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哲学界有学者提出这样一种观点: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一种以实践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也不能被容纳于传统的唯物论和唯心论派别对立的模式”,它是“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越”。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因而有必要对它作一番评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变革的实质,恰恰就在于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越”①,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持“超越”论的学者认为,“唯物论和唯心论作为相反观点,是从两极去说明 世界本原、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关系等问题的。”这种“两极对立的观点都只 能说明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说明全部问题,”“都不能合理解决二者的统一问题”,而“超越唯物论唯心论的对立,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引起哲学发土革命性变革的实质所在。” ②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对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原则和看待一切问题的思维逻辑。同时,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对传统主体概念的否定与解构,超越了传统哲学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实现了主客同一。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以实践这一本体的中介为基础,超越了传统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40多年和世界上7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总结并提炼出来。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很需要从社会主义辩证法上进行研究和概括。在这些问题上有很多经验教训,也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辩证法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一、社会主义时期的唯物论和唯心论问题物质和精神、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及其发展变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样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属性、发展、性质和方向,而且它不仅是个理论性问题,也是个实践性和政策性的问题,亟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的思想也起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社会主义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深入人心,唯心主义则全面失败,彻底的破产。与马克思主义宇宙观针锋相对的已不仅仅是唯心主义,还有形而上学的对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否只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呢?就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讨论。我们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不只是一个,应当是两个。首先,从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来看,并没有包括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何者第一性的问题,这把唯物论和唯心论划清了界限。另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存在人的生命本性研究维度的缺失.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割裂了人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实现对人与世界的真实理解.马克思从人的自身根源,以否定性统一的"实践观点"去理解人及其对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符合"人之本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变革了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的极端化理解模式,实现了在传统哲学理论中割裂的人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的此种变革,也是当代中国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存在人的生命本性研究维度的缺失。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割裂了人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实现对人与世界的真实理解。马克思从人的自身根源,以否定性统一的“实践观点”去理解人及其对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符合“人之本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变革了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的极端化理解模式,实现了在传统哲学理论中割裂的人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的此种变革,也是当代中国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释是一种知识论路径的解释,这种解释遮蔽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思维变革的真正意蕴,只有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路径才能深切领悟其当代性意义;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知识论哲学思维的内部对立,马克思走出了知识论的思维路径,也就走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僵死对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新”,就在于它拆除了一切近代哲学出发的前提,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同质性之根本所在。   相似文献   

9.
研究唯物论史,传统上把辩证唯物主义产生以前的西方唯物主义,区分为古代的素朴唯物论和近代的机械唯物论两种历史形态。这种划分的根据是人类认识史上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但是,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最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构成哲学发展史的首要内容。一般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这一对矛盾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变换一个角度,即从哲学两条路线斗争方面来考察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够得出与传统看法不同的结论。 一、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一瞥 在西方,哲学是从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命题开始的。这一命题同时也就开创了从感性直观所把握的事物和现象中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认识史上,出现过唯心论的认识论,又产生过旧唯物论的反映论。从认识论的全体上说,旧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错误的,但又各有片面的真理。但是,在认识论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一个传统的模式,认为任何认识论,不属于唯物论的反映论,就属于唯心论的认识论。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划分是评价认识论本质和意义的主要标准,一般说来,唯物论的反映论总是代表正确、进步,而唯心论的认识论总是意味着错误、反动。近几年,在哲学界又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归结为旧唯物论的反映论并以此为理由直接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难。另一些人则因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认识中主体因素日益突出而过分夸大认识中的主体因素,离开唯物论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开历史的倒车,又回到以抽象地发展认识的能动性为特征的唯心论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1.
阿尔都塞生命的最后10年,虽然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但理论思维一直没有停止,他借助于对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和《论李维》的分析,提出了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思想,指出这种唯物主义传统,在历史上一直被忽视了,直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种唯物主义的意义才完全显露出来,它超越了以往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无神论教育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和“四化”建设中需要加以认真总结和探索的问题之一。本文就这一问题的意义和方法,结合新疆的实际谈几点看法。一、进行无神论教育的意义 (一)进行无神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彻底的唯物论,因而也必然是最彻底的无神论,它和宗教唯心论是根本对立的,也是在和宗教唯心主义作斗争中发展而来的。这就告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就必须宣  相似文献   

13.
由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已流传了半个多世纪,它(尤其是它的创始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但是这股思潮从它的发展上来看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根本对立的方面。这些对立最突出的体现在哲学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哲学。如果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某些哲学概念来看,似乎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理解。有的人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认为西方马克恩主义者的哲学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和发展。但是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内容,从系统观的角度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意相距甚远,因为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一种“因素”哲学,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对立,实质上是历史科学与精神科学的对立,而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唯物辩证法与作为精神科学的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实质上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从"生产一般"的抽象出发,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资本"这个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这不仅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实践特征,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5.
时代发展要求哲学必须与时俱进,这不仅反映在内容上,更反映在基本内核——哲学根本思维方式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是实践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内在蕴涵着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辩证的思维方式、没有固定模式的思维方式。深入理解和体会这三种思维方式在现实中的导向作用,对于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实践。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引起哲学观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实践观与本体现根本对立,它把哲学的追求和旨趣从永恒不变的形上本体引向人生活于其中的关系世界和意义世界。实践本体论只想用“实践本体”代替“物质本体”,而不想从根本上改变本体论思考世界的方式。这就是它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本体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是其表达。它是在对近代哲学中唯心论和旧唯物论、德国的“自我意识”哲学的扬弃中产生的。劳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客观现实性、客观实在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合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研究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正本清源"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敦华 《学术研究》2006,12(3):14-22
本文分析了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关系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正本清源”的方案,即,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根本,厘清这些根本思想的历史根源。本文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是马克思的新唯物论、人本主义和自由解放理论的观点,并初步表明这些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显性的和隐性的来源,指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能人本主义化——答丛大川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经撰写过《评“超越哲学”》一文,用以同主张走“第三条哲学路线”,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说成是“对唯物论和唯心论对立的超越”的观点,进行商榷。随即,丛大川同志著文为这种观点辩护,说这种观点体现了“新世界观的本性”,说我“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本性”(上述两文分别载《人文杂志》1990年第2期和第4期;后引丛文不注)。在我看来,丛大川同志所说的“新世界观的本性”,是人本主义的。对于这种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本主义化的见解,我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0.
哲学史上有关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指黑格尔的思辨思维方式哲学和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哲学.黑格尔的思辨哲学通过"概念"逻辑的发展使"思维和存在"在对立中达到了统一,但这种统一只是抽象的,脱离人的存在本质,是唯心主义的同一.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哲学恰恰看到了黑格尔思辨哲学及其以前旧哲学总是忽视人的存在及其发展,使哲学走入寻求终极"本体"并用外在力量说明世界的误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就在于: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事物、现实和人本身,把包括哲学认识在内的一切意识形式看做是历史的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