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是人类学、社会学经典论题,也是民族学重要议题。多年前维吾尔族婚姻就引起学界关注,对维吾尔族婚姻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进一步从维吾尔族女性角度,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关注和研究维吾尔族妇女婚姻,充实和拓展还很薄弱的维吾尔族妇女研究、少数民族婚姻尤其维吾尔族婚姻研究视角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婚居模式普遍为从夫居。A村维吾尔族婚后的居住类型以从夫居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从妻居和独居制。近年来,婚居模式已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妻居略有增加,但不是入赘,这种情况多见于再婚。在相应居住模式下,从维系婚姻及女性视角,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婚后主要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  相似文献   

3.
喀什地区是维吾尔族古老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在对喀什地区维吾尔妇女命运观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维吾尔妇女的命运观进行分类总结,进而对维吾尔妇女的命运观特点及成因进行归纳分析,认为维吾尔妇女总体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由此来窥视维吾尔妇女未来发展和自我提升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族婚姻多年前便引起学界关注,从"顶着压力"到"不明着谈"、"掏了洞的馕"与"处女情结"、"好女不等到十六七嫁"、从"没生育"到"没地位"、"雅克西"与"帕克西"等说法和问题所透射出的维吾尔族妇女的恋爱观、贞节观、婚龄观、生育观、离异观,使我们在了解维吾尔族妇女婚姻观诸多层面的同时,更为深入地了解维吾尔族婚姻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教育水平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等因素,维吾尔族的现代服饰与传统服饰相比有了很大变化。综合看来,其变化主要有四个特点:服饰趋于成衣化和时尚化;首服成为维吾尔族民族认同的标志,也是重要的民族产业;男性服饰的变化大于女性,青年人的服饰变化大于老年人;宗教影响始终伴随着审美趋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古代维吾尔族姓名演变进行了初步考察,概括地介绍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后,其姓名的组成与缩写的种种格式,以及本名、别名与尊号的文化内涵,从中可窥见汉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对维吾尔族姓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湖南维吾尔族关注的升温,相关文章及著作也相继问世,有必要适时回顾一下近些年的研究成果,从学理上梳理出目前湖南维吾尔族研究的总体状况,以便宜开拓研究视野、建立更广阔的学术探讨空间。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在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舞蹈在艺术和文化上都有着较高的美学价值,探讨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价值,对于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价值首先表现为,它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理的艺术再现;其次,维吾尔族舞蹈还表现为一种文化价值;再次,维吾尔族舞蹈表现了它的自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描述和分析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认为特色美、自然美、和谐美是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展示出的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指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审美特征的形成是与维吾尔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的,正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维吾尔族拥有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并且促进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审美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维吾尔族研究,无论是著作的出版,还是论文的发表,古籍、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都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在对中国维吾尔族研究方面,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科研队伍业已稳定,但要使维吾尔族研究不断创新、持续发展,还需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维吾尔人》、《匈奴简史》、《维吾尔古代文学》歪曲了维吾尔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章通过对人种、种族、民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的论述,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视维吾尔族的社会发展史。  相似文献   

12.
论维吾尔族的家庭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维吾尔族传统家庭的结构、特征、家庭类型、家庭功能等相关问题,分析了维吾尔族家庭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  相似文献   

13.
影响南疆维吾尔族女性受教育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南疆维吾尔族女性因受重男轻女思想、维吾尔族传统婚姻观念、经济相对落后等影响,使其受教育程度相对滞后。故应从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摒弃陈旧思想观念,重视女性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从整体上提高南疆维吾尔族女性受教育的层次。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与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如下基本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具有自发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所倡导发展观具有适度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践履模式具有庭院性特征,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构建基础具有宗教性特征,生存环境使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具有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方法,调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对高频字母词的知晓状况。研究发现:从整体上说,维吾尔族对高频字母词的知晓度比较高,说明高频字母词已进入维吾尔族的汉语使用中;维吾尔族对高频字母词的知晓度,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年龄是影响维吾尔族对高频字母词知晓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越大,对高频字母词知晓度越低;职业、文化程度、收入也是影响维吾尔族对高频字母词知晓度高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探索维吾尔族的狼图腾崇拜以及它的内容、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进程,这对研究维吾尔族的原始文化、意识形态、艺术、审美观、历史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疆和中央政权两千年的关系史是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基础,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使维吾尔族在民族心理和行政区域观上已形成了国家认同的内在需求。抵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事实和近期墨玉县、和田县万人搜捕暴恐分子的事例表明隶属中国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共识。与此同时,在国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泛滥的背景下,中亚极端宗教渗透衍生的宗教分离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构成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自身困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语言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在家庭、宿舍场合中使用维吾尔语较多,在课堂及工作中使用汉语较多,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及在社会公共场合则维吾尔语和汉语混合使用,视不同场景而使用维吾尔语或汉语。影响维吾尔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的因素主要有教育、家庭、社会语言环境、传统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就总体情况而言,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母语水平较好,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得到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普遍认同,网络媒体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语言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有崇拜树木、崇拜牲畜、崇拜土壤、崇拜水的习俗,其习俗中处处贯穿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传承维吾尔族文化习俗,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新疆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论新疆维吾尔族近代游牧业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近代维吾尔族游牧业的分布区域、草场条件及占有形式、牲畜种类、组织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维吾尔族游牧业生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