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缩小的过程,但是很快又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所取代。总的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虽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性质具有双重性,但其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必须予以关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的解决,但是政府采取适当的政策予以调节是必要的。应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体系,以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有了大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制约着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是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环节,而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又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要帮助农村居民增加总收入...  相似文献   

3.
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动过程,并从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收入比、基尼系数等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迟缓及特殊的历史背罱与经济环境是造成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其间差距逐步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最新特点、收入差距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对未来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初步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我国的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然而,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且呈逐年扩大趋势,文中就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治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安徽省为例,先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然后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数据分析了以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为代表的税收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流转税不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所得税短期内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产税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后,分别从建立双主体税制结构、尝试试点开征遗赠税和完善相关征管体系三方面为缩小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公共支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基尼系数也到达了历史新高,造成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威胁社会的稳定。本文从三个方面,即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成因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体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数据,运用差距分析方法和差距指标,分析得出榆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变动特点,并把榆林城乡收入差距与同期陕西、全国城乡收入差距展开了比较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一些重要方面作了考察,得出榆林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内因,包括收入来源、收入结构及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的不同等原因,还得出影响榆林城乡收入扩大的制度成因,为下一步进行缩小榆林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方策,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方法,从历史演变和总体收入差距分解两个方面考察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化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助于农民收入增加.只有从制度层面废除收入差距自我强化机制,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去,推进农业化经营,才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其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基尼系数做为衡量全国收入差异的重要指标,对衡量城乡收入差异并不适用。采用城乡居民收入、消费以及恩格尔系数的数据历史地考察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差异,阐述了我国居民收入差异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漠视了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中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以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增长维持着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通过对31个省市的外国直接投资、出口贸易额、农林水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科学支出、文体支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差)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反映政策有效性的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1999—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这12年来,中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愈益突出,为了有效遏制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进一步演进,必须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为此,本文在阐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剖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农村居民增收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我国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老龄化、财政支出规模及其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显示: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然而这种缩小作用会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而被逐渐减弱。政府部门可针对地区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征,实施合理的财政政策,以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有效提高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和幸福感的问题,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第二期)2011—2018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以省级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中介效应。研究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果大于城镇居民,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间接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地区发展差异、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其中发挥着异质性作用。因此,需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利用效率; 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和服务,运用互联网平台带动创业、增加就业;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居民金融知识、金融素养的培训,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升效应; 进一步创新和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必然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如何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及其不良影响,探讨并提出了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 ,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显著提高。但是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和财产差距均呈现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制约着河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是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变迁与“三农”难题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三农"难题的生成和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迟滞与政府政策行为偏好密切相关.传统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导致了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滞后,引发了政府农村制度供给的严重短缺,加剧了农业比较利益的低下和流失;政府政策行为偏好表现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偏向,城乡社会运行中的城市偏向,国民待遇中的市民偏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剧增,其内部的收入差距现象也逐渐出现。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Oaxaca-Blinder分解和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探究了不同户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对于性别、年龄等其他变量而言,教育对流动人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表现为教育的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都扩大了收入差距,且前者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体现在第90分位点,暗含着城乡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主要由教育的高回报率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地区进行划分后的结果各异,但是教育价格效应依然较大。这说明,城乡教育资源发生扭曲的结果只是使得城镇常住人口获得更多了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了更多教育。城镇常住人口具有更强的社会网络和城乡教育资源是发生扭曲的并列原因。基于此结果,政府应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大扶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农村流动人口也应通过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完善土地市场化水平测算方法,测算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并找出影响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因素。运用测算出的2006-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土地市场化水平数据,建立影响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收支比、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比、人均土地面积3个变量对全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影响显著,其他变量对土地市场化水平影响不显著。影响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因素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区效应。通过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地非农化土地市场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发育,形成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