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王燕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62-63,70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了一个"地球村".麦克卢汉的预言在互联网崛起的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他奇特的媒介理论如:"冷、热媒介"、"媒介即是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等都给人以震撼.但也因此使他成为学术界最具有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速度"是麦克卢汉在论述电子媒介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他对速度的分析是依据时空框架,由此提出一系列关于电子媒介的精彩论断。但麦克卢汉所理解的时空仅仅是康德意义上的感性直观的方式,而不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人的存在方式,因此他的精彩论断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这在后现代地理学家那儿得到克服。把时空理解为社会时空,以此为框架分析电子媒介的速度对社会的影响,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如前面两篇文章所指出的那样,研究范式及对麦克卢汉思想与其时代深层关系判断上的偏差成为制约国内麦克卢汉研究走向深入的瓶颈,从而形成了一种将麦克卢汉非历史化的研究倾向,即把麦克卢汉视为一个不仅对其所生活时代的媒介现象作出深刻分析的大师,同时是一位准确预言了其身后所发生的网络时 相似文献
5.
麦克卢汉的命题“媒介即信息”意味着一种为电子媒介所标志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它教导我们,其一,媒介的本质就是其后果;其二,此后果的发生方式是通过人的感觉;其三,如果说文学以感觉为务,那么媒介研究就应该成为文学研究.麦克卢汉读到了庄子“抱瓮出灌”的故事,但这则故事主要是支持他媒介研究的“后果范式”,而对于媒介后果的发生特点即整体性和感性的支持,虽不能说绝无,然毕竟十分稀薄,需要拐弯抹角的阐释.其实,庄子对于技术的整体性和感性有大量的直接的论述,惜麦克卢汉未能寓目.麦克卢汉后来遇到了老子,但仍然是飘忽的“神遇”,而未能彻底坐实于文本层面.麦克卢汉与道家,或扩大而言与中国文化的对话,需要我们的重新建构,在此建构中庶祈开拓出中国媒介生态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众所周知,麦克卢汉以其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而名噪一时,其有关媒介的观点不仅在英语学界,而且在法语学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让·鲍德里亚这位后现代主义的教父就曾被称为法国的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去世后,理论声誉一度中断。只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7.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对当代传播学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麦氏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脉络可以归结为三点:其一,在剑桥大学学得了新批评的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认为"词语不会静止不动",作品存在于语境之中。其二,在威斯康星大学任教时,"为了自己的生存"研究流行文化,将广告、报纸、流行小说带入他的文学课堂,由此将研究领域拓宽到大众媒介。其三,返回加拿大任教后,探索他"感知"的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将自己对媒介的主观感受作为研究依据,形成了一系列独创的观点。他的"媒介即是讯息"、"地球村"、"冷媒介与热媒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等理论,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1993年6月,经过多年的延宕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一书的中文第一版终于面世。此后,相关研究陆续出现。反观近20年来国内学界谈不上非常多的麦克卢汉研究成果,我们发现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模 相似文献
9.
媒介生态学渊源有自,其传统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传播与技术革命中不断融合更新,并逐渐在21世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麦克卢汉的贡献表征了它的最初成就,并成为这一学术领域的基础和中心.另两位深受麦克卢汉思想影响的重量级人物是沃尔特·昂和尼尔·波兹曼.前者认为,电子媒介环境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互联文化和生态时代;而后者则提出了“把媒介作为环境研究”这一媒介生态学的概念和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人类的洞察力、理解力、感觉与价值观等问题.可以说,麦克卢汉留下了一个内容充实、范围广阔的研究领域,他所提出的问题是媒介出态学中最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出身文学而从事传播学研究的麦克卢汉,同时关注文学和艺术。在考察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艺术危机后,他提出,艺术的危机至少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文字的出现和印刷技术的发明,带来口传艺术样式的危机;第二次是电子时代的出现,带来印刷文化以及与之相应的艺术样式的危机。与同时代的很多学者对艺术危机持悲观态度不同,麦克卢汉认为,艺术形式的变迁是媒介更替的必然结果。在电子时代,虽然传统艺术样式走向黄昏,但将会产生新的艺术样式,并有助于人们与新媒介塑造的新环境建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作为政策体制外的一种社会力量,其对政府政策行为的合理性、公共性、有效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众传媒所提供的真实与有广度、深度的信息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供条件,媒介对民众接近的便捷性和大众使用媒介的有效性使得民众参与政策行为过程成为现实,政策的民主性与公共性一定程度得以实现;大众传媒将有新闻价值的个人“问题”引向公众议程,以聚合公众意见影响政府决策议程,使分散的、潜在的社会意愿和要求转化为明确、集中的政策要求;政策方案优化的目标是政策的公共性、可行性,大众传媒通过提供公开与充分辩论的公共平台促成这一目标;政策执行是政策系统过程的核心环节,以舆论监督为主要形式的新闻价值追求使得大众媒介对政策的执行情况与政策绩效能够进行客观地报道,为政策的修补或终止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温兆海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9,26(2):52-56
朝鲜诗人李尚迪与道光时期诗人仪克中相识于1831年,两人有相同的学门背景和志趣爱好,通过诗歌与书画交流,两人建立了深厚友情,为中朝两国的文人交流叙写了一段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14.
媒介中的课艺:一个变革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历史解读——以早期《学生杂志》(1914-1918)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的近代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着近现代中国教育观念、内容、制度等的巨大变革,中国近代的传播媒介也有了惊人的发展,并出现了大量以中小学学生为读者对象的学生杂志,其中尤以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学生杂志>办刊时间最长.该杂志早期发表的诸多学生练习和习作,既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中国教育史保存了当时曾经存在过的那些生动的课艺内容,展示了一代学生的集体性格与精神世界,同时它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整个社会和教育变革、发展的一份生动、别致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5.
江健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84-86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共产党夺取领导权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在改革开放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大众传媒正以一种积极的、有号召力的心态和力量维系着中国政府领导权的地位,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并以此来推动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李会欣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1,(5):40-43
本文从大众传媒的一般逻辑入手,分析大众传媒对美国政党政治所造成的冲击。在传媒的冲击下,美国政党政治走向衰落,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下降,而大众传媒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欲控制美国政党政治的衰势,政党必须适应媒体时代的要求,协调好自身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鲍照是刘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山水诗人.鲍照的山水诗现存50余首,其数量之多,居先唐诗人之最.就其题材言,鲍照的山水诗大致可分为庐山诗、都邑诗、长江诗、游宴诗四类,而风格深秀幽奇,描写精雕细刻,语言平实顺畅,则为其表现在艺术上的总的特点.因此.无论就其艺术抑或审美言,鲍照的山水诗,不仅可与谢灵运、谢胱的同类诗媲美,而且还对先唐山水诗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特点入手,分析大众传播媒介的体育传播对农民参与体育态度与行为、农民与体育活动之间的社会距离、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社会覆盖面、农民体育娱乐与生活方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显示了大众传播媒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农村领域、在促进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过程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吴绍釚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3,20(3):57-63
屈原与金时习分别是中国和韩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两人虽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 ,但他们都处于各自国家最黑暗的时代 ,都有高洁的人格。屈原楚骚“惊采绝艳 ,难与能比” ,而金时习崇屈学骚 ,自铸伟辞 ,其学骚之作是历史上中韩文化有机交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