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后现代叙事策略在文艺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元叙事原则的解构和颠覆,后现代文化表征在当代影视作品中最突出的表现是2006年首播的80级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解构经典、颠覆传统,通过拼贴,体现出后现代作品的虚无性,是该剧最为突出的表述特征。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叙事策略在文艺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元叙事原则的解构和颠覆,后现代文化表征在当代影视作品中最突出的表现是2006年首播的80集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解构经典、颠覆传统,在狂欢中体现出后现代作品的虚无性,是该剧最为突出的表述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修辞学视角考察“80后”写作,对“80后”写手的作品的语言特色、人物选择及其成书和售书包装过程等修辞行为的分析,不仅可以有效揭示他们的创作特色、写作动机和写作目的,而且对深入解读“80后”写作事件及其这一事件的当代文化意义等方面,亦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在台湾当代诗的后现代文化思潮中,后现代的“后”同时具备“现代主义之后”及“对现代主义的反动”两种意涵。居于台湾“主流”位置的后现代论述,恒以简化的标签横扫文学界与文化界,昌言文类泯灭、意义崩解、游戏当道、解构至上,造成1980年代之后,文学创作者向边缘靠拢的风潮。权宜性的“后”字,极贴切地表述了后现代思维中的解构精神:既解构外于自我的一切,也趋向自我消解。台湾现代诗界对于后现代状况的发生与取名的意见大致可分为两派。不赞成或不喜欢后现代艺术表现的学者、炒作或消费后现代主义的评论者、及从文化角度研究后现代的学者除外,对于后现代思想的论述意见也有分岐明显的两派。通过探讨理论演绎后的台湾后现代论述轮廓,从时间上与美学上的后现代意涵,可把握台湾现代诗坛理解中的后现代诗特质,追溯历史发展中的各种派别与意见.进而讨论奚密、廖炳惠、简政珍对后现代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詹姆逊以“空间逻辑”来建构后现代文化理论体系,从“空间”维度思考后现代的历史分期问题。在对一系列后现代征象的认识上,他认为影像文化的流行是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从主体、历史等角度分别展开论述。在对零散、破碎的后现代文化景观分析之后,他提出了“认知绘图美学”的方案以试图解决后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以解构、颠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经历了革命性的剧变。在西方社会与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社会阶段之际,其文化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此时,人们开始频繁使用“后现代”一词概括和评价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后现代有关的思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让-弗.利奥塔是西方后现代理论发轫之初最重要的理论奠基人之一,他重新思考西方的思想传统,对其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用“后现代”命名。他的后现代思想论述了后现代状况的多个方面,其观点在后现代思想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两莫”作品中的外表之丑、自然之丑、语言之丑和意象之丑探讨人物的人生之丑和人性之丑,并最终指出历史之丑是一切丑陋的根源。审丑的目的在于:认识丑——改变丑——通向美。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来,“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在西方知识界可谓最时髦的用语之一。有所谓后现代艺术、后现代文学、后现代文化、后现代社会、后现代政治、后现代管理、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电视,甚至还有所谓后现代爱情等等。同样,在西方哲学界也出现了“后现代哲学”。那么,何谓后现代哲学呢?它与传统现代哲学有什么区别?这些即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艺术继续并超越于现代艺术而兴起。它以多变和新导而引人注目。后现代主义追求纯粹客观性的美感个性,它更多 视线投向审美客体方面,追求“无感情”,“无个性”为内涵的所谓“极端客观性”;后现代艺术对生活的关注和远离生活的矛盾二重性;后现代艺术带东方特征的空无、无界限境界的审美意向;后现代艺术作品充分地估计、认识到了参观者的创造性,创作中引入观众的参与,或者每个参观者都成了作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后现代艺术关注人的因素,注重特定的历史文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叙事》一书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后现代性”的,所谓“后现代性”也就是“现在进行式”的动词时态性.书中涉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特别引起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市场机制建立,商业主义文化如潮水浸淫各个领域,政治、经济与文化处于多边作用的结构关系中产生新变,作为社会症候表征的文化艺术领域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蜕变。此时,中国文坛和影视圈分别出现了"晚生代"作家群和"第六代"导演群。"晚生代"作家无论从写作姿态、作品内容、语言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明显地受到影视的影响。虽然"第六代"导演们的作品极少改编自文学,但他们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文学元素,注重电影语言的修辞化,注重文学叙事技巧等等都表露出浓郁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2.
汉赋“讽谏”说影响深远,本文梳理了汉代“讽谏”说的产生及流变,并指出汉代不同于“讽谏”的弱势赋学观点存在。汉代除典型受推崇的大赋之外,还有风格多样的宫廷作家赋作及源于下层文人的民间赋,而汉赋内容、风格的这种丰富性往往被忽视。民间赋创作在东汉末年应该是繁盛的,并且对文人赋的创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跨掉的一代"这场运动及其文学作家和作品对于国内部分青年读者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恐怕还是文学作品的中文译本太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这场运动及作家和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以便让国内青年读者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学作品艺术价值载体的文学语言,其区别于日常生活语言及其他文体文本语言之处在于文学作品作家们在语言使用上的艺术性及创造性。前景化是文学作品作家们借以突出其思想并创造出文学作品某种特殊的艺术和美学效果的基本方法。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作家们通过偏离语言使用规范而使某些东西凸显出了,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本文系统论述了文学语言前景化及偏离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了前景化与突出及反常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若干实例,展示了文学语言中前景化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海外华人作家最重要的精神栖息地和生存方式,他们以对传统语义符号的现代转换和对汉语释义方式、表达方式的探索求得自身异域的生存时,也参加了民族话语的重建,而华人新生代对汉语"纯正性"的追求,新移民作家的中文混杂化,作为他们回报母语滋养的生命形式,反映出母语在迁徙中与作家创作互动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文学奖是国际最高文学奖。百年来 ,中国籍本土作家一直未获此殊荣 ,原因是复杂的。就目前情况而言 ,中国人要荣获该奖并非遥远 ,更非无可能。因为 ,外部环境已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内部环境也比较好。当下 ,语言屏障是横亘在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之间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英语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语言,特别是文学语言,存在着丰富的、可以达到不同修辞目的的色彩语汇。基本色彩词语,由于演变过程中差异现象的存在,在不同语言文化系统中,其数量也不同。许多英美作家通过运用色彩词语,渲染气氛,点缀景物,使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国外关于基本色彩词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文化研究以及语言普遍规律的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该文结合实例,阐述了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何赏析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修辞效果,探索作家们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从叙事语言、叙事手段、叙事风格三方面的全新视角切入来审视先锋小说,其叙事特色如下:先锋派作家在叙事语言方面大量使用“像……”的比喻结构,反讽性的修辞,并积极探索语言自身的表达功能。在叙事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主体叙述、性爱叙述以及个人化经验的表达。先锋派作家在叙事风格方面的探索走得比较远。许多作品不仅主题多元化,题材多样化,而且呈现出苍凉的后悲剧风格。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生活和生命的声音,语言是人存在的寓所,语境是人在这个寓所中为自己布置的房间,质言之,人的存在就是语境的存在。作家的创作,其实就是大大小小,形形色色语境的创造。因此,优秀的作家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把生命形式的统一性、运动性、节奏性和生长性等特征融注在语境创造之中,使其富有强烈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