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以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基本消失为适用前提的行刑制度。虽然刑法界对缓刑制度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同,但缓刑制度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具有裁量与行刑的双重属性。缓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起源于西方,它的产生是与自由刑的广泛适用紧密联合在一起的,我国的缓刑制度是清末从西方引进的,它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其他国家的缓刑制度而制定的。它体现了我国刑法的社会性质,又考虑了犯罪分子的具体情况。目前我国的缓刑制度与其他一些国家关于缓刑条件的规定相比,是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它既考虑了犯罪事实的客观因素,又考虑了犯罪分子的认罪态度的主观因素,既考虑了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又考虑了其平时的一贯表现和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缓刑是对判处某种剥夺自由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间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事制度。缓刑条件是裁量缓刑之根据和基础,本文拟对此予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缓刑是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特定时期内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它自1870年在美国波土顿州问世以来,为世界各国先后采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在同犯罪作斗争中也先后采用了缓刑制度。中苏两国的缓刑制度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将两国的缓刑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从刑罚目的思想演进和刑事政策价值取向的改变看,非监禁刑是国际刑罚制度发展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与监禁相比,缓刑是近现代刑法中富有促进机能的刑罚制度,是对短期自由刑所产生的某些弊端的一种补救。所以,建立独立的缓刑机构和缓刑官以及相应的惩戒措施体系,增设缓刑负担,并完善缓刑执行程序应成为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假释,作为我国的刑罚制度之一,是我国刑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刑法第四章第七节专门就这个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加深理解假释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正确合理地适用假释,是我们运用刑罚武器,通过适用刑罚,达到惩罚和教育改造犯罪分子为新人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适用假释,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假释制度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国立法上对假释制度的规定和实际运用情况,作以下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缓刑制度有争议的几个问题 ,认为 :缓刑宣告不属于刑罚裁量制度 ,而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过于原则 ,应予以具体化 ;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有漏罪的 ,不应一概撤销缓刑 ,而应当区别对待 ;战时缓刑并非一种独立的缓刑制度 ,而是缓刑适用的一种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7.
新刑法对原刑法规定的死缓制度作了修改,进一步体现了限制死刑的积极意义。但是,死缓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不是一种缓刑?本文通过对死缓制度规定在刑法第48条中本身存在的法理逻辑矛盾,重新诠释死缓是一种特殊的缓刑,并提出应将死缓制度规定到刑法“刑罚的具体运用”一节中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问题上,司法机关考虑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自身特点,片面追求保护的力度,轻视刑法的惩罚教育作用,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上过多使用缓刑或单独处以罚金等刑罚,导致部分案件罪责刑不相适应,量刑畸轻,对未成年人达不到应有的威慑和惩罚作用.致使教育感化未成年人的目的达不到,反而纵容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因此,我国应引入英国等国家的“社会服务令”刑罚制度,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以便在惩罚和保护未成年罪犯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既矫正和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权益,并最终实现社会利益与未成年罪犯个人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问题上,司法机关考虑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自身特点,片面追求保护的力度,轻视刑法的惩罚教育作用,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上过多使用缓刑或单独处以罚金等刑罚,导致部分案件罪责刑不相适应,量刑畸轻,对未成年人达不到应有的威慑和惩罚作用,致使教育感化未成年人的目的达不到,反而纵容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因此,我国应引入英国等国家的"社会服务令"刑罚制度,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以便在惩罚和保护未成年罪犯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既矫正和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权益,并最终实现社会利益与未成年罪犯个人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10.
缓刑在现代刑罚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国刑法理论普遍认为缓刑是与自由刑、罚金刑并列的三大刑罚支柱之一。 一 各国缓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国外的一些理论认为,缓刑最早起源于英国的司法制度。英国普通法院最初采用一种“恩赦教士”的做法,开始只适用于犯罪的神职人员,世俗法院将其赦免后交由教会法庭处理。其后,适用范围扩大到一般的教徒,只要犯罪人能诵读一篇圣诗,便可转移  相似文献   

11.
缓刑作为对罪犯的非监禁刑处遇,已经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特别是针对未成年罪犯。我国未成年人罪犯适用缓刑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缓刑的现状,从立法和实践角度进行反思,提出了重构未成年罪犯适用缓刑制度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2.
龙勃罗梭将实证的、归纳的方法引入犯罪研究的领域,引起了犯罪研究领域的一场方法论革命。他提出的犯罪人的多种分类、犯罪的多因论以及犯罪预防和刑罚个别化思想,主张改革监狱制度和刑法体系,这些思想对当今刑事司法制度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缓刑保证金制度的设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缓刑的有效执行,强化监管力度,提高对罪犯的改造质量,迫切需要对缓刑犯设立保证金制度。这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适应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需要,同时也是积极参与和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执行中,既要合理确定保证金适用的数额幅度,又要严格规范保证金的执行程序及管理办法;严格办案制度和严格执行缓刑的法定条件,加强对保证金的财务管理,杜绝把保证金作为单位的“创收”来源,从而保证缓刑保证金的公正执行而不发生偏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许多国家,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已经大大超过了监禁人数.社区矫正起源于美国.理论上,美国的社区矫正集中体现了刑罚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实行社区矫正主要致力于推进司法改革的进程.然而,中美两国社区矫正的主管部门、矫正对象、矫正的方式方法等在实践中却大相径庭.中国尝试行刑社会化改革并非象征性的,自2002年开始移植社区矫正制度试点工作,最近正准备在城乡全面推广.研究、借鉴美国的社区矫正经验,有助于完善中国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监狱行刑社会化过程实际上是罪犯由监狱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是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刑罚权运作的一种理念和模式,监狱行刑社会化是刑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在监狱行刑社会化方面存在着监狱等级和分类不科学 行刑模式单一、假释适用率偏低 教育改造手段简单、粗放,科学化不足等诸多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狱行刑社会化制度,需要完善罪犯调查分类制度,建立警戒程度不等的监狱 创建行刑累进处遇制度,扩大假释适用 完善教育改造手段等。  相似文献   

16.
韩国社区服务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的社区服务令是缓刑的一种附加处置,现在已经作为惩治犯罪的选择性措施而在韩国广泛适用。对韩国社区服务令制度进行充分研究对我国刑罚制度改革和完善,构建我国的社区服务令制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死刑作为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处罚,在我国的刑事法治中一直处于独特的地位。但我国死刑制度罪名过多,涉及面过宽,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刑法修正案(八)删去了经济型的非暴力的犯罪的死刑罪名,严格限制死刑适用对象,从而提高了我国的人权状况,顺应了时代发展和国际潮流,使我国死刑制度更趋完善,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犯罪处罚体系,因此,未成年人犯罪后与成年犯罪人基本适用相同的处罚方法,不能体现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政策。如何构建我国科学的未成年人犯罪处罚体系,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笔者在分析我国现行的刑罚和非刑罚方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专门适用于未成年犯罪人的处罚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严打是国家为追求社会秩序而做出的功利性制度选择 ,其实施有违刑事司法中的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及无罪推定原则 ,因此 ,国家立法应该慎重对待严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