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学生的自信信心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力争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实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中,教师既是师者,又是学生;既是长者,又是朋友;既是主持人,又是参与者.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变化着的.  相似文献   

2.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听障学生学习、生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条件。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关注教育教学的同时,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让每个听障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何为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以“立德”为核心,以“树人”为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更要培养学生成人;学校要以育德为首,注重学生道德教育;教师要以身为范,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品行,达到育人树人成人的教育目的。因此,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普通教师如何贯彻实践“立德树人”这一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我深深地意识到:一所学校要发展,师资是关键;学校要打造品牌,教师是关键。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我一直思考这样的话题;如何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如何帮助教师在自我实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何在帮助教师的自我实现中推动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在我校“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办学理念下,我校的治校方略确定为“为成就每一位教师的未来服务。”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
  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就不能离开“关注”二字。“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不能忽略没一个孩子。每一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尊严。所以,在课堂上关注没一个学生,让没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和表演的舞台,这本身就是教育的前提。第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感觉愉悦的地方,而不能够当作刑场。学生如果把课堂当作刑场,一句话都不敢说,这还能算是语文课堂吗?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这一切必须由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引导他们,将心比心,有了对学生的关注加关爱,学生才会喜欢上这门学科,也才能在课堂之上畅所欲言,才能成为课堂的主角。第三,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逐渐体会到怎样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课堂学生活动设计,要树立一种理念“突出学生,淡化自己”;关注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观念,在课堂学习中,突出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学生活动设计的基础是关注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梁占朋 《决策探索》2009,(20):80-80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他是一位有理念的校长,要把教师和学生培养成为“完整的人”。他一直认为,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要让每一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要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东升 《科学咨询》2010,(14):18-18
学生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他们是涌动着无限活力和潜能的生命体,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生命体,我们的教育才能倍感温馨、雅致,沁人心脾,才能以真情呵护成长的懵懂,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本真。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育教学任务,让学生感觉不是在桎梏般的“教规”下被动学习,不仅要体现出教师真切的情、真心的爱,更要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巧设妙思,诲人无痕,让学生徜徉于始终的人情关怀之中,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求知、探索、创造。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教”,而较少地“关注学”,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新课改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语文是发展学生情思的学科,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增强语文课堂活力就需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本文将结合新课改语文教学理念和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高效语文课堂的建构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咨询》2008,(20):F0002-F0002,F0003
自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一直倍受教育界关注,让每一堂课成为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2004年以来,綦江县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普遍形成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课堂,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学校安全工作具有“三高三多”的特点:人群高密度,社会高关注,监管高难度;会议多,检查多,文件多。基层安全工作者“忙-茫-盲”,忙于应付,迷茫而无所适从,最终陷入盲区。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出特色和亮点更是艰难。但万事万物皆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抓安全工作亦如此。学校安全,学生是重点;学生安全,教育是关键。而对学生进行教育,重在“攻心”。安全意识由外在的要他安全转化为每一个学生内在的对安全的需求,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安全工作才会轻松而有序。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攻心”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课堂45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要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明显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便于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那么,在数学自助学堂中,如何提出有效问题,使所提问题多一些思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声势浩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贵州省赤水市已经推行了三年,这三年里,广大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师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方面都作了可贵的探索。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是在寻求“教育的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1、“课程改革”要实现的“教育理想”是: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把这个“教育理想”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我们这三年的改革做得还很不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失败的”和“很不够的”,“失败的”和“很不够的”改革还…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蕴涵着多种文化,是提升学生生活能力的一种需求。体育老师要改变观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为真正实现“卓越课堂”,提升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记得在课程改革刚开始时,有位前辈曾经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学生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于是,作为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让学生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苦思良久,我认为,让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时光,这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追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充分享受课堂时光呢?我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个性拥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构建有效课堂,必须严格遵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做到“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四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细节、关注生成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是学生的“心灵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班主任的工作要求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个性心理层面.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更是班主任的天职,为此班主任可能要“额外”付出很多,但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有时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那么面对新时期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新要求,如何当好班主任就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上师范学专业课时我也特别记住了“学生有向师性”。我清楚地知道只有学习孩子喜欢老师,信任老师时,我们的一言一行才会成为学生的楷模。教育要让学生亲近老师,作为老师则要用心换取学生的真心。我认为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时时处处设身处地想孩子们所想,时时刻刻记着为孩子们解决实际的困难,这是老师的责任。学生的每一句话语、每一次欢笑、每一次哭泣、每一声叹息、每一次皱眉……作为老师,以一颗敏感、敏锐和细腻的心,去捕捉、去亲近、去温暖、去回应,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蓬勃生机,充满无限活力,让他们相信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事情,我们的心永远和他在一起,我们会与他一起关注生命成长中的种种困难,一起承担生命中的各种艰难与沉重,一起分享生命成长中的幸福和尊严。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在学校中,校长是关键,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灵魂。在全面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在呼唤新型校长。那么什么样的校长才是新型校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