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教育要先教育学生有感恩之情,然后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感恩教育中,我们必须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联动起来,让教育形成合力,要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授业解惑之情,回报国家的培养之爱。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探讨了职业高中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为了纠正、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而采取的教育与管理模式,主要从教师的示范作用、感恩教育、自信教育、挫折教育等角度阐述了纠正、改善职业高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塑造和提高他们品德修养,使他们在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素质,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3.
黄兴艳 《科学咨询》2009,(22):80-80
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中高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以学生社会和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学生生存技能基础的一门课程。怎样才能让品德课散发出育人的魅力?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我们代代相传的名言俗语。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1]。对于感恩意识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怎样将感恩教育应用与德育教育中,本文从支持系统、认知干预、融入教学、重视细节管理、实践中巩固和升华等方面予以探讨,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施恩。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职业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为了帮助、改善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而采取的教育与管理模式,主要从培养感恩之心、上进之心、宽容之心和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这“三心二意”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使他们在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素质,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中高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以学生社会和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学生生存技能基础的一门课程.怎样才能让品德课散发出育人的魅力?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养成良好品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历史、地理、品德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邹品梅 《科学咨询》2008,(20):65-65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中,我准备了一些表现母爱亲情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再配上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后,很多孩子看后都泪流满面,我就趁机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结果那堂课效果出奇的好,孩子们的课后练习作文大多写得真挚感人,那段时间家长反馈的信息说学生在家里很董事,变得对母亲体贴而孝顺.我由此事件后就深有感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不仅只教给孩子知识和能力,还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们进行美好情感的教育,特别是现在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更应该让他们懂得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感恩.那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意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缺失,应引起广泛关注.感恩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感恩意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恩行动,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感恩的心".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的是一群群残疾孩子,更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每一个残疾孩子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1.
感恩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德育应重视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并引导学生培养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大学生成为知恩图报、能自觉担负责任和义务的全面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知的目的在于行,激发道德行为作为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我们代代相传的名言俗语。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1]。对于感恩意识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怎样将感恩教育应用与德育教育中,本文从支持系统、认知干预、融入教学、重视细节管理、实践中巩固和升华等方面予以探讨,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施恩。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优良的品德是从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中逐渐树立起来的。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是学校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杨宁 《科学咨询》2008,(10):93-93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综合课.它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历史、文化、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教育观念,更具有培养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它与其它学科一样,共同承担着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品德生活课教学中,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贴近生活,让学生能真正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生活中实践呢?我想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社会,就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品德与社会》学科,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一、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品德与社会》课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对我们教师来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在人生的经历中,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单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然而,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日渐为世人所遗忘。尤其是现在的青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起塑造学生灵魂,使学生明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使命。然而,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面临诸多困难,教学落实到位不佳,影响学生的成长。要想解决存在的问题,需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并且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把学生的品德教育落到实处,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9.
张静 《科学咨询》2015,(4):16-17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养成良好品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历史、地理、品德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