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进网络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政治生活中的呈现,也是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目标,但却面临着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技术规则的限制等困境。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的方向,以加强网络信息监管营造先进网络政治文化的氛围,以提高网民的政治素养夯实先进网络政治文化的基础,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增强先进网络政治文化的吸引力,从而推进先进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出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它以其开放性、实时交互性和受众主导等独特优势迅速地发展起来,作用于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网络文化缤纷复杂的内容和异域风格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成挑战,是新世纪中国网络文化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低俗化现象,特别是网络上以网民自主发帖为特征的网络社区中,存在大量庸俗、低俗、媚俗等内容,大大降低了新媒体的文化品位,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在从政府、媒介、网民等角度分析低俗化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从政府管理、网站自律、社会监督、技术应用、全民素养提升等几方面,建立抵制网络低俗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立"人网共生"的和谐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试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抢滩"网络文化以占先机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社会中多元文化冲突的挑战,应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实现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整合,培育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化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促进和谐网络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从而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网民的思想意识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使中西方网络文化在受众群体、应用方向和管理制度上表现出较大差异。随着社会发展和世界的区域性被逐渐打破,中西方网络文化在思想观念、应用发展和监管手段上愈加相互融合。网络文化对原有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产生了强烈冲击,为此必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坚持核心价值观,提升网民整体素质; 发挥创新精神,优化网络产业; 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以促进我国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网络时代中国文化所面临的挑战和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中国文化面临着纷繁芜杂的网络文化的挑战 :首先 ,在网络文化传播上 ,西方凭借其信息高科技优势推行文化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构成对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威胁。其次 ,网络伦理道德的失范 ,第三 ,面对网民低龄化的特征和趋势 ,加强青年网民的中国文化传统教育势在必行。第四 ,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 ,在这一的背景下的网络必然打上“转型期烙印”。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欲光大中国传统文化 ,就应在网络中根植中国文化及其精神 ,建设富于综合创新的本土化的网络文化。中国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根植是可能的。其理论的可能性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内在的深蕴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其现实的可能性来源于网络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及网络的传播特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对网民的文化传统的教育 ;二要探讨中国文化在网络中根植的形式 ;三是参照中国文化精神建立网络伦理规范 ;四是加强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 ,坚持交流中的“拿来主义”;五要加快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技术研究 ,建设并维护本土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络文化生态建设面临官民舆论对立、主流文化缺乏号召力、商业化严重、网络道德建设不足等突出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如转型期的现实国情、网络传播自身的特点、商业力量的推动、公共文化网络化建设、政府监管以及网民素质等。对此,需要探讨切实可行的建设对策,如理顺管理机制、加强主流文化阵地建设、遏制过分商业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化建设以及积极提升网民素养、加强媒介教育、开展网络文化批评等。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所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博大精深 ,绵延流长 ,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它面临着纷繁芜杂的网络文化的挑战 :首先 ,在网络文化传播上 ,西方凭借其信息高科技优势大肆推行其文化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构成对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威胁。其次 ,网络伦理道德的失范。第三 ,面对网民低龄化的特征和趋势 ,加强对正处于初级社会化最后阶段的青年网民的中国文化传统教育势在必行。第四 ,网络技术和文化发生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必然打上“转型期烙印”。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欲光大中国传统文化 ,就应在网络中根植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建设富于综合创新的本土化的网络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网络文化中的根植是可能的。其理论的可能性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内在的深蕴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其现实的可能性来源于网络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及网络的传播特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网民的文化传统教育 ;基本精神在网络中根植的形式 ;建立网络伦理规范 ;加强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 ,坚持交流中的“拿来主义” ;建设并维护本土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博大精深,绵延流长,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它面临着绿繁荣芜杂的网络文化的挑战:首先,在网络文化传播上,西方凭借其信息高科技优势大肆推行其文化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对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威胁。其次,网络伦理道德的失范。第三,面对网民低龄化的特征和趋势,加强对正处于初级社会化最后阶段的青年网民的中国文化传统教育势在必行。第四,网络技术和文化发生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必然打上“转型期烙印”。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欲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就应在网络文化中的根植是可能的。其理论的可能性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内在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网络文化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及网络的传播特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网民的文化传统教育;基本精神在网络中根植的形式;建立网络伦理规范;加强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坚持交流中的“拿来主义”;建设并维护本土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网络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延伸和不可替代的“精神共同体”,网络文化同时也对实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构建阳光绿色网络社区,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服务大众特别是服务青少年的绿色网络载体,需要社区管理人员认真遵守网络法规和道德,有“堵”有“疏”,文明办网,需要会员尽力做一个有道德、有品味、讲文明、讲礼貌的网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社交为基础的“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都进入了社交媒体时代,网民成为网络媒体的主体.网络成为社会民声民意集散地,当公共事件发生时,网民会通过自媒体进行意见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形成一些在网络上受关注的网络热点事件.本文试图从自媒体的角度探究网络热点事件的形成的基础,探索网络热点事件产生和传播的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林凌 《东方论坛》2012,(4):62-68,73
遵循网络舆论引导规律是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效果的基本原则。必须转变强行管理观念,避免简单删帖、网下抓捕等行为,消除网络意见对立。坚持以受众为中心,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全面服务网民。基于网络技术特性,创新网络管理观念,兼容并包,实现网络文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上存在网民自造的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词汇,它们一般都有特殊的产生背景,在翻译这些词汇时,必须理解和准确传达这些词语的文化含义。文章试从流行语的译例构词特点入手,重点阐释如何处理这些词语的文化因素,以达到准确翻译网络非正式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今天,网络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网络文化在不断更新,网络文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网络文化管理主体是指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互联网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网民,理清网络文化管理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联机制,有助于促进我国网络文化管理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是网民中的主力军,网络文化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并且其负面影响日益凸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主动,趋利避害,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6.
网络空间本位把网络文化看做是伴随虚拟行为规则生成、虚拟实践有序化的内在过程所创造的文化产物,而网络社会本位则将其视为在虚拟实践秩序化的有效规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明成果,现实中的各种混合模式也有其各自的合理蕴涵。网络文化建设的关节点在于:能否以互联网这一巨型生活工具的内在规定性为基础,成功地构建起虚拟实践成果借以实现"我们化"的社会机制。以此来审视网络文化建设,自然会提出所谓"多主体协同发展模式",它是一种网民个体、网络群体、网络管理部门通过多元协商建立协同关系,共同创造和使用网络文化成果的虚拟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个性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网络文化日益影响和塑造着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与传统媒体文化相比较,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交互性、虚拟性、匿名性、弱可控性等特征.要推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适应和把握网络文化的这些特点与要求,加强对网络与网民的深入研究,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乘势而为,以网络传播技术发展为切入点,营造有利于推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8.
汉语网聊词汇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网民对世界经验进行组织的结果。因此,从认知的视角以网民的经验特别是网络文化经验为基础,描写、分析、解释、归纳和抽象汉语网聊词汇在构造方面的特点及其理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网聊词汇的认知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的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再加之权利意识的觉醒,民主化趋势的加强,公民借助网络表达政治主张,诉求政治利益,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现象。这一参政渠道既具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网民身份的虚名化和模糊化,网民政治表达的非理性和极端化,网民政治情感的情绪化和民粹化,使得网络政治参与的限度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拓宽参政渠道,推进制度化建设,树立信息权威,规范网络秩序,培育公民文化,提高网民素质,是破解这一时代课题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解析当前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网络文化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即满足基层网民的政治需求,指导基层网民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和强化基层网民的法治意识,在此基础上,重点探析了网络文化环境下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路径选择——构建网络宣传平台、网络学习平台和网络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