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核心能力水平是中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的基本能力,也是中职院校未来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中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院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改变教育观念,确定职业定向;优化教师结构,构建“双师型”队伍;设置恰当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投入,建设实训基地;实行产学研结合,走校企合作道路。  相似文献   

2.
现在用人单位大多选择了普通专科生或本科毕业生.这些变化进一步说明中职学校的发展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淡化技术员类人才和技术工人类人才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的增加,而职业教育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资源的重要部分,应该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是以职业技术培养为主,忽视了图书馆的重要作用,中职学校不重视图书馆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这直接影响着中职学校学生的素养。本文探讨了图书馆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中职学校图书馆为学生服务的具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探究他们的情感心理偏差及矫正,是中职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技术人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探究他们的情感心理偏差及矫正,是中职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技术人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曹雄琦 《科学咨询》2023,(9):165-167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多个行业中应用成效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该项技术的应用,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随之增加。中职学校主要以教授学生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教师应该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教学改革创新力度,培养出更多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要结合计算机技术专业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开发特色化的教育体系,加大教学模式改革力度,注重中职学校就业教育的导向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职业化教育特色,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为此,本文立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背景,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展开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学校之中十分关键的一门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个行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给中职学校机电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阶段,传统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机电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所以中职学校需要改善机电专业教学模式,尝试将现代学徒制与专业教育融合,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更多综合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职会计专业作为培养会计行业人才的一个起点,在新时期践行终身教育观十分必要.这就要求中职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教育观,教学生学会学习;中职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教育立交桥和完善社会培训,满足中职生终身学习的需求,以培养更多更好适应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王艳 《经营管理者》2013,(7X):359-359
在科技高度发达和社会分工高度细化的今天,对于以培养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为目的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找到一种能适应新形式需求的高效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我们中职学校专业课的普遍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模式基本能适应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教育方针,但在专业知识连接性、增强各学科间联系等方面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因此迫切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达成中职教育的目标。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很好的解决了任务驱动法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值得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进行推广和示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寻找最适合当地石雕石刻企业发展、培养企业后备员工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中职学校培养合格技术工人找出路。本文分析了现今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找到了适应社会发展、企业动向、中职学生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并且完善其他中职学校流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制定最合适本校石雕石刻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使本校石雕石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实现校企共赢状态。  相似文献   

11.
余瀛 《科学咨询》2009,(10):13-13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就业教育,因此行业的需求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最终追求。我们的学科教学目的就不再是理论体系或者专业技能体系的要求,而是职业素质的提高或者说是就业岗位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学生自身的素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变化而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则是:以“工作过程需求”为课程设置的原则,以“岗位需求”为学科教学的目的,以学生“个体特长”为培养方向,以适应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为最终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根据职高生的基础现状和当今社会的用人需求,以及社会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要求,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认清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中职学校只有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各种能力的需求,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急需的人才,进而获得本专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在对会计人才需求调查的分析基础之上,从招生、教学、就业三方面,提出了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我国中职会计教育的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的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就业教育,因此行业的需求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最终追求.我们的学科教学目的就不再是理论体系或荇专业技能体系的要求,而是职业素质的提高或者说是就业岗位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颐及现阶段中职学生自身的素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变化而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则是:以"工作过程需求"为课程设置的原则,以"岗位需求"为学科教学的目的,以学生"个体特长"为培养方向,以适应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为最终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为了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中职学校得到了大力发展。而中职学校学生生源复杂,主要来自中考及高考失败的学生,农村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已经在社会上工作过的社会人员。大多数学生学习无动力,学习、生活、成长均呈消极状态。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真正达到深化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业有成,真正为国家培育出拥有积极心态的高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物流产业已经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现代物流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物流产业在重庆起步较晚,人才资源十分缺乏,与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重庆市中职类学校开设的物流专业,与物流业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目前的差距在哪儿?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发展和完善中职物流专业,才能更快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流技能型人才呢?  相似文献   

17.
黄军梅  王冰 《经营管理者》2013,(25):355-355
物流在当代社会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这就促使其产业的发展变得十分的迅速,由此可见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物流人才是备受欢迎的,这也就需要各类职业学校必须要根据社会物流市场的需要而定向培养出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而这种新型的培养方式就是"理论和实践一体教学"模式。现阶段中职教育正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力军,它从社会物流管理的实际需求角度对中等职业物流管理人才做出了综合的培养,使得物流市场涌现出了一批又批的优秀物流管理的中职毕业生,他们作为新兴物流管理市场的新军也正在对这种教育培养模式进行长期的实践检验,以便学校及时的调整培养人才的方案。中职学校通过对物流教育模式的改变以及对其进行初探,最终促使新时代的物流管理市场变得更加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导致学校与社会脱节、学生和企业脱轨,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很快融入社会、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需要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真正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针对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校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个人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力决定命运,能力决定机会,能力决定未来。个人的能力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存在于一切职业中,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中职学校学生在进校初期,就开始通过开发和培养,逐步形成这一能力,为他们提供最广泛的从业机会和终身发展基础,同时满足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也有助于中职学校实现培育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