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关汉卿的杂剧和散曲中,有许多都涉及到科举和功名问题。在其杂剧中,关汉卿对科举功名表现了肯定的态度,并表现出三个共同的特点:文士通过科考获取功名,改变命运;这些文士都是作者同情和肯定的对象;他们获取功名易如反掌。在其散曲中,关汉卿则以任性适意、笑傲功名的方式表明了远弃科举的态度,并着意强调自己的浪子风流。这两种态度貌似不同,其实都是不满现实又强自宽解心态的反映。关汉卿的这类作品共同反映了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复杂的功名心态。  相似文献   

2.
当我把目光投向外国文学女性形象园地时,我既看到神象背后的阴影,也看到优雅笑容里的忧伤,还看到低垂的眼帘里掩饰不住的幻想与渴望,我看到了一个个来不及盛放就凋谢的灵魂,看到她们短暂的欢乐和无尽的忍耐,她们共同筑造了一个丰富的女性生活世界,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人类的女性理想。这是一块敏感而纤丽的厨地。 本文拟从古希腊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四个高峰期的文学中,比较探讨这块园地中的女性形象的演变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有关科举的描写不是《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但却是其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书中与科举有关的人物形象的分类考察 ,从贾政与贾宝玉、甄士隐与贾雨村及其他相关人物的对比分析中探讨了曹雪芹的科举仕途观、人才观 :曹雪芹通过宝玉、黛玉等人物形象体现了自己对科举仕途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4.
张洪海 《东岳论丛》2011,32(5):71-75
经书的评点、八股文体、八股文选评、高头讲章、衬解体例等等这些与科举应试制度密切相关的因素,都对明清两代《诗经》的接受产生过大的影响。一方面催生了《诗经》文学性评点这种《诗经》学上的新的批评方式,一方面也影响了批评内容本身。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将有助于理清《诗经》在明清两代的接受情形及其对于传统文化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言"中的科举小说与其他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首先,这些故事大肆渲染主人公的苦难经历;其次成功过程很讲究传奇性,强调偶然性;再次,作者抨击科场中的不良风气,尤其是贱老爱少。另外,小说很少叙写爱情,主要强调忠贞等女德,呈现出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  相似文献   

6.
《夷坚志》中有不少科举梦兆故事的记载,对于揭开宋代士子心态和社会现实具有特殊价值。科举梦兆的内容多是试题、报榜人、科名、登第时间、因果报应等与科举密切相关的事物,并对士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发生人群、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科举梦兆呈现出集中的特点。作为科举社会的产物,科举梦兆表现了士子在科场沉浮中的复杂心态,是宋代"科名前定论"的重要阐释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牡丹亭》是一曲“情”的颂歌,它所礼赞的“至情”、“梦情”是对礼教社会的决绝反抗。作者没有给杜丽娘所体现的“情”设置具体的对立面,她的青春觉醒也并非是自觉地以情抗理,惟其如此,更说明礼教统治的严酷。杜宝、柳梦梅等人以对情的无知为代价所换来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功名事业而已。  相似文献   

8.
《左传》写了一千八百多个人物,其中女性仅有一百六十几个,不足十分之一,而稍微展开叙事的女性只有三十一个。由于《左传》所记的女性事迹过于简单零碎,所以未有专文对此进行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电视剧《德龄公主》是部在文本上很见功夫的细致精良之作,它改编自著名作家徐小斌的同名历史小说,并由她亲自参与编剧,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也禀承了其对文学艺术的严谨追求。该剧借德龄的叙事视角描绘了在20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历史环境下,一系列不同文化背景的清末贵族女性形象,展现了西方现代观念、现代文明与古老中国伦理传统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宫廷生活的黑暗封闭,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泯灭人性,呈现出本真的女性情怀和内在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1.
温斌 《阴山学刊》2012,(6):36-38
元末明初蒙古族剧作家杨景贤以独具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视野和包容坦荡的创作胸怀,在《西游记》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灵动又富有个性解放色彩的女性形象,凝聚了不断进步的时代精神和鲜活跃动的民族文化,进一步丰富了古代文学创作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12.
张佩 《兰州学刊》2013,(4):61-66
《镜花缘》才女榜乍看凌乱,实则乱中有序,处处玄机。从整体结构上来说,才女基本上是以男性家眷的形式出现,主干抽枝,散而不乱。李汝珍撰写榜单时,将取名、取称号、排顺序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与全书紧密贴合。从才女榜返观《镜花缘》,其人物塑造成功与否,作者思想复杂程度,情节设置是否得当,原本难以理解之处均豁然洞现。作者在榜单中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才华,对全局的驾驭能力,向观者展现了榜的强劲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现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摇曳着活跃异常,多姿多彩,血肉丰满的知识女性形象群.尤其是女性作家以它特殊的人格心理、生理来体验、把味和包孕生活,来展示自己同性的悲欢离合,甚至以自己为模特儿,投入创作主体的全部情感和思考,显示出更耀眼夺目的光彩.但是,由于知识女性自身的人格心理、生理特征、影响到她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以一种超越观察,超越困境,超越假恶丑的心性期望和理想在自己吹胀的五彩肥皂泡中看世界 、讨生活,使她们自身的能力和现实社会的严峻,形成极大的反差,灵与肉、情与爱,事业与家庭,满足和追求,理想与现实,希望和失望,构成她们心态的基本定势:情感缺憾.  相似文献   

14.
《玲珑》杂志在消费文化语境下,采取远离政治的较为温和的态度,推销"吃、住、行、游、购、娱"的现代摩登生活理念。在精准的受众市场定位与破立结合的想象策略下,杂志创办者通过"内外兼修、中西合璧"的现代完美女性形象的建构,实现了经济利益与品牌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琼州学院学报》2019,(4):87-92
《好了歌》《好了歌注》是小说《红楼梦》中两篇著名文本。以往的研究者多借助探究二文本所传达的内容意涵、思想倾向等方面来考察小说作者曹雪芹的精神世界,而并未关注二文本间所存在的科举因素。首先,《好了歌》《好了歌注》都是小说作者曹雪芹代小说中人物之所作,与八股文的"代古人语气为之"相似。其次从作注人的身份来看,甄士隐是一名曾做过七品官的乡宦,这一身份标示着甄士隐曾经有过科举经历。再次,从《好了歌》《好了歌注》二文本的关系来看,其借鉴了注疏体、骈体文以及律诗的某些特点,这些都与八股文所具有的特点相符合。由此可知,科举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曹禺的《雷雨》《日出》等早期话剧中,女性形象大都以性格独特、个性鲜明著称,但她们同时又都是受害且值得怜悯同情的一类,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迫害几乎使她们丧失了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权利。她们或失却自我但行为举止很是符合封建道德的规范要求;或具有雷雨性格,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最后还是落得母亲不像母亲、情人不像情人的悲惨结局,等等。曹禺在戏剧中没有简单地对女性作天使和妖孽的二元对立之分,女性形象大都在生活中确有其人,因而呈现出了个性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智宇晖 《齐鲁学刊》2012,(4):111-114
《焦氏易林》作为汉代四言诗的大观,描写了众多的社会历史人物,其中女性的描写独具特色。在情感和道德的不同领域,赋予了女性不同的色彩,渗透了作者的女性观,也反映了古代女性角色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18.
尹季 《船山学刊》2003,(2):139-141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约五十年变迁的神奇史诗,展现了一轴中国农村斑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在这个自足的白鹿原世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生动的、性格各异的女人,她们与其中的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一个极具传统家族文化内涵的“关中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中三类女性形象的分析,来解读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思考。一、传统家族文化的践行者形象《白鹿原》作品中有着一群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的女性,这一类女性有着中华民族传统妇女的共同美德:善良、勤劳、坚韧,但她们言行举止遵循“三从四德”的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19.
<正>一、时代背景众所周知,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整个社会气氛、观念心理和文学思潮都在发生着倒退性的变化。明中叶以来具有解放气息的反传统趋向,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古已有之的人生空幻感、落寞感和压抑感,带着实实在在的社会内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他们的精神状态中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蕴含,折射着所承载的文化的性格.《儒林外史》中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林林总总地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层层面面,可以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文化小说,它透过对那些心态的或褒或贬,折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儒林外史》里或褒或贬的人物和事象的分析解读,可以形象地了解传统文化是什么样子.例如:儒家及其经典、仁义仁政理念、礼乐教化、人伦道德、中庸之道、科举制度等等,以及儒道佛思想如何融通而影响士人的精神,体现这种精神的虞育德博士与西方浮士德博士的精神进行比较各有什么特点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