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由于其散文的平正温雅而别具一格。曾巩在散文中表现出温厚平和、含蓄深沉的情感特征,既不同于欧阳修的深情绵邈、感慨淋漓,也不同于王安石的果敢斩截、刚直峭激。这种散文风格的形成与他在散文中表现的感情有很大关系。曾巩散文的情感主流是温和含蓄,很少激情洋溢,这是形成其散文平正温雅风格的重要物质前提。淡化情感、注重平衡式抒情或说理是他化解不平情感的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2.
曾巩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其语言艺术密切相关。肯定地说,没有散文语言质而雅、淡而腴的审美特征,就没有曾巩散文平正温雅的文风。曾巩散文语言的"质"体现在用最浅近、最朴素的文辞来表达思想,其散文语言的"雅"则体现在多取法儒家经典,多用经典中的语句或化用经典中的语句。曾巩散文语言的淡而腴体现在对字词句的斟酌和运用上,他还善于用平淡的记叙、议论表达深沉的感情。质而雅、淡而实腴最终来自思想的深刻,简淡的语言形式必然要求内容充实。因此,其语言质而雅、淡而腴的特点并不仅仅是审美情趣上的特点,从更深层面而言,它实质上具有道德规范和价值提升的意义,是儒学正统思想的折射,是儒者温文尔雅气质的外现。  相似文献   

3.
曾巩是北宋著名的古文家.他的经世观与明道说紧密相联,重在其道德教化,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曾巩的经世观决定了他诗文题材的多样性,也影响其为官与政事.考察曾巩的经世观,对于了解作者的为人行事和文章风格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曾巩的创作观主要体现在“作家的修养论”、“作品的风格论”、“文章的言辞论”和“文章的道法说”四个方面。这些言论具有曾巩独特的个人鲜明色彩,是他文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对其文学创作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生如树     
《源流》2007,(11)
有人说,人生如花,花有花开花落,人生有辉煌落寞;有人说,人生如路,人人都沿着生命的轨迹,不停地走自己的路;也有人说,人生如蚕,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剖析了曾巩的山水诗、咏史诗、咏物诗,论证了曾巩的山水诗抒发了自己想要弛骋沧海、追寻理想、奋斗不止、求索不息的壮志豪情和壮志难酬转归自然的心情。他的咏史诗皆借凭吊古人来抒发现实人生的诸多感慨。他的咏物诗则从咏自然现象,树、花、果等,在平凡中见新意与真意。最后总结了曾巩诗歌的三个特点:含有议论化,具有民本思想和努力追求哲理,概括出曾巩诗的16字风格。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分析、比较互证等方法,探究欧阳修的儒学思想与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关系,结论认为:欧阳修经世致用的独到儒学见解,为其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他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进行创作,令诗歌表现出内容的扩展性,风格的议论性及以文为诗、平易流畅等完全不同于唐代诗歌的面貌,也为宋诗风格的逐步形成,创造出自由纵横之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8.
文道关系的阐说是古文家、道学家和时文家之间的重要分野。作为一名古文家,曾巩对于文道关系有着自己的独到阐说,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浅深徐急说,二是文章兼胜说,三是文须当理说。总体上,曾巩认为道德修养比文章修养更重要,但同时又文道兼顾,认为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曾巩对文道关系的阐说是对欧阳修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理论构成。  相似文献   

9.
李贽打破封建士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心理定势,对儒、佛、道三家思想进行了犀利的批判,而在这犀利的背后是他对世间真诚的爱。同时,他尝试着把三家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实现了人生的最大创造——异端之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不太认同已有的海瑞思想矛盾调合说、多元结构说、哲学转型说,转而认为,海瑞可以说是一位独立的思想者,他置身于儒学学派之外,秉着自己对儒学的一贯理解,对先秦儒学及唐宋以来的儒学思想,可取则取,不可取则予以批评;对于程朱、陆王,也不偏袒于哪一家,没有明显的学派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