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保险是使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农业保险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总体经济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农业保险的发展是十分艰难的。作者阐述了农业保险的特性及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状况,并着重分析了影响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动力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对农民收入低、风险大的现状必须给予保障,对农民救助方式的多样化可提高灾后重建效率,7亿多人口的农村保险市场对商业保险公司有一定的引导力,国家大力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政策环境越来越好,而发展中国农业保险的阻力因素包括:农业风险自身的特性给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农业保险市场环境不好,从业人才不足,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够;法律和制度缺失;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几乎为零;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特点为其监管带来阻碍。因此,加强政府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的保护政策、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进程是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于2007年7月分别在泾阳县和洛川县实施了奶牛和苹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2007年11月笔者在泾阳县和洛川县以问卷调查方式对239户奶牛养殖户和苹果种植户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对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因素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e回归模型分析具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险的种类、保费是否合理、对保险的认识和收入四个因素对农户参与农业保险意愿的影响显著,并提出增加农业保险的种类、给予财政补贴、加强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识等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日本的农业保险模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状况,农业保险市场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短缺并存的现象。通过具体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农业保险的保费较高与赔付率较高,根源在于缺乏良好的政策支持。通过研究美国、日本农业保险的成功经营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应对措施:构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体系,同时加强制度创新,以尽快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发挥对农业的保障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年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惨重。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的坚强后盾,越来越引起了国家的重视,面对农业保险的萎缩,建立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十分必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明确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2)探讨造成我国农业保险持续萎缩的原因;(3)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辽宁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等方法,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及投保产量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收入、农业灾害、耕地面积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及投保产量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性支出不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决策,但是影响农户投保产量的高低;农户风险偏好、负债与农户参保决策及投保产量均为负相关关系;家庭资产数值越高,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概率越低,但是家庭资产对投保产量不产生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接受新的规避农业风险的手段,这类农户越倾向于参与农业保险;除此之外,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程度也是投保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河南省1025名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农业风险预期、亲朋邻居投保情况、保费补贴水平对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户主性别、耕地面积对其农业保险需求意愿没有明显影响.最后,提出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提升农户农业保险投保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年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惨重.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的坚强后盾,越来越引起了国家的重视,面对农业保险的萎缩,建立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十分必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明确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2)探讨造成我国农业保险持续萎缩的原因;(3)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存在较严重的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采用2015-2016年北方6省12县种植业保险的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误,系统考察了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受排斥农户与未受排斥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为6%左右。考虑异质性后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未受排斥的年轻农户和规模扩大型农户农业收入增长明显。此外,相较于高受灾农户,未受排斥的低受灾农户因为受灾和补偿概率较低,农业保费成为农业额外成本从而降低了收入。提出应持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降低农村农业保险排斥,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防风险、稳收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稳定效用是政府大力扶持农业保险发展的目的,也是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利用微观数据从农户层面对生猪保险的稳定效应研究表明,在“保成本”的保障水平下,生猪保险对农户的收入波动并没有起到显著的稳定作用。这不仅对农户持续参保意愿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究其原因,生猪保险的低保障水平和理赔模式导致保险赔款难以有效补偿农户遭受的损失。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高保障水平的足额保险情况下,生猪保险能显著发挥稳定农业收入的作用。因此,提高保障水平、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是今后我国农业保险不断完善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提供保障的农业保险只能实行政策性经营,主要原因有: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风险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该保险市场也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农业保险市场供需不足而导致农业保险商品难以商品化。因此,结合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WTO等国际协议的相关规定和中国的实际国情,我国应采用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多元化组织模式,并开展多样化的农业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7.
西部贫困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农民作为风险规避者,一方面抵御农业风险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又对农业保险持谨慎态度。针对西部贫困地区的这种现状,农业保险市场要有效运转,必须通过政府和保险公司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江苏省淮安市431户农户的支付意愿数据,通过T0bit模型检验了对政府公信度、保险认知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于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支付意愿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农户对政府公信度会愿意支付更高的保费,而对于保险的不同认知会对支付意愿带来不同的影响方向,参加过农业保险的农户会愿意支付更高的保费,但遭受过灾害而没有得到赔偿的农户则支付意愿较低.  相似文献   

19.
高效种植农业保险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施行的有效配套措施。基于江苏省598户农户调研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并采用T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处于"一般"水平,具有较大优化空间。农户对保险条款、保险责任、勘察定损速度满意度较高,对参保理赔手续、农险网点距离和险种多样性评价一般。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的保费、保障能力和大灾应对能力在农户中反映较差。此外,农户身份、农业生产依赖程度和区位条件是影响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必须简化参保程序,创新理赔手段,开发多元高效种植农险产品,强化受灾弥补能力,注重不同地区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保险代理人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影响保险代理人行为的主要因素为保险代理人工作的外部环境(包括保险公司提供的外在工作条件和保险业宏观环境)、保险代理人激励制度、保险代理人监管制度等。为此,保险公司在日常经营和管理方面要做到:适度提高保险代理人的佣金率;根据市场的情况规定合适的基本业务量,对超过基本业务量的部分应给予奖励;提高保险代理人的违规行为处罚罚金,使我国保险市场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